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报道的种类,可分为故意性假报道和非故意性假报道,凭空捏造的假报道、源于假事件的假报道和在事实基础上"合理加工"的假报道,硬派假报道和软派假报道等.假报道产生的原因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福利政策。通过以“新华网”报道为样本,对新农保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表明,新农保报道在体裁上以消息为主,在报道内容上以试点地区情况为主,报道的时间分布与政策变迁相关。为完善新农保报道,应该做到报道体裁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丰富化,同时增强报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3.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立足于“报道观念一报道方式”双重维度考察,典型报道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报道观念老化与报道方式程式化;结合时代背景、传媒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受众文化心理特征三个主要维面考量,造成其现实困境的原因则相对清晰。多重维度的组合、叠加与转换构建了对典型报道进行“旧题新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报纸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报道数量上占据一定比例,而且报道主题、报道题材、报道形式等方面日趋成熟。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深度报道一方面帮助报纸在竞争中稳定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由于报纸自身在报道力量、报道质量等方面存在着缺陷,面对新兴媒体、新兴报道方式的挑战,亦受到严峻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在两岸关系的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抽样分析,《人民日报》关于台湾问题的报道主要侧重于政治信息的报道,对经济、文化等信息的报道相对偏弱,报道形式略显单一。要进一步搞好《人民日报》的台湾信息报道,应重视加大信息量,突出经济、文化新闻的报道,改进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既是一种报道观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完整的典型报道概念应该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典型报道的演进历史正是这两个维度双向互动、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必须立足于“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的互动关系,才能拓展典型报道研究的新“进路“.同时,只有把典型报道纳入到不同的时代背景、社会生态环境和媒体现状之下进行研究,才能够得出更具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以新的理念报道新农村建设是媒体职责所在。在具体报道中,应力求做到以“新”字为切入点,把握报道尺度,确定报道思路;以“爱”字为着力点,开拓报道空间,扩大报道容量;以“农”字为突破口,改进报道形式,增强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8.
时政报道由于其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导致新闻"八股"——报道方式千篇一律、过于注重程序性、报道语言枯燥、缺乏生活气息等。要提高时政报道水平,必须加强策划,选择报道的视角度,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运用精彩语,在提高时政报道的引导力、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灾难报道因其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而倍受关注,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情绪,事件的解决,甚至社会的稳定。新闻工作者在进行灾难报道时不应该为报道而报道,要给报道以灵魂,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该贯彻到灾难报道的事件现场,事后追踪和深度分析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中美交往中科技议题不断被凸显的背景下,结合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信息来源以及报道态度这几个方面对《纽约时报》关于神舟飞船系列的报道进行样本分析,探究出该报在报道我国航天科技所采取的四种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1.
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大众传媒不能排斥批评报道.而批评报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对批评报道的广义真实性、普遍重要性和广泛接受性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批评报道具有双重功能,建设性的批评报道极有利于国计民生,而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的批评报道,也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探索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性批评报道模式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的新闻价值相对来说比较大,因此大众传媒不能排斥批评报道。而批评报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对批评报道的广义真实性、普遍重要性和广泛接受性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批评报道具有双重功能,建设性的批评报道极有利于国计民生,而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的批评报道,也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探索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性批评报道模式是每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量分析法从"三农"报道数量、头版"三农"报道数量、涉及三农报道的栏目与版面数量、报道形式、报道倾向性五个方面对《广西日报》"三农"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广西日报》在"三农"报道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报道的个性表明教育报道和其他报道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由于绝大部分教育媒体分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再加之教育报道具有行业的规定性,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通常会造成这样一些偏失。只有改进报道的观念,增强报道的服务功能,才能实现教育报道的目的。这就需要用“三贴近”和“三创新”统领教育报道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三贴近”和“三创新”的要求,规范和改进教育报道。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和“三创新”,其着力点应该是教育宣传报道的民生视角。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报业的优势之所在,是传统报业应对互联网冲击的一个重要法宝.因此研究深度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度报道近年来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国内新闻学学者探讨和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研究多从业务角度切入,或者是分析某个深度报道的栏目或典型作品.本文首先从深度报道的定义入手,理解深度报道的内涵.通过辨析深度报道的定义、研究深度报道的特征和分类,为深度报道勾勒一个简单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以《河池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内容及报道的版面、形式、体裁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河池日报》对少数民族报道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报道形式多为以图片新闻;秉持"正面肯定"为主的报道立场;报道内容侧重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风俗。  相似文献   

17.
《重大新闻报道》课程是以国内外各大媒体正在集中报道的重大新闻为学习、报道对象,以不同类型重大新闻报道的策划、报道规律、报道特点、报道角度、报道形式等为知识体系,以组织学生策划、报道重大新闻为训练载体,提升学生的策划以及报道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的最新报道成果;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经济、法律、体育、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增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意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面对新闻教育存在的弊端,该课程在新闻教育时代性、实践性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上做出了大胆而具有开拓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采取抽样方法对2011—2013年《湄洲日报》妈祖文化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对《湄洲日报》负责妈祖文化采写的记者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妈祖文化报道存在的问题,从报道议题、报道技巧、报道策划、新媒体利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以增强报道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会议报道,在校报的新闻报道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但校报上的会议报道,许多如同流水帐一般,内容不新、不深、不活、不广,常常是把会议过程作为报道的内容,报道显得枯燥乏味。如何写活会议报道,我认为: 一、不要把会议报道写成会议过程报道 在校报的会议报道中,许多记者从开会的时间地点写起,直到会议结束。报道呆板,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看也不是新闻。从会议上找新闻,需要记者像探测仪那样敏感,会跟踪,会判断,有时还要  相似文献   

20.
负面报道是对新闻报道意识形态化倾向的反拨;正面报道中的不良手法致使产生负面效应;负面报道常常聚焦社会反常现象,客观上反映了现实矛盾;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受众收视需求,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对负面报道要正面定位;报道宗旨应有破有立;注意报道民生内容要追求理性剖析;媒体应参与受众互动,实现功能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