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教材著作权保护中,教材是否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教材的著作权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美术、音乐等)要选用大量已发表作品,应该对所选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进行怎样的限制?这都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给中小学教材以明确定位、放宽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著作权限制以及加大对盗版等侵犯教材著作权的打击力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著作权法》对中小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3 )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条界…  相似文献   

4.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 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  相似文献   

5.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第3条…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7.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3,(10):67-69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 (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的写作,都离不开对他人已有知识成果的借鉴和利用,尤其是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写作,都要不同程度地引用他人已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中的理论、观点、方法或材料。这自然就提出了一个作者对于他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并如何在写作中加以规范的问题。在写作中,作者必须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充分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做到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而在编辑工作中,编辑有责任也有权利要求作者在文稿中合理引用他人的作品,从而保护被引用人的著作权。合理使用,指的是作者对著作权人作品的使用要符合《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适用范围相互交叉,著作权归属原则不清的问题,实践中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立足我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制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著作权法》却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应修改《著作权法》,增加有关保护网络作品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时代根基发生了为充分很大的变革。建立著作权登记制度不仅仅对作者享有著作权起初步证明作用,还具有发表原创作品与培育出版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作品数据库、营造精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供条件等配置文化创新资源功能。为充分发挥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功能,每个学科或行业在相应的大学设立一个创意院,受理该学科或行业的作品登记,使该大学或高校成为该学科或行业的共同体。《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应将"相关权"改为"演绎权",增加著作权登记制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编辑眼中,作者的来稿绝大多数是“半成品”,要使“半成品”变为“成品”,就需要对原稿进行适度修改加工和润肺。修改是编辑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修改权是编辑工作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到底该由谁来行使修改权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指出,修改权是作者重要的人身权之一,修改权属作者。同时,著作权又规定:“报社、杂志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即报刊编辑亦享有一定的修改权。在实践中,学术期刊编辑的修改加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提修改意见,请作者改稿编辑通过审稿…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第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 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1.著作权的概念及内容"著作权"在英语国家称为"版权"(Copyright),含有复制或抄录作品的权利的意思.而"版权"一词在我国被作为法律用语.所以,在我国法律文件中的版权与著作权往往混用或相互代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对著作权作如下表述: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而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相似文献   

16.
网络期刊这一新的作品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如何适用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和网络期刊出版者的权利,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包括网络期刊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其中数字化作品的作者是作者,而出版者则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并且作者的著作权优先于出版者的著作权.作为作品的传播者,出版者除了享有著作权外,还享有版式设计权、转载、摘编权以及一稿多投禁止权等邻接权.  相似文献   

17.
五大传统媒体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被新增为特殊职务作品,媒体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作者与单位间的利益分配转向“厚单位主义”,这一重大修改显现出过度扩张特殊职务作品客体范围、背离意思自治的基础导向、阻碍《著作权法》的激励机能等弊端。我国同时移植“视为作者规则”和职务作品规则,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构成要件交叉导致二者边界难以界分。应从一般职务作品的定位、增加意思自治规则、优化媒体创作者的奖励机制、明晰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关系的角度完善媒体职务作品制度。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法》规定 ,获得稿酬是作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支付稿酬是报刊社的一项基本义务。目前 ,报刊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版权,也称著作权。按照民法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即版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权,二是财产权,也可以称为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作者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受尊重权、修改权、收回权、起诉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财产权是指作者依法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相似文献   

20.
版权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 990年 9月 7日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十四条规定 :“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 ,但行使著作权时 ,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编辑部对整体刊物 ,包括封面、品牌、目录、书眉、版式等拥有著作权。本刊版权属于编辑部所有 ,任何媒体 (印刷、磁盘 (带 )、光盘、网络等 )未经本编辑部事先的书面许可 ,不得转载。凡投寄本刊的稿件 ,本刊即拥有专有使用权 ,任何媒体 (印刷、磁盘 (带 )、光盘、网络等 )不得转载 ,如作者有异议 ,请在来稿中说明版权声明$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