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建构的主要形态。教师只有在“让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引学”中提升学习增量,在“自学”中使学生建构学习结果,才能真正确立“生本课堂”,让学生立于语文课堂中间,实现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教育压力普遍前移,双减政策也随之落地生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摸索出一条科学实用的高效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核心素养,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要以单元教学为切入点,以“过程建构”为中心,遵循“目标导学、问题导思、学程导行、逐级建构”的原则,形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教育态势,将“教”与“学”真正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丁立英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部语文教学过程的轴心,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近几年的成人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设计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改进;真正贯彻“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学习过程,巩固课堂所学,掌握学习策略,实现能力进阶,促进自我省察,走向学习的自觉。一、“学生为中心”作业设计的依据与认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者卡尔·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开创了“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先河,其核心内涵为:学生是学习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5.
一、对“三维目标”——语文素养的思考新课标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语文基本理念,并且以此作为课程目标设计的依据,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首先,“三维目标”是一个可以各自独立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系统。“知识和能力”关系到语文素养的基础论,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和方法”关系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论,表明语文素养的动态性和建构性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思想论,它关注人类精神领域内发生的变化,它们的共同目标则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语文”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指在丰富的文化熏陶、传承、感染和建构中进行语文教育。这种文化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精神塑造,使学生感受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怀、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卓的心灵境界。高中语文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要变“应试语文”、“工具语文”为“文化语文”。本文试图探讨文化语文的价值取向,探寻文化语文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对话交流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契机。在研究对话的构成维度时,有“三维”说.即教师、学生、作者构成对话的三维图像;有“四维”说,即教师、学生、作者、编者构成的对话的四维图像。不管何种对话构成方式,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也即学生与文本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李娟 《现代语文》2008,(11):16-17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体验教学,认为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10.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11.
围绕本校语文科组的《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三维教学体系”》课题,笔者开展了《依托网络,开展语文主题活动》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基于语文主题活动的特点,我们依托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2.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乐学教育”是理想的境界,语文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新课题,也是体现“乐学教育”的有效手段。建构理想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基于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理想课堂”背景之下开展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理想构建,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提供空间,使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变成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精致语文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实现“言”与“意”的相互转换,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据言识意→据意识言→以言表意”的过程,带着学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可以这样说,“言意互转”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准确地实现言意互转,使文本的“言”与“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语文教学才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梅珊 《教育》2024,(1):81-83
<正>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条件。新课程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必须创新教学评价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改建,以确保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能真正“生本”,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环节,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局限于区域学校规模、办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影响,出现了“重成绩,轻综合素质”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评价的重心“偏移”中,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准确地把握“三维目标”,引领学生面对文本,通过扎扎实实地诵读和感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习得语言与接受人文熏陶融为一体,防止表面化、形式化的偏差,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7.
刘洪基 《中学生电脑》2010,(10):41-42,4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学”的主体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王伟 《教育革新》2006,(6):65-65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改革传统语文教学,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情智教育”,这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深入分析与研究小学语文“情智课堂”教学策略,以期真正促使学生得以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认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中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需要,真正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为价值”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