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图书借阅的计算机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通过对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几年来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图书利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图书借阅是图书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研究用户的图书借阅行为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图书借阅记录.这种图书借阅行为形成了一个用户到图书的"图书借阅网络".另一方面,相同的图书可以被不同的用户所借阅,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这种共同借阅关系将不同背景的用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用户到用户的知识分享社会网络,称作"共同借阅网络".基于这两种网络,本文对用户的借阅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因素,并从用户借阅行为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构造了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服务向Library 2.0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国内高校图书馆零借阅率图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图书零借阅率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图书零借阅率的相应对策,旨在降低图书零借阅率,使馆藏文献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开架借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图书开架借阅在方便读者利用并显示出诸多优势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完善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开架借阅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各大类图书的零借阅比例和F类零借阅图书的研究,从图书采选、分编、排架三个方面分析零借阋成因,并结合图书利用情况和图书馆重点馆藏建设情况,研究制订了图书采购策略、编目策略和典藏流通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图书馆图书的贡献和利用进行定量的衡量,本文定义了图书馆图书 h 指数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图书馆图书改进 h 指数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以定量计算图书馆图书的贡献和利用。以某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为数据来源,通过计算、比较和分析,发现图书馆图书改进 h 指数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图书馆图书的贡献和利用,可以为图书采访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共有阅览座位近4000个,电子阅览位500个。新馆采用了大平面、全开架、借阅合一的服务模式,共设新书借阅区、语言图书借阅区、文学图书借阅区等八个开架图书借阅区,以及电子阅览室、视听室、艺术阅览室、现刊阅览室、特藏室等八个阅览室、一个培训室,各项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已有的图书馆借阅数据分析主要侧重于大学生借阅图书的学科分类等表象信息。本研究旨在从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分析图书馆借阅数据,揭示大学生借阅行为的差异对大学生意识层面体现出的相同或不同。[方法/过程]基于大学生的课程表内容信息、借阅记录等数据,构建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测评数学模型,并以某高校两届本科生的课程表、借阅数据以及该校图书馆馆藏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利用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大学生馆藏借阅数据的自我完善测评数学模型,能够透过大学生们千差万别的借阅行为了解大学生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情况。多数具有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意识的本科生,其自我完善意识的程度及能力普遍不高;借阅图书数量不同的学生,其所表现的自我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可能没有太大差别;学生通过选修课程或自主阅读完善不同学科知识结构的意识程度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Balis馆际互借系统采集2008–2021年间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馆际互借记录,该数据由读者信息、图书信息、借入馆信息、出借馆信息、借阅信息等组成。其中,为保护用户隐私对读者信息进行了脱敏处理。本数据集共有229961条记录,可用于分析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联盟纸质文献的共享利用情况、用户阅读行为的动态变化等,亦可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借阅服务改进等决策提供支持。利用该数据集可为读者个体或群体开展智能化资源推荐、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等服务,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针对天津大学图书馆化工专业中文图书的零借阅状况进行分析,从图书分类、书库管理和文献自身特性等方面总结了导致文献零借阅的原因,并针对图书的零借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为学科化的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读者自主选购与新书阅览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读者自主选购新书阅览室,就是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合作,图书由采访人员不定期到书商处选择近期出版新书,经过查重和加装磁条后,在图书馆开设新书展示阅览室,供读者阅览、外借的读者自主选购的方法.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改变了传统采编流程,消除了图书加工所带来的时差,有效发挥了经费效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收藏质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大学为例,就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率和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读者需求对于图书借阅率的影响。采用数据挖掘,对读者借阅过程和问卷调查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了读者需求信息与图书借阅率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读者需求信息与借阅率之间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对毕业生赠书的管理与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开展毕业生赠书工作,把毕业生的赠书列入补充馆藏的重要来源,勇于服务创新,充分发挥捐赠图书的价值,让更多的读者利用和互享文献资源,为我国早日成为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读者的阅读倾向可以反映读者的学习兴趣及对图书馆文献的真实需求,可以作为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文献服务的重要依据。利用图书预约数据研究读者阅读倾向,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因为预约图书是读者需求最强烈的表现,其统计具有科学性、便利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5.
用h指数这一直观有效的指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的OPAC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类图书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读者热衷度",通过对各类读者的h指数统计得出不同读者群的"借阅活跃度",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图书集合的"核心读者"以及不同读者群的"核心图书"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购买图书,并且实现馆藏的合理分布,提高图书使用率,使馆藏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图书流通服务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纸质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同时受限于场地、资金问题,图书复本数减少,导致图书流通过程中读者体验感降低。本研究旨在通过简化图书流通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缩短读者借阅的等待时间,提高图书流通率。[方法/过程]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C2C(Consumer to Consumer)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通过该服务读者间可以不通过图书馆的流通系统和工作人员,在实体图书馆之外完成图书的转借。本研究从具体实践出发,并结合问卷调查,了解该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结果/结论] 实践表明,C2C视角下馆外图书流通服务减少了传统图书流通过程中"一还一借"流程,尤其是在馆藏资源复本有限的情况下,能节约读者时间,提高读者阅读意愿和满意度,同时可以盘活馆藏资源,提高图书流通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流通服务创新和图书流通服务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图书馆借阅证办理及其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和查找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证件,图书馆的借阅证是图书馆与读者沟通联系的桥梁,它的办理和管理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全方位管理,我们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证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完善赠书管理 激发捐赠热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接受赠书是高校图书馆丰富馆藏、缓解购书经费不足以及争取扩大社会支持的长期有效的重要渠道。高校师生和校友作为捐赠图书的一支主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天津大学图书馆赠书工作的管理方法,同时对2000-2008年的馆藏赠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找出赠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师生和校友赠书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优化藏书采访工作和流通管理,实现对藏书采访、藏书总量和结构等状况适时监测、评估、调控等的标准化管理。[方法/过程] 通过对H类指数中的H指数、A指数和G指数相关性、变异性和适应性分析,遴选适用于图书流通数据分析的A指数,并根据帕累托定律采用A指数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2014-2018年的前20%的图书流通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平均A指数对中图法一级类目与读者性别、读者专业、读者年级以及图书出版社、图书出版年、单位等数据统计分析具有较理想的表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遴选核心读者群、核心出版者和核心出版年;同时发现,布拉德福定律不仅能够应用于期刊管理,而且能够应用于藏书管理。本文研究能够为探索H类指数分析高校图书馆藏书流通数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图书馆杂志》2012,(9):58-61,94
作为当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网络书评已逐步成为广大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图书差评对读者判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通过对网络书店中图书差评内容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对优化图书出版、维护读者利益、促进图书销售的有益启示,旨在为网络书评积极效用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推动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