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学术期刊著作权转让合同问题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学术期刊通过与作者签订合同受让著作权的现状,笔者于2006年5月通过网下和网上两种方式,对中华医学会、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两家学术团体及《化学通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等23种学术期刊的著作权转让合同样本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发现这些学术期刊的著作权转让合同在科学性、规范性、法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想来这些问题并不是笔者所选取的这些样本所独有,而是一些共性的问题。在此,本人把这些问题列出来,以期对改善我国学术期刊著作权转让合同现状起一点促进作用。合同格式的标准性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学术期刊社与论文作者签订著作权合同的必要性:电子化、网络化的需要;保护自己,减免因发生著作权纠纷而引起的连带责任;制约一稿多投现象;使期刊整体和局部的著作权统一;方便向著作权管理组织授权。介绍了著作权合同的几种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郭媛  王晓琪 《编辑学报》2014,26(2):122-125
探析科技期刊侵权构成条件,根据《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工作实践,认为:期刊社要从制度建设上规避著作权风险。通过落实与作者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要求作者提交职务作品投稿介绍信、学术论文原创声明及原始数据证明,合理使用参考文献等措施,方可防止侵权,减少或消除一稿多投、抄袭或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成果健康、快捷、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杜绝一稿多投重在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治理一稿多投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力度;另一方面,要从严处理,加强打击力度。本文就学术期刊如何防范一稿多投,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1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学术期刊防范一稿多投的前提条件。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作者向学术期刊投稿可以视为一种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具体过程是,征稿启事是期刊社向不特定的作者发出的要约邀请,作者将稿件投给期刊社是要约,稿件在法定或约定的答复期限内录用是承诺[1]。既然投稿作者与…  相似文献   

5.
刘磊 《出版广角》2016,(13):45-47
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涉及论文作者、学术期刊及责任编辑的版权问题。论文作者的版权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其一旦与期刊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也会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学术期刊属于汇编作品,期刊的版权受到法律保护;责任编辑在汇编过程中付出了智力劳动,应该享有责任编辑署名权。期刊社只有处理好作者、期刊以及责任编辑之间的版权关系,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出版行业中,约稿出书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常要和出版社订立约稿合同。约稿合同通常以由约稿单位在将来出版作者目前尚未完成的作品为目的,就预约稿件的名称、交稿日期、稿酬、稿件的修改、对稿件的质量要求、以及预约稿件的出版事宜作出约定。有学者认为,上述约稿“现象其实质就是对未来版权的转让”。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著作权的转移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继承或继受转移;二是通过合同转让给他人;三是通过合同许可给他人使用。其中的继承(继受)和转让,是将著作权的全部或一部分的所有权永久性地转…  相似文献   

8.
[案情介绍] 北京三面向版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告")通过与作者签订版权转让合同受让取得《农村税费改革后应特别关注的七大焦点》(简称《焦点》)一文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转让是著作权主体发生变更的法律行为。本文结合我国新著作法的有关规定,对著作权转让的基本要求、特征、著作权转让合同的种类和合同内容等四个问题进行阐述,并指出了著作权转让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期刊社著作权及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可能面临侵犯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著作权的风险.因此,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在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应当明确约定的合同,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数字化授权,在数据库数字化过程中注意保护期刊的版权信息和单篇作品的完整性,同时采取有力的技术防范措施等保护作者和期刊社进而保护数据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作者与出版商签订的版权转让或排他性授权许可协议对IR收录期刊论文的影响,立足现有著作权法规,深入分析学术期刊的著作权问题,明确其整体著作权和局部作品著作权的权利归属.对国内外期刊出版商的自存储版权政策及政府资助研究成果的强制性开放存取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通过机构资助获得出版商对机构作品开放的整体授权、作者保留IR存储作品的原有著作权、作者有权撤出IR已存储作品等基于出版商版权政策的IR期刊论文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组建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 10月 2 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长期以来难以实施保护的著作权问题 ,提出了著作权集体管理解决办法。笔者认为 ,在期刊界尽快组建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实施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期刊著作权能够得到保护的有力举措 ,是知识创新、传播和使用进入公平有序系统的重要保证。1 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概念与任务期刊著作权包括期刊本身著作权和期刊作者著作权。期刊内的每一篇具体作品 ,主要著作权人应为期刊作者 ,而对于期刊整体 ,期刊社或编辑部享有主要的著作权。[1 ]期刊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指众多的期刊著作…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出版广角》2013,(18):95-96
北京公布出版合同示范文本为有效引导著作权人和出版单位依法签约、履约,保护著作权人权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7月23日对外公布了出版合同示范文本。据介绍,本次设计的合同文本分为三类,分别是《图书出版合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著作权转让合同》,每类都附有使用指南。1999年,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图书出版合同》(标准样式)。十几年过去了,该合同样本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本次的新合同示范文本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当前出版业的特点制定,比较全面地反映  相似文献   

15.
期刊编辑部取得著作权的几个要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期刊编辑部必须明确自己拥有的著作权,通过签订版权转让合同取得著作权,依法办事,大胆创新,用足用好期刊编辑部的合法权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期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也肩负着著作权保护的双重职能。一方面,期刊必须尊重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期刊也要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编辑人员如何正确地做到这两方面呢?对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正确区分期刊作者和期刊自身的著作权  期刊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对于这一点大家应毫无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期刊作者应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7项权利。《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期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无论是我国《著作权法》 ,还是国际公约 ,如《伯尔尼公约》等 ,出发点都是主要保护原作者。对于期刊等具备双重著作权主体的 ,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期刊的著作权问题作深入的探讨。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法》(2 0 0 1年修正案 )第 9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期刊 ,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性质 ,都应是著作权的当然主体 ,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 14条规定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  相似文献   

18.
启事     
一、《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将开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自2008年6月15日起,作者可登录本刊网站(www.ztxb.net.cn)进行网上投稿,并可随时自行上网查看论文审理意见和用稿结果。二、本刊2008年起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给付。有作品不希望录入  相似文献   

19.
作者向期刊社投稿,并不自然等同于授权期刊社可以将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作者同意期刊社在纸质期刊上刊登其作品并获得报酬,也并不意味着作者同意期刊所加入的期刊数据库平台将作品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公众并获得报酬。作者享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期刊社用“版权声明”等来替代与作者签订书面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建议期刊社和作者签订书面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20.
正事实上,展览权是一种著作权,其权利客体不是有形的原件或复印件,而是附着于其上的一种无形的智力成果。2014年6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草案》),第22条规定,"作品原件所有权的移转,不产生著作权的移转。美术、摄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可以展览该原件。作者将未发表的美术或者摄影作品的原件转让给他人,受让人展览该原件不构成对作者发表权的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