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给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延续智能媒体的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通过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助力新闻内容生产范式转换;倒逼从业者重构职业形态,迭代升级新闻传播业态,并以此最终重构人机关系的内涵,为新闻内容生产关系带来变化。这些冲击在进一步赋能传统新闻业,推动新闻业迈向强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的信任危机、道德的伦理冲突和平台权力拓展的隐忧。为此,智能规范必须建立,机制监管亟待完善,人类特有的信任与共情也将重新显现其价值,以此规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技术向善。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出版推向"人机协作共同体"的智能出版时代,打破了原有的知识生产、把关和传播格局.本文聚焦出版人工智能理念下如何建构人机共生的出版生态这一重要命题.研究认为,出版人工智能将搭建多元生产主体协作网络,重构生产过程,带来人机协同下的数据组织、知识提炼及价值判断,创新知识产品体系,从而实现内容生态重塑.同时,出...  相似文献   

3.
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边界从文字、图片拓展到了视频领域。通过以Sora对视频类记者的职业规范可能带来的挑战为切入点,对生成式AI浪潮下新闻专业意识进行再思考。作者认为,原有的新闻专业操作要求需要有更广阔的外延,新闻从业者不仅要律己,更要学会如何他律于机器。人机协同中新闻从业者应占据“核查者”的主体地位,明确适合生成式AI条件下的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新闻传播教育应训练学生如何使用及核实AIGC。智能传播时代不仅新闻从业者,全民的媒介素养都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重新分配社会信息资源和数字权力。数据喂养的偏狭、使用的偏误和伦理的偏颇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恶意信息流入信道创造条件,现有信息秩序面临失序风险。调整信息治理范式与治理方向成为智能传播格局下AI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提出实现信息秩序再次和谐的共创进路与治理方向,即以法律为约束,构建软硬法兼施的复合型AI信息治理法律框架,将法治贯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全链条多领域,全面提升法律规制效能;以内外兼顾的技术善治实现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图景,促动技术的自我纠偏与完善;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流域化治理模式以直面多元治理难题,将多元数字行动主体纳入差异化规制与协同性治理体系以实现信息秩序的复建。  相似文献   

5.
聚焦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生产和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并以此为基点,探寻技术的应用与失范之间的可能通路。首先,在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融入学术生产的历史嬗变进行勾勒;其次,在实践层面总结并分析目前欧美学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生产和学术期刊出版的讨论;再次,梳理国外代表性学术出版机构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对措施;最后,从建构多元主体协同监管的学术出版生态框架出发,尝试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下我国学术生态的良性发展提供可能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陈昌凤 《新闻界》2024,(2):15-24+48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其技术工具的属性,迭代成为新型平台。智能平台基于广阔的数据基础建立多样化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从人类已有的数据中寻求解决方案、创造虚实交互的世界。智能平台时代智能体涌现,催生多智能体系统,构建现实与虚拟的层叠交互结构,变革现实的结构与形态,驱动关系重构(人机共生)、结构重组(虚实交互),导致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功能性变革,势必驱动社会由外而内的适应性变迁,推动整个文明的进化。同时,智能体依赖、人机信任、价值体系的协同以及文化的滞后,将是智能平台背景下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郭琪 《出版广角》2019,(24):67-69
人工智能技术与传媒的结合正重塑着媒介生态。机器人新闻便是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典例。由机器人新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发现:新闻人从过去对智能技术的恐慌逐渐转变为当下人机协同共进的新模式,基于两者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也在不断涌现。文章试图从机器人新闻写作现有的实践模式出发,简要分析其局限性,并进一步探讨以内容为基础、以社群为连接、以场景为入口的新人机协同写作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时代,各种新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采访、编辑和写作都渗透了人工智能技术,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和模式被打破甚至颠覆.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媒介的发展.媒介融合加速、新型媒介平台层出不穷;人机协作进行新闻生产成主流;高素质、多能力的新型媒体人将受到媒介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王莹 《编辑之友》2021,(1):76-80
媒介技术的变迁影响着权利关系格局的转变.新传播语境下新闻生产的逻辑由二元对立的主体性向多元共生的主体间性转变.以主体间性为核心自变量、以新闻生产实践为因变量的新闻生产系统投影出四个展面:生产主体由社会被想象式的参与(传统主流媒体)到部分参与(UGC)再到社会全面大数据式加入;生产方式从"暗箱"到互动再到合作;生产内容从新闻到信息再到服务;生产的时空规律从时空的绝对性及排他性到空间的液态性与时间的兼容性.由此,主体间性在转变中得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自动化新闻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重要应用.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作为自动化新闻生产中的主体,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协同机制,"人机联姻"概念应运而生.厘清和发挥好写稿机器人和新闻记者的各自优势,在强化两者不同职能分工的同时,促进主体间的双向理解、建立人机合作的"新闻把关"机制,是实现"人机联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何天平 《新闻界》2023,(6):13-21
生成式AI取得的技术进展,日益表现出重塑数字新闻行动主体、表达方式与用户感知的巨大可能性,也带来改造数字新闻叙事的充分潜力。立足这一技术语境,本文指出“界面”是区别于围绕“文本”组织的传统新闻叙事的重要观念基础,通过技术界面、内容界面、关系界面、情感界面的创设共同决定数字新闻的叙事意义生产。以“界面连接”取代“文本构造”构成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再造新闻叙事结构的核心线索,面向人机耦合的目标,这被进一步强调为以开放性连接为叙事机制、以模型化连接为叙事手段、以情感化连接为叙事语法。同时,本文也从“界面连接”出发形成反思,提出在生成式AI介入下审视数字新闻叙事变革理应予以重视的两组关系,据此启发伴随此类技术广泛接入数字新闻应当持续跟进关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出版业所形成的生成式智能出版的技术原理,基于分析式智能出版与生成式智能出版的范畴结构,研究生成式智能出版在内容生产、内容审校、智能印刷、智能营销四个环节的流程革新。[研究设计/方法]以ChatGPT为视角,分析了ChatGPT在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以及通用人工智能三个方面的本体属性界定,揭示其具有的海量数据优势、强化学习算法优势和持续超强算力优势三个关键技术原理,论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结论/发现]生成式智能出版流程革新的意涵包括从专业生产内容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从人工编校到人机协同智能编校,基于生成式智能的按需印刷、智能印刷厂等印刷场景创新以及基于生成式智能的营销数据、能力、效率和质量变革。[创新/价值]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优化对话语言模型产品进行了生成式智能、认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阶段成果的本体界定,提出了生成式智能出版在策划、编校、印制和发行环节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设想,一定程度拓展了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智能互联技术,为融媒体内容生产赋能,它重塑着当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思维逻辑:行动思维进一步数智化、算法化;布局思维更趋向平台化、连接化;关系思维深化向协同化、共生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融媒实践引发的思维变革,具有实践性、目的性和范导性的价值取向,其内在要求是,通过更新媒体的思维范式,指导媒体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理性实践秩序。  相似文献   

14.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现造福人类的目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兼具的问题,在人机高质量协同、模型驱动数据、治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挑战。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加强对基础理论和价值准则的研究,加强对可解释性增强技术与公平性增强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其应用与治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究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闻机器人作为新的技术工具如何深度嵌入电视新闻节目生产实践并产生影响。【方法】本文基于新闻生产社会学的视角,以凤凰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新闻鉴证组》的新闻生产为案例,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结果】厘清凤凰卫视电视新闻生产流程,以及ChatGPT介入这一流程带来的新变化。【结论】认为ChatGPT以更深入、更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新闻节目的采编流程当中,“人工智能+媒体”已经成为当下新闻生产的新语境。新闻生产者需要破除技术神话,把控技术使用尺度,以人类主导技术实践,从而形成人机结合、人机协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21,(8)
"智能新闻"是相对"人工新闻"而言的概念。主体性是属人的,不是属物的。人工新闻的生产主体是人主体,主体性自然是指人的主体性;智能新闻的直接生产体是人工智能体(人工智能网络),现象上表现出"拟主体性"。拟人主体性不等于完全的人主体性。人类智能创造了人工智能,人主体创造了人工智能体,这是不可颠倒的客观逻辑。我们可以把"人主体"与"人工技术体"之间的基本演进关系大致描述为:手工技术、机械技术,它们仅仅是人作为人主体的工具;弱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具有类人的一些功能属性,形成一些初步的拟人主体性的特征(拟主体);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与人主体相平行的新主体类型(平行主体),生成强人工智能主体的主体性;超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形成超越人主体的全新主体(超主体),但这是人主体无法理解的超人主体性。就当前情况看,新闻生产传播处于人机交互、人机协同的开启阶段,是人们所说的人类智能与弱人工智能共同协作的阶段。这是一个人主体依然占据绝对主导支配地位的时代,是人主体依然必须在新闻生产传播中充当各种责任终极主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智能传播技术再造了新闻生产的模式,也对客观性等新闻理念及新闻教育带来了挑战。本文从人机耦合的视角,结合当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新闻实践,对智能传播时代新闻教育如何将人的智能与机器的智能相结合,进而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进行了讨论。总的来说,“人—机”主体作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生产的主体类型,为新闻客观性等理念的实践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向人机耦合的新闻教育,一方面要将智能技术纳入专业技能范畴,另一方面要以批判的视角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8.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9.
曾晓 《出版广角》2023,(7):57-61
2022年底,一款名为Chat 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靡全球,甚至被视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和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拐点,在众多行业和领域掀起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文章以Chat GPT为切入点,指出AIGC模式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获得内容生产力、影响力、服务力不断提升的同时,面临新闻真实性难以保障、新闻创造力逐步消解、新闻价值观出现偏差等挑战。对此,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管措施,新闻媒体及相关平台应强化新闻伦理规范和行业技术自律,技术供应商及用户应完善技术解决方案和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以推动新闻传媒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升级。  相似文献   

20.
林嘉琳  师文 《青年记者》2023,(23):19-22
Chat GPT的出现启动了人工智能从分析式AI向生成式AI转变的进程,全面冲击了传统新闻事实核查模式。本文基于对智能传播领域的观察,从主体、技术、认知结构三个角度,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对主流媒体开展事实核查的主体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应用AIGC进行事实核查的技术壁垒和工具局限,提出构建智能化的新型把关体系、组建专业化的事实核查队伍、完善规范化的行业自治制度,以期实现算法向善,促进事实核查和新闻传播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