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尔雅》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名物的训释,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尔雅》训释名物的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名物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古代以《尔雅》及其嫡传诸书为中心,旁及《方言》、《释名》及其各种专业书、类书等的名物研究系统。  相似文献   

3.
苏辙的《诗集传》是北宋传注《诗经》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词语释义大部分承袭旧注,也有自作新解的部分。整部传注的名物训诂简洁明了。训释体例上采用分章阐释和整章阐释的方式,对前人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4.
《碑雅》是我国宋代的一部博物类仿雅之作。它不仅是一部训诂工具书,也是一部动物和植物词典。《埤雅》的训释内容、训释方法别具特色,开创了雅学名物研究的道路,体现了雅学的变革与发展,影响深远而广泛。  相似文献   

5.
吴之英于《仪礼》的诠释多涉及名物、礼制,并重视阐发礼意,这与郑玄注《仪礼》精简的特点相一致。吴之英《仪礼爽固》也较为精炼,容易把握,同时他对郑玄达诂高见也多有吸纳。吴之英继承了宋以来经学家们治《仪礼》不株守成说的路子,他对《仪礼》篇目的解题或对经文的诠释可补郑《注》之疏漏。吴之英所绘制的《礼事图》和《礼器图》,将《仪礼》申复杂难明的名物礼制变得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原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续四库全书》特邀编委钱玄(小云)先生不幸于1999年9月3日病逝,享年90岁.钱玄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礼学专家,先后著有《三礼名物通  相似文献   

7.
"安车"探源     
"安车"是中国古文献中的常用名物词,但许多工具书对其释义承袭故训,缺少详实的考释.本文试从语言丈字角度对其进行考究并找出命名理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关于这一时期礼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这一时期的礼制研究、礼俗研究、名物研究和礼法关系研究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总结和概述,以期为中国古代礼制史和礼学史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左传》杜注的学者,往往重视其名物故训,而对包藏于其中的语法内容则多有疏忽,这无疑是不全面的。文章从《左传》杜注中选择33个例句,对其常用语法进行分类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论语》中下列章句的疑义进行了新的考释:《述而》“文莫吾犹人也”句:莫训谟,谋也;《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句:莫训瘼,害也;《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句:信训明;《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句:与,相关也;《述而》“加我数年”句:加训重,回复也;《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句:和即调和,由训任,“小大”指“礼之用”而言,“小大由之”属下而与“有所不行”为句。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认为“情”产生于外物对“性”的刺激,而“性”又是天赋的,这就给“情”的产生找到了一个哲学根据——“天”。但如果“情”不受到节制,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灾害,依此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不符合“礼”,所以《性自命出》要求艺术家必须以“礼”节情。另外,《性自命出》认为不同的“物”刺激相同的“性”会产生不同的“情”。因此,不同地域、时代、环境等的人会具有不同的审美爱好或倾向,因为审美活动需要情感的催使,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莫利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对非洲传统文化中名字、成人仪式、歌唱、民间故事和传说、天人合一观与飞翔等的运用,探讨了莫利森的非洲情结,指出这部小说中深刻的非洲渊源和蕴藏的深刻黑色文化底蕴,并由此得出作者的主张,即黑人民族应该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因此,黑人的文化根基对于他们的生存、独立和种族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念孙在“训访之旨,本于声音”这一总理论的指导下,创立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的训访方法;对“名之于实,各有义类”这一探求汉语词汇孳乳繁衍、词语之间意义关联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科学阐发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赵晓霞 《海外英语》2014,(9):224+229
In recent days,with more and more frequent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their different culture,including different rites is involved in each other.Some people think that western things are definitely much better than Chinese things,so they imitate them from every aspect.It is not good for them to do so because some western things fit for westerners more than for Chinese people.This paper endeavors to illustrate that Chinese people should properly absorb western culture through briefly introducing food and cloth culture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赵晓霞 《海外英语》2014,(10):273-274
In this new century,China is being engaged in many affairs with western countries.In order to make our country become more and more developed,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learning from western countries,including their culture,their economy,their education,their life style,and so on.Rite is one of these important aspects.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This paper is written to illustrate it from one aspect: communication language rite.Literature review: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many books and articles to discuss it.They had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western rites and Chinese rites,and they did some comparison.Through these comparisons,they suggest that people should absorb advantages of Chinese rites and western rites and abandon their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6.
名物词意义固定,对象明确,特征具体,是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现代大型汉语文辞书有的名物词条目由于语料调查不够,考证不密,理解不周,使得解释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有必要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史记》中的礼仪思想在部分本纪、世家、列传中都有体现,在八书中的《礼书》《乐书》中更多一些。其中《礼书》对礼学思想做了系统阐述。文章重点分析了《礼书》中司马迁关于礼仪的产生、礼仪的内容、礼仪的特点和礼仪的功能,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礼仪文化自信、提升民族礼仪形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是人类认知世界规律的概括。人们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命名的过程中,总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然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秽世间事物命名的范畴化过程、视角或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因而即使是最简单的翻译也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范畴认知转换。英汉语“笔”概念的范畴认知转换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歌中有很多"仪式歌"包含了人生不同年龄阶段所举行的不同仪式上所唱的人生礼仪歌,而婚姻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次,它在吴歌作品中经常出现,十分繁褥。其形成及所反映的内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既有传承性,也有变异性;既蕴涵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同时体现了吴地水乡古朴的民风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拼音方案》逐渐显露了一些不足之处,有注音体式不统一、两种符号注同一个拼音字母、字母名称多余等缺陷。建议加以修订,改用国际音标注意,取消字母名称或借用英语字母名称。这样的修订,可以使《汉语拼音方案》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