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专利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和法律情报价值。但所谓的"专利海洋"、"专利地雷"、"专利烟雾"和"专利灌丛"等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文章以家电行业为应用背景,结合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专利分析系统体系结构,并研究了其中的分析方法:行业技术群分析、专利组合分析、专利预警分析、专利趋势分析、专利失效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专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郭婕婷  肖国华 《情报杂志》2008,27(1):12-14,11
由于专利成为研发重点和主要的技术保护措施,因此专利情报分析也成为国家和企业主要处理的事务之一.根据专利信息的特点,从专利信息挖掘由浅入深的角度入手,从"点"、"线"、"面"、"立体"四个层次建立了专利分析方法体系,并分别对专利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专利分析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时,在第21条中增加了第2款,明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及时发布专利信息",规定了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在发布专利信息方面的职责。然而,第21条第2款中"专利信息"具体涵盖范围是什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专利的魔力     
走在巷尾街头,时有专利证书、专利证号映入眼帘,打开电视,常有"本产品已获国家专利"的声音钻进耳眼。如今的社会,专利仿佛成为了一种标榜商品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的有效凭证。一张专利证书,一个专利证号,好像都已成为了商家吸引消费者的魔法石。作为一个专利工作者,看到凡此种种,心中不禁要问:专利真的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吗?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专利"二字本身的含义。《国语》有云:"荣公好专利。"专利,顾名思义就是"专有的权利"。作为专利制度中的专利,却含有与此不同的意思。在专利制度中,"专利"并不仅仅局限于专利权人在权利上的"专",还体现在专利权人将专利技术公开给大众带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5,(8):20-24
基于专利引用关系视角,以专利池领域的典范MPEG-2专利池为例,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比较分析了技术标准制定前期、专利池准备阶段、专利池运作阶段专利池中各专利的引用关系,探求了专利池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引用与被引用关系相对集中有利于专利池形成;"活跃型"专利权人和"权威型"专利权人的专利引用影响专利池的形成;大多数专利权人居于专利池的边缘,发挥着协同作用;虽然存在"活跃型"与"权威型"专利权人,但专利引用网络中同时控制专利引用与被引用的专利权人较少,且其分布相对分散和独立,有利于形成稳固的专利池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柠檬市场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了低质量专利对高质量专利的排斥效应,具体分析了专利申请与审查、专利无效中的和解以及专利许可与交易中的专利质量信息不对称如何使得"劣币"将"良币"驱逐出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上述柠檬市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创新的动力假说入手,对"科技推动"、"需求拉动"和"政府引导"三种模式进行了讨论,认为专利动机是诱使专利活动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保护动机、经济动机和战略动机构成的专利动机结构模型,通过规模和时间两个维度,分析了专利动机对专利商业化策略选择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当前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专利申请和专利应用呈现着强烈的战略动机,这对专利竞赛和企业竞争战略可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专利质量尚无准确、适用的评价方法,抑制了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工作.本文基于"木桶理论"测度专利质量与专利技术、法律和经济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基于技术、法律和经济三位一体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基于专利质量评价模型提出表征专利"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综合能力"的专利"技术-法律-经济平面"并定义专利质量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解读《2012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广西知识产权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而提出了建设"东盟知识产权特区"、"专利质押+专利保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反复遭遇和耳闻目睹了"某企业要购买专利"、"某美国财团要购买专利"等无数老式骗局之后,不少发明人冷静了许多.但事实证明,专利转让,转化环境却并未因此而太平,反而变得更为复杂、险恶.全中国在科技创新,专利骗子也在不倦地大搞骗局的花样翻新.下面即是笔者最近碰到的一起骗局始末.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生产行业中,计量供应商的知识创造很重要。本文继承了以专利数据计量知识创造的方法,比较了三个计量指标:"专利数量"、"专利被引率"和"被引加权专利数量"。结果表明,"专利数量"和"被引加权专利数量"能很好地计量供应商的知识创造水平,且没有大的区别,这与前人在汽车生产商中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汽车生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采用统一的计量方法表示知识创造,为该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詹映 《科研管理》2011,32(11):77-83
以飞利浦CD-R专利池案的最终裁决以及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与竞争》报告为标志,美国针对专利池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开始由相对宽松变得更为宽容,甚至走向纵容,不仅摒弃了国际公认的"公平、合理、非歧视"的专利许可原则,对专利费率不再加以限制,而且允许专利池进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专利池反垄断审查中仅采"合理原则"而排除适用"当然违法原则"。此外,美国对于专利池中非必要专利的认定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受此影响,作为国际专利池的主要许可对象,我国企业将更难抵御专利池的专利费盘剥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美国发起专利池反垄断诉讼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这一影响在我国无锡多媒体诉DVD3C专利池一案在美国屡遭驳回的裁决结果中已初现端倪,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利益的专利池反垄断制度显得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3.
陈欣  余翔 《科研管理》2007,28(6):149-153,137
经济学者认为,若过多所有人对于同一资源拥有排他权,则无人可有效运用此资源,成为"反公地悲剧"。在专利药品涉及多项专利权、且专利授权难以进行的情况下,将因专利权人相互牵制或欠缺互补导致无人可有效实施,从而陷入专利药品"反公地悲剧"。本文分析了专利药品"反公地悲剧"的成因,并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专利流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美国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IV)和Vringo等"专利流氓"公司以及大量专利诉讼案件的出现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专利运营模式的一种创新。运用"鲶鱼效应"理论,从"专利流氓"激励专利运营、盘活专利资源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视角阐述其带来的正面影响。建议我国中小企业在面对"专利流氓"时持辩证和理性的态度,并建议我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协同合作来制约"专利流氓"滥用专利权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璐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45-1651
基于事前的视角,在分析申请人的专利投机以及专利扩张两种"理性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专利质量与积压的治理政策体系。具体而言,在分析专利投机时,本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现有专利投机解决手段无法奏效的原因,以及实现专利费"靶向效应"的方式;在分析专利扩张时,本文深入分析了扩张的两种具体模式,并探讨了确立禁止反悔原则可以带来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包含立法、专利审查以及司法审判三个环节的专利质量与积压的事前治理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我国《专利审查指南》关于专利局或专利复审委员会涉及"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及其"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相关规定,从我国专利申请审查的现状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出发,提出在专利申请实质审查,专利申请复审审查和专利复审行政诉讼这三个不同的阶段,相应专利行政部门"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是否承担以及如何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不同程度的责任:在专利实质审查程序中,鉴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巨大和在后还有专利复审、专利复审行政诉讼的双重救济措施,专利局可选择性地承担或"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或"能够说明理由"藉以替代的责任。而在专利复审审查程序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必须善尽"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的责任。在专利复审的行政诉讼程序中,"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应视为专利复审委员会具体行政行为的组成部分,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应就其"依职权认定公知常识"承担"提供公知常识性证据"及其规范依据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陈琼娣  余翔 《现代情报》2012,32(8):27-31,36
专利文献以高度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快速地反映着当今世界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水平,是指导技术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然而,全面、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专利文献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绿色技术"这样的新兴技术领域,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专利数据中检索出需要的专利文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分析"绿色技术"专利检索的目的,探讨目前"绿色技术"专利检索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介绍USPC绿色专利索引和WIPO国际绿色专利索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如何使检索到"绿色技术"专利更加精确、全面。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2011)行提字第8号专利行政诉讼案,即"抗β-内酰胺酶抗菌素复合物"发明专利无效及行政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法院推选为"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之一,该案是唯一入选的专利行政案件,同时该案也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推选为"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10大案件"之一。该案涉及专利创造性的判断,在申诉程序中,专利权人和请求人分别提交了14份证据和45份证据,上述证据涉及工具书、技术手册、行业标准、行政管理规范、专利实施许可  相似文献   

19.
专利是发现新技术信息独特的信息源,专利数据是堆在互联网上的一座"宝山",把专利数据变成专利情报能显著地推动国家和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和建立技术竞争优势。如何从专利文献中提取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并形成有效情报,针对此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了专利情报分析方法、手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专利情报分析在研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专利联盟的基本含义后,对专利联盟的博弈模型进行了基本假设.然后时专利联盟形成中的"囚徒困境"与"讨价还价"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