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圣经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充满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和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在具体叙事层面,圣经不乏因"对话"而产生的复调式人物和复调式结构;在宏观层面,圣经又体现出狂欢化的诗学追求。对话理论与犹太释经传统具有某种渊源关系。巴赫金的宗教哲学思想,为分析圣经中的复调与狂欢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文学艺术宝库的《圣经》,不仅本身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作家梅尔维尔的创作。梅尔维尔在其代表作之一《白鲸》中就运用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圣经叙事技巧。本篇论文旨在从叙事学空间背景、隐喻的运用以及叙事的整体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圣经文学是怎样投射在梅尔维尔《白鲸》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3.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圣经文学包括叙事文学、诗歌文学、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启示文学和书信文学六个部分,各部分都体现出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和多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研究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的原型 ,认为该剧与《创世记》的主要内容及整体结构存在着多种对应关系 ,隐含了圣经特有的“U”型叙事结构 ,贯穿着圣经着力表现的惩罚与拯救运动。这一深层结构制约着剧中人的行动及情节发展 ,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奥康纳深受圣经文学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援引了大量圣经文学资源。在长篇小说《智血》中,奥康纳将圣经文学中的U形叙事结构,血、光、石头、路等意象以及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巧妙而完美地融入作品中。主人公黑兹尔的罪与赎之路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由于托尔金本身的宗教身份,《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对其小说《精灵宝钻》《哈比人》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土世界"的起源与犹太教的关系、小说文本叙事结构与《圣经》中U型叙事模式的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善恶主题的表现几个方面,表达了托尔金的宗教立场和思想,是《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在20世纪奇幻文学上的一大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从四个不同角度叙述了同一个故事,追述了一个南方贵族家庭衰败的历史,反映作家对人性和仁爱的呼唤。作品中的意识流、多视点叙事、内心独白、时空变化和象征主义等艺术手法已经广为研究。通过对比《喧哗与骚动》和《圣经》的结构内容的异同,可以探讨作品中蕴涵的象征模式和圣经隐喻。  相似文献   

11.
以德国文论学家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对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意象意境层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透析这部小说无限深邃和宽广的内蕴,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兄弟》:从寓言到"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兄弟》暗示了余华小说艺术发生的新变。其《兄弟》之前的作品多是寓言性的,《兄弟》逐步走向了"写真",作品因而消解了隐喻性和荒诞性色彩;人物也不再是小说叙事结构中的符号和工具,而是具备了性格特征且具有个性魅力的形象;小说的主题内容也从"闹剧"走了出来,而成为描绘人物命运、揭示历史真相的正剧,其中也透露出作家的情感和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萨宾是"叙事心理学"的创始人,叙事隐喻思想是从整体上理解并把握萨宾学术思想的关键所在。萨宾叙事隐喻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语境论的世界假设、叙事作为人类行为之深层组织原则及结构。基于此,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表征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德育必须充分关注人类道德行为发生的深层叙事隐喻,发掘人类道德行为的深层道德语法;二是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关注叙事隐喻对于德育生命境界的提升及引领功能。萨宾的叙事隐喻思想为深化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更深层的分析视域。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acter of Reagan's rhetoric and the response to it can be explained by its narrative form. The dominance of narrative in Reagan's discourse and the nature of the narrative form combine to differentiate the perspective of Reagan's supporters and his opponent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narrative form—a story‐based truth, an emphasis on morality, and a grounding in common sense—explain the way in which narrative affects political judgment. The analysis reveals the power of narrative form and, in contrast to the assertions of some narrative theorists, its fragility and moral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5.
第一、“参差的对照”是《金锁记》叙事艺术的最大特色。第二、《金锁记》所用喻体形象妥帖,似乎信手拈来而又不同凡响;多用象征手法,其意象鲜活明丽,并且前后呼应;夸张时或融进比喻中,随事象转换而传情达意。第三、《金锁记》叙事深情舒缓,描写色彩斑斓,抒情不动声色。议论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6.
叙事学中,"心理性"人物观与"功能性"人物观的矛盾由来已久,对二者背景的分析将触及深刻的文化神经.二者的分歧在于文本之叙事动力问题.性格逻辑对文本的驱动不过是一种表象,其力量正来自话语强制力的馈赠,这种复杂的理论调和对于解决现代叙事学中两种人物观的对立或许是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上花列传>一笠园叙事建构中,由于作者传统与现代双重视野的交织互动,使得这一形象本身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内涵.具有多重认知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作者对于当下现实拒斥与逃离的形象隐喻.与此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尝试着以更为个人、理性的方式去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意图.对其意义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更为深入、透彻地了解处于历史文化转型期的作家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也为我们考察文学自身衍进的历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方英文创作了不少精品小小说,博雅温情、幽默俊逸的作品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方英文小小说,运用"失衡"的人物关系、"不常规"的视角等艺术手法,形成构思新颖、结尾惊人的艺术结构;在叙述上,借助第一人称、"段子"及独创的比喻等语言表现艺术,形成幽默中不失智慧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9.
华语文本中"他者"的因素相对于其他语言的文本来说,出现较晚成熟也较晚.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华语文本中的"他者"本身就带有一种较为强烈的"晚熟"现状.在很多文本中,这种带有特殊叙述策略的"他者"形象说到底,就是一种不成熟的符号与象征在现代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何解构这种悖论?需从叙述策略这个大问题出发,解构文本中"他者"的叙述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艾衲居士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豆棚闲话》在独特的结构中凸显出强烈的议论说理倾向并有其新的特点。这既有源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说书人评论式叙事传统的影响,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叙述交际场所设置,是作者为明确传达其叙事意图而创造出的新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