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全面性简称为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不能把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原则与客观报道的新闻写作手法混为一谈,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虽为其它新闻报道所必然具有,但并非客观报道所独有,其它新闻报道也必须在内容上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运用客观报道的手法并不等于贯彻了客观性的思想,为了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可以运用多样性的报道形式。但主要的还是报道新闻事实,因此,具有客观思想与采用客观报道手法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绝对的、主观形式同样能够贯彻客观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媒介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体担当力、舆论影响力、传播有效力、议程设置力以及情感表现力,有助于激发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在活力,从而使其转化成为电视民生新闻后继发展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化视角,人文情怀"赢得了社会上的普遍赞誉。但令我们非常奇怪的是,在去除方言的基础上,各地方的民生新闻几乎在报道角度和报道内容上,都有着不约而同的相似性,这也说明了各地的民生新闻在地域上存在着一定的新闻同源化。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民生新闻的真正内涵,避免新闻在同源化的同时走向泛化。  相似文献   

4.
会议类新闻报道改革的目的,在于真正实现会议新闻内容与宣传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寻求最佳的共振点。而要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群众关心的新闻报道,就得用民生的视角来审视时政新闻,并通过精心策划,充分运用电视手段,大胆创新会议报道形式,同时利用会议多收集资料和采访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5.
电视直播报道以其独特的媒体优势吸引着观众和电视工作者,随着近年来电视技术和直播观念的飞速发展,做到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报道新闻背景、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三个“第一”的有机结合是其首要追求,而实现直播的立体化和常规化则成为其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以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广告回报成为地方台参与新闻竞争的必要趋势.目前民生新闻出现的问题是:只在时间表象上做文章,无暇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但从总体趋势看,民生新闻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应该通过民生新闻搭建起百姓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和纽带.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指的是关注老百姓生活和实际问题的新闻,在现代生活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的相互倚重,民生之本是生活中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电视台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尤其关注百姓生活、市民精神,希望通过民生的关注来展现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状况;由此,市级电台和省级电台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对于这种新闻传播现象,国内外的新闻界和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及主张,采用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客观的分析民生新闻产生的背景,并阐述民生新闻的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构建地方高校的形象是事半功倍的选择.但是,传媒的“新闻框架”影响着高校的预期新闻传播,媒体对高校负面信息报道的累积形成了社会公众的“刻板成见”,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地方高校对内要利用媒体资源,建立高效的新闻传播体系、加强特色报道;对外要与大众媒体建立良好的新闻报道沟通合作机制,使二者的关系常态化,以提高公众对地方高校的认可度,使新闻传播成为地方高校良好形象构建的助推器和强化剂.  相似文献   

9.
解读纸质媒体北京奥运报道生态环境及其报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纸质媒体奥运报道的生态环境,指出其奥运报道所面临的电视、广播、网络的强势竞争,分析了纸质媒体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其优势在于:1.横向篇幅,选择性强;2.材料运用自如,方便奥运资源的多角度应用;3.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其劣势在于:1.奥运资源:采访证少,资源受打压;2.时效性、现场感先天不足;3.奥运兴奋度不够,战备又输一筹。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其奥运报道策略:其宏观策略为:1)结缘网络增强互动性;2)加强策划,出奇制胜。其微观报道策略为:1)加大预测性报道力度;2)增加综述性报道内容;3)安排体育评论篇幅、传播自己声音;4)"三贴近",渲染全民奥运热潮。希望在奥运报道这场风云角逐的媒体战争中会对纸质媒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视访谈在我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三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电视访谈,由话题、主持人、嘉宾三大要素构成,是一种以嘉宾为核心,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有效沟通,深入探寻,获取事实或情感类信息的电视节目形式。本文从电视访谈的策略入手,着重分析内容策略和形式策略的要求和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民生新闻     
马永红  时殿慧 《职大学报》2009,(2):51-52,74
民生新闻是电视竞争的产物,受"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影响,这是现代人自我觉醒意识催生的结果.民生新闻栏目在持续升温的同时,也存在若干误区.  相似文献   

12.
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对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其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电视媒体的改革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几乎同步发展.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化的走向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电视媒体已成为传播体育信息最重要的手段,电视媒体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最快捷,最直接的工具之一,电视成为大众传媒中推动体育产业的第一媒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互相扶持,密切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媒体的地位更加突出,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果明显的优势,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电视媒体只有通过电视观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在体育市场的宏观控制下,电视媒体只有适应千变万化的体育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发挥其优越性,体育产业化既为电视传媒提供了新的挑战又为电视传媒找到了新的机遇,电视媒体在"新闻策划"新理论的指导下,将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及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新闻媒体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以各级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其叙事模式在内容和技术上分别呈现出以故事模式和跨媒介模式为主的特征和趋势.论文从叙事声音、叙事话语的角度,对两种模式下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叙事进行分析,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国内电视界掀起一股"民生新闻"的电视热潮,多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只是在浅层次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民生本质的现状,从民生新闻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其现状及不足,指出新闻传媒应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发挥媒介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其未来的新闻媒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尽管褒贬不一,"说新闻"这一新闻传达方式还是以其独特的吸引力走入了人们的电视生活。在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的实践中,应该注重播音员"说"的素质提升,以及整体运作团队的业务培养,同时要处理好整体新闻节目中"说"与"播"的关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说新闻"节目形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以往的新闻传播理念,其更新速度之快,传送内容之多,都是让传统媒体望而却步的优势,甚至有人曾预言,在十年之内网络将取代电视,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媒体。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其自身也呈现出许多弊病,如网上登载着许多无从证实的传闻、流言、诽谤、误解、假情报、天花乱坠的谎言,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了虚假新闻飞速传播的载体,这都让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逐步下降。更有少数网络媒体片面追求时效性与点击率,往往疏于把握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一些虚假新闻得以问世。这种盲目迎合受众心理,追求耸人听闻效果的新闻传播,实在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因此,网络虚假新闻问题及如何净化网络新闻环境非常值得我们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7.
报纸报道重大体育赛事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读对报纸报道重大体育赛事的兴趣,探讨在电视报重大体育赛事占有重要地位及明显优势的强大压力下,报纸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新快报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报纸的优势,不断调整采用角度,着重反映读感兴趣而电视没有顾及到的内容,能有效地缩短与电视报道的差距,有利于报纸发行量的攀升。  相似文献   

18.
胡豫琴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60-1163,116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访谈法等,对我国报纸近两届奥运报道策划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建构一个与实践经验相呼应的理论框架,为其他各种类型的报纸在进行2008年奥运报道策划时提供一点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纸在进行奥运报道策划时,已开始步入良性轨道,表现为在新闻竞争中尊重新闻规律,通过"新闻策划"对比赛及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深加工,利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信息整合方式来做出独家内容;在媒介竞合时代,报纸的奥运报道策划呈现出专业化与大众化结合,杂志化与综合化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媒介平台出现在受众面前,民生新闻依赖这一平台进行平民化传播。本文以微博中的民生新闻为例,简述微博中民生新闻失实,透析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提出避免微博民生新闻失实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俄国文学异军突起,其中托尔斯泰是最闪耀的那颗明珠。《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托尔斯泰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运用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形式上,主要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写安娜·卡列尼娜和伏伦斯基之间的悲欢离和,内容上展现了俄国贵族的上流社会和黑暗的政府官场生活;另一条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与吉蒂的爱情纠葛,内容上展现了农事改革的艰难历程。《安娜·卡列尼娜》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