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四种骨龄标准骨发育成熟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G-P图谱法、TW_2计分法、骨龄百分计数法和图谱计分法的骨发育速度。结果说明,我国当代儿童少年的骨发育速度和G-P图、IW_2计分法、骨龄百分计数法都不相同。因此,重新制定中国人骨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4种评价骨发育的方法分别对天津市汉沽区部分婴幼儿的骨龄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可见:CHN法评定出的骨龄与生活年龄最接近,李氏百分计数法和G-P图谱法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较大,而TW2法的简化RUS不适用于婴幼儿的骨龄评定  相似文献   

3.
选材中骨龄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美国Greulieh-pyle的标准图谱(简称G-P法)和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人李果珍教授的骨龄百分记数法(简称李氏法)同时评定了天津市7-15岁1072名男女青少儿的骨龄,并用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了各年龄组男女青少儿生活年龄与G-P法和李氏法的骨龄差及t检验,依据这些结果作者对原李氏法中评定女子骨龄的指标进行了修改即去掉腕骨称为“改李氏法”。从而使李氏法较适合我国青少儿的骨发育实际。在尚无全国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取代G-P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骨发育过程中X线解剖特点评定的生物年龄叫骨龄,它作为评价青少年生长发育状态的重要手段已受到国内外更广泛的重视。国外有关骨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有较大影响的骨龄评定标准有美国Greulich和Pyle制定标准图谱(简称G—P图谱)、英国Tannev和Whitehouse制定的标准计分法(简称TW计分法)。在国內,首次提出骨龄评定标准的是北京医院放射科李果玲教授,她根据本人1964年收集的资料,于1979年制定了中国人骨龄百分计数法。  相似文献   

5.
<正>骨龄即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学年龄,一般指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水平同骨发育标准比较而求得的发育年龄,骨龄是与日历年龄相对而言的,骨龄对于评价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疾病诊断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骨龄主要是对国民体质监测、运动员选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骨龄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相对较多,包括运动员选材、比赛的分组等,而在体育教学中,骨龄的运用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对近20年来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核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国G -P骨龄 (G -P法 )、中国骨龄(CHN法 )两种标准 ,分别对 3 3名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了骨龄评判 ,并利用美国G -P图谱法 (G -P法 ) ,Tanner,Whitehouse的改进方法 (TW 2法 )和美国人Bayley ,pinneau的方法 (B -P法 )预测最终身高。多年跟踪 ,待观察对象停止发育时 ,测量其最终身高 ,与最初不同预测值比较发现 ,G -P法预测最终误差为 1 0 485± 1 0 83 4cm ;采用CHN法和B -P法平均误差为 1 742 4± 1 71 88cm ,而CHN法和TW 2法平均误差为 2 40 3 0± 1 763 1cm。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市2008-2009年南京市363名业余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中华05》手腕骨发育成熟度指征(RUS-CHN法)进行骨龄评定,利用骨龄与生活年龄的差值分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骨龄对未来身高的相关影响。结果显示,从骨龄看,发育正常型和早熟型占大多数,晚熟型较少,不同年龄段骨发育成熟度对现身高及未来身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省6149名业余体校儿童少年运动员的骨龄、生活年龄及运动项目等基本情况的测试、调查,对骨龄的项目特点、地区特点以及用CHN法评片的误差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骨龄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往往存在不一致,如何找到一种即方便又准确的方法,正确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学校和家庭提前做好青春期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骨龄就是一种评估生长发育状况的相对简便且准确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就骨龄的测试、评定和应用等进行具体阐述。今后骨龄的评价将主要用于儿童生长发育类型的评价以及预测未来成年身高和月经初潮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骨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骨龄的研究,阐述了骨龄在预测青少儿身高、选材、初潮、评价体质和合理安排运动训练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国内外骨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了概述,同时着重介绍了我国骨龄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犬子样试验研究,将手腕骨发育信息转化为可量化的几何信息(形态,相互关系),并建立数字化误差随机模型,骨龄评定数学模型,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理论抗差理论使模型稳定、可靠。在此基础上建立计算机骨龄评定信息系统,使骨龄评定实现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2.
骨块的准确提取是骨龄自动识别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桡骨是骨龄评分中一块重要的较难自动分割的骨骼,故桡骨的自动分割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文中提出了一种根据闭合曲线内外图像信息熵自动调整权值的改进水平集方法。鉴于X线影像对比度低,文中选用基于区域可变的拟合模型的水平集算法来进行分割,该算法具有不需预知待检图像拓扑模型,且在复杂拓扑情况下进行图像分割效果较好的优点,但该算法需对其中的权值进行手动调整才能实现准确分割;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动分割,改进的算法根据闭合曲线内外图像信息熵自动调整权值,从而实现自适应桡骨分割。通过与原水平集方法的分割结果进行对比实验证明,改进方法能有效的实现桡骨分割,且有很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判读手掌和手腕骨的X光成像图片来评价青少年骨龄是体育和医学界一直使用的传统方法,长期的实践应用已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为变革其固有的缺陷对新的评价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其中以色列阳光公司研制的BoneAge超声骨龄检测仪利用定量超声原理来评价骨龄,已批量投入市场且已为国内部分省市的体育部门所采用。研究目的:对BoneAge超声检测方法和传统X光拍摄方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分析,检验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维护骨龄检测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研究对象:5-17岁男女青少年322名。研究方法:(1)超声骨龄仪的可重复性试验(实验对象93名);(2)X光片判读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的比较。对223名男女青少年拍摄手掌(腕)骨进行X光拍摄后随即使用BonAge超声骨龄检测仪对同批对象进行手腕部超声扫描。将超声骨龄结果与两位专家对X光片盲式读片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对超声骨龄仪的可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两次测试的骨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且呈高度相关,提示该仪器总体稳定性良好;(2)对超声骨龄结果与X光骨龄均值比较的显示,无论是区分年龄段还是性别,两种评定结果之间均有较大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且这种误差随年龄段的增大而有所加大;对年龄段较高的人群,超声检测结果更易高估对象的骨发育程度;单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骨龄评价结果主要受到评定方法和年龄段因素的影响,而与性别因素关系不大;对超声骨龄和X光骨龄的相关程度和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总体人群的两种评价结果存在高度相关,直线回归效果较好,但引入年龄段因素后,相关程度明显降低,回归效果较差,提示这两种方法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14.
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体育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有关专著和教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性激素的下降,可见,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我国高师体育专业课程评估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发展趋势,从体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入手,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体育课程实施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评估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同一年龄不同骨龄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年龄不同骨龄的少年运动员有不同的发育类型特征,其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以生活年龄和骨龄进行体质评价和竞赛分组肯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在体质评价和运动竞赛时,应按同一生活年龄中不同发育类型来确定分组,在运动员选材中也要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按同一生活年龄中不同骨龄和发育类型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素养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郁玫 《冰雪运动》2006,(6):87-88,90
体育科技期刊的价值体现,离不开其学术价值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分析了时代对体育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要求,从培养编辑专业审稿特长,与科研人员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深入训练、科研第一线采编等方面论述了培养体育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骨密度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骨密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并系统划分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判断骨密度与年龄的关系,为青少年的年龄推断提供依据,得出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与年龄相关的骨质量减少。根据测量青少年的骨密度来解释为什么男孩在青春期后期比女孩发育得快;特别对女性进行调查发现,体重与瘦组织和脂肪组织在男女各个部位的骨密度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体育锻炼对其骨质量峰值期和衰老下降期的影响及运动负荷与骨质量的关系,发现女性在绝经后期骨质量快速下降。老年退行性骨质量丢失和绝经后骨质量丢失的综合效应以及峰值骨质量低于男性的特点,使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任何人,雌激素水平低下是长期的剧烈运动训练引起骨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Biomagnetometry is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ophysiolog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body tissues.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to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discipline of biomagnetism and its measurement using a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SQUID), and to discuss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this technique in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 A tutorial section is presented to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QUID biomagnetometry. A review of the biomagnetism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the variety of previous biomagnetic investigations and suggests several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biomagnetometry in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 A discussion of these includes an assessment of the advantages of measuring biomagnetic fields as opposed to electrical potential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improved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physiological source modelling using biomagnetic data. There is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SQUID biomagnetometry would provide useful (and perhaps unique) information on functional,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s in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biomagnetometry in this discipline should focus on three main areas: cardiology, encephalography and neurology, and bod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