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绩卓著的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住十分难得的文学巨子,他出于对文学(以及文艺)现实主义的执著追求,在文学(文艺)领域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成就:他没有简单停留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批评方面,而是由此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文艺)实践活动,并涵盖了文学编辑出版、文学翻译、文学交流、文学新人的培养指导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发生了深刻、密切的关联,进而对现当代文学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应该对胡风进行新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3.
胡风是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大师,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有着重要的贡献。胡风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话语传达出对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的理解与把握,他毕生致力于维护现实主义的真本面目,防止现实主义受外力影响而僵化变质。胡风以“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性现实主义创见,更有力地坚持了现实主义而并没有越出现实主义疆界,他对现实主义的执守和创造性的突破,既属于特定时代,又具有现代超越品格。  相似文献   

4.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胡风的一生构成千古称奇、震惊中外的悲剧。胡风的历史功绩在于传播、坚持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理论,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独创性和鲜明的学术个性。胡风悲剧具有非常广阔与深刻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风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质意义上建立了完整的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文艺思想家。他结合时代历史语境和自身艺术实践,提出了"主观战斗精神"等一系列强调文艺主体性作用的文学主张,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有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视野和理论空间。论文分别从主体性思考的知识逻辑起点、实践主体性视野、历史条件下的复合主体性内涵三个方面探讨胡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论证和分析了作为胡风文艺思想灵魂和核心的“主观战斗精神”。认为胡风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建立了以有主体为特征的现实主义的思想体系,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律做出了独特的思想探索和理论解答,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审美反映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胡风的文艺思想通过其在现实的实践斗争中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胡风继承了鲁迅的文学"为人生"的"五四"启蒙精神,将启蒙思想纳入到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大众化"等理论体系中,并通过文学的"实感"使启蒙思想通过文学的方式得以实现。总体说来,通过文学实现五四启蒙精神,并建构起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是胡风传承鲁迅精神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左翼文学运动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胡风较早地对左翼文学运动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左倾化理解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工作,检讨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左翼文学思潮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认识。胡风的文艺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在于要求作家具有强烈的个体独立意识。胡风把“五四”的个性意识和战斗精神渗透到了现实主义理论内容的阐释当中。另一方面,胡风文艺思想非常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政治性以及阶级倾向性的意识形态诉求。胡风把“五四”这个复杂的文化政治事件整合进了革命主流话语的叙述当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处于文学革命与革命文学问的胡风文艺思想所导致的悲剧具备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他认为作为编辑的基本素质是诚实,对读者负责,也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胡风编辑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认为要善待读者,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在编辑工作中贯彻现实主义的编辑方针,坚持现实主义的理论高度和用稿标准。  相似文献   

10.
巴尔扎克是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在中国新旧文学交替的时代,他的《人间喜剧》传进中国,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惊服巴尔扎克小说写对话的巧妙。他们在塑造人物、提炼典型上有相似的追求、相同的手法和相通的感受。茅盾则不仅在创作方法上,而且在创作主旨和总体风格上都和巴尔扎克有相通的地方。茅盾尊巴尔扎克为“写实主义的先驱”,折服于他“洞瞩一切”的“锐眼”。他们的创作都具浓厚的历史趣味和历史意识,重视社会全貌和历史全景的再现,都以经济为切入点来深刻解剖社会。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还深深感染了路翎、胡风、端木蕻良、周立波、王蒙等一代代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路翎作为进步现实主义流派——七月派的最具代表性成员,其影响力是深远的,他创作的小说所构成的独特风貌在现代学史上已蔚为奇观,为学的发展,尤其是为现实主义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践模式与尝试视角。这不俗成就的取得,这别具一格学样式的造就,都与当时胡风的艺理论主张紧紧相连,可以说,它们是路翎对胡风理论孜孜探求与忠诚实践的结晶,是他充分实践胡风理论后取得的成果。基于此,完全有理由宣称:路翎,一个不折不扣胡风理论的忠诚实践是也。本试图从胡风理论的三个层面来探求路翎所作出过的努力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胡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这从胡风所认同的文化断面的价值观来观照,可以发现,胡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三大文化支点分别是以“五四”为代表的新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由“人的解放”导向“社会的解放”的认同和“主观战斗精神”高扬。由此决定了胡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师院学报》第一期,以《解放思想探索现实主义发展规律》为题,发表了该院举办的现实主义问题学术讨论会的情况综述。其中谈到批判胡风的问题时,有以下三种意见:一、胡风的文艺思想中有错误的东西,批判是应该的,但批得过头了,搞成政治运动更是错误的,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坏作用,实际上胡风的文艺思想和有关现实主义的论述,今天也还有可借鉴的地方。二、胡风文艺思想当然不会完全正确,但基本上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的,不是唯心论的,其核心是从实际出发,写真实。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实际含义是化客观的物质力量为主观的精神力量,是对创作中作家主观的创作热情和创造精神的强调。我们今天讲的写真实,没有超出胡风当年讲的  相似文献   

14.
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他的现实主义理论,胡风文艺实践的目标也是现实主义。这可以说是学术界的共识。胡风自己也说:“从我开始评论工作以来,我追求的中心问题是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道路和发展过程。”(《胡风评论  相似文献   

15.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16.
胡风文艺思想,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理论发展的杰出成就之一。“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新颖独特的理论命题———重视作家创作的主体性,同时强调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也是他文学主体论思想的理论性表达和进一步深化,是其文艺理论走向成熟和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他的一些观点颇富新意,表现出时代性、深刻性和思辨性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纲,“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18.
胡风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他研究所具有的某种开创性,标志着中国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主要由译介转述走向独创自著。他从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和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的实际出发,提升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地位。胡风采用系统比较的方法,独辟蹊径地论析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他对报告文学的两个核心问题——真实性和文学性,也有精辟的阐释。该文从文体功能、文体特质、文体写作等三个方面系统地整理和论析了胡风的报告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7):87-8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其小说中最基本的创作倾向和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的悲剧艺术性。他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小说创作具有启蒙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等特点。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之发轫,创现代小说之特色,集现代小说之大成,对“五四”文学及其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领潮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四"以来的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欧美文学思潮的借鉴是积极的、主动地吸纳,"有意味地模仿"。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权力话语欲望,使西方文学中作为主体的个性意识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被民族意识所遮蔽,现实主义成为主要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是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主潮中的一种变奏,它的消长起伏隐喻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欧美文学思潮渗入的阶段性特征,展示着20世纪中国文学在开放语境中的自我丰富与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