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体验运动乐趣和培养刻苦锻炼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运动兴趣和运动乐趣由于目前心理学界对"兴趣"本质的研究还未达成共识,因此对体育兴趣和体育乐趣的定义也未达成一致。关于什么是"运动兴趣",笔者认为,毛振明教授在《论如何关注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一文中对"运动兴趣"的界定最为贴切。他指出,"运动兴趣是学生对所感到的运动乐趣的追求心理以及体验到运动乐趣后继续从事的愿望。"笔者根据辞海对乐趣的解释,将"运动乐趣"界定为:"在体育运动和运动技术习得过程中,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正>"目标式教学"是近年来从日本传入我国的较为成熟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习惯。"目标式教学"模式多采用游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什么是运动乐趣、运动兴趣与运动乐趣有什么关系、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乐趣有什么差异性、运动乐趣是否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学乐"与"学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笔者的假说:运动快乐的源泉是"紧张感"和"激烈的竞赛"。  相似文献   

5.
一、回到教学原点看体育课堂"假运动乐趣"现象近年来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将关注点聚焦到了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体验到乐趣上,而没有真正诠释和认识理解学生的兴趣问题和运动乐趣,套用了运动乐趣的幌子,而脱离了运动载体去让学生体验乐趣。也就是说,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的是体育教师们为了盲目迁就、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创设的低级、简单、肤浅的趣味活动,这些趣味活动不触及运动的本质特性,因而学生体验到的不是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如果他从小没有接触过网球,第一次摸拍时已经长得"五大三粗",业余网球教练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教他。在这里,"完美主义"是行不通的。教成年人学习网球运动时,要用恰当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他们.而不像职业选手那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慢慢雕琢。因此,教练员应消除一种错误的观念:网球是一项需要具备特殊运动能力的人才能从事的运动。恰恰相反,教成人打网球的原则是——简单、富于乐趣和令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运动乐趣及其相关概念与机理入手,讨论了体育教学"不快乐"的现象与成因,比较了自组织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差异,并提出了促进兴趣不等的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运动技能教学和体育运动乐趣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可以兼得吗?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要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就无需要求学生非得掌握什么运动技能,只要学生玩得痛决,获得愉快和成功的体验就可以了,体育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吗?而有的同志则认为,体育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只是快乐地玩一玩、活动活动就不是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时候就是牺牲一些…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这相对于过去单调、机械、  相似文献   

11.
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让师生体验和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展示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运动精神,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10月8日至10月15日北京灯市口小学召开了2007—2008学年"阳光伙伴"秋季创新运动会。运动会以北京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营造一个祥和的情  相似文献   

12.
可以获得运动乐趣的课不一定是好玩有趣的游戏课,贴膏药的游戏玩了几十次了,早已对孩子们没什么乐趣了;可以获得运动乐趣的课不一定是新兴时髦的课,没有掌握运动技能,只能做旁观者,有什么乐趣可言?可以获得运动乐趣的课可能是"枯燥"的体能课,因为北京八中的同学们从"枯燥"的、汗流浃背的体能课上体验到了坚持的乐趣;北京  相似文献   

13.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已受到国家及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享受运动乐趣对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具有重要作用。探明运动乐趣的内涵、来源及提升策略,丰富运动乐趣理论,显得尤为紧迫。梳理国内外运动乐趣概念、价值、来源的相关文献,对长春市一至十二年级2000名学生的运动乐趣强度及来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来源包含19个条目;2)青少年运动乐趣强度存在年级、性别、体质水平差异;3)青少年运动乐趣的来源在年级、性别、体质水平、乐趣强度上存在差异;4)"获得胜利的时刻"是全体学生最大的运动乐趣来源。青少年运动乐趣提升策略包括:1)体育竞赛常态化,使全体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2)运动技能核心化,使每位学生均能获得自我提高的乐趣;3)教学方法灵活化,使每位学生享受到相应种类的运动乐趣。建议:1)增加运动乐趣的追踪研究,进一步探明运动乐趣的发展规律;2)探究运动乐趣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运动能力感知、父母态度、锻炼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流畅体验是人沉浸在某种活动中的一种愉悦、欣喜、忘我的心理状态,也被人称为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最佳体验。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流畅体验因可以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个体对活动的内部动机,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一直被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被众学者所研究。本文以洛阳市206名网球运动参与者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得出,网球运动参与者流畅体验的产生在性别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女性相比,男性网球运动参与者流畅体验得分较高;不同锻炼量对流畅体验的产生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锻炼量越大越容易获得流畅体验;在主观锻炼感受方面,相比"不费力"、"费力",主观锻炼感受为"轻松"时,流畅体验的水平最高;运动年限的不同也影响着流畅体验的产生,运动年限越长越容易产生流畅体验。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学校在近几年举办校运动会时,坚决执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锐意改革传统运动会的模式,对"体育弱势学生"进行特别安排,为所有学生搭建展示与比赛的舞台,着意让学生通过运动比赛的体验,感受参与比赛的乐趣。回顾2005年"小小十运会"、2006年"新老游戏嘉年华"、2007年"翻着跟头庆六一"、2008年"小小奥运会"、2009年"迎青奥一个不少"、2010年"小小青奥会",精彩赛事,记忆犹新;精彩场面,历历在目。一样的信念,一样的梦想,一样的坚持,2011年12月31日,我们的"儿童奥运会"如期举行。这届"儿童奥运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教育理念认为,国内外运动康复与健康相关专业基于"运动是良医",把运动与健康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专业实践并付诸行动,成为积极锻炼的人群,获得"运动是良医"专业人员资质认证。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 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体育精神就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奥林匹克旗帜上的五个环象征着五大洲,展示一种世界大团结的精神: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强调拼搏与进取的精神;中国申奥标志中的太极拳形象,展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融:中国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是  相似文献   

18.
运动乐趣是指个体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所产生的高兴、愉悦、快乐等中高趋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以及现实需求的推动下,运动乐趣相关研究备受学界重视。目前,运动乐趣强度主要通过《运动乐趣量表(PACES)》进行测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初始PACES的基础上修订成5个版本,其中4个版本已在我国进行了本土化修订。运动乐趣强度在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且运动乐趣与运动动机存在重要关联,运动自我效能感与运动乐趣存在双向互惠关系,运动乐趣是促进运动参与和运动承诺最重要的因素。未来应厘清运动乐趣的概念,丰富并完善运动乐趣的测量,深化运动乐趣与相关变量间关系研究,并进一步构建本土化的运动乐趣机制模型,挖掘运动乐趣的产生与发展规律,进而探索行之有效的运动乐趣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确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同时指出,体育教学在五个领域目标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几种说法,如"强化运动技能说"、"淡化运动技能说",乃至"抛弃运动技能说"等等。因而,有的体育课不讲解、不示范,谈"教"色变;体育课"牢牢把握运动参与",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有的体育课却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孙瑜(浙江杭州萧山区赭山小学):认定学生的乐趣是否属于运动乐趣起码需从两方面去分析,即运动过程中和体验到快乐。例如某校迎春篮球赛正在进行,场上队员、计分同学、场外观众均感受到了乐趣。虽然三类角色人群通过篮球赛这一时空载体在同一时段体验到了乐趣,但他们的乐趣类别却有所不同。场上队员以自己的肢体运动体验到的身体乐趣、合作乐趣和竞争乐趣应属于运动乐趣;场外观众通过观看比赛获得乐趣则属于观赏乐趣;计分同学的乐趣则包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