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师要想更好地上好文言文,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传授,课后拓展”这三关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小学生阅读习惯要从“课前预习、课堂训练、课后巩固”中养成。老师应明确要求、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现将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抓好课前预习、指导课堂阅读、强调课后阅读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抓好课前预习、指导课堂阅读、强调课后阅读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掌握阅读方法 ,训练阅读技巧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其中的关键。课前预习 ,课堂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的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对“注入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现行教材、教法改革的需要,它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我的做法是:一、学生阅读课文需给予启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对疑惑之处作上标记,以便在师生问答中加以解决。这样,通过阅读、思考和质疑答问,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发展其智力。如:我讲《甲午中日战争》这节课时,用20分钟…  相似文献   

7.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到课前预习指导和课堂能力训练双管齐下,让自学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前预习指导是基础,应激发预习兴趣,活用《预习导航》;课堂能力训练是重点,需进行感情朗读、批注阅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需注意的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工作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能够保证班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参与,建立高效率的课堂。以下我就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一、自习法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常规,目前教师普遍忽视这一学习环节,尤其是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反复阅读感悟,缺乏课前预习或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9.
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对此,我的教学体会是,将学生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培养课内阅读能力是前提和基础(1)改革阅读课型教学,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对阅读课型的改革,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堂阅读教学以及语法教学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新课标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阅读技能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操作技能进行培养。那么,数学课堂上如何合理安排和指导学生阅读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其数学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有的教师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讲课多有风趣,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但在教学测验效果时,成绩却往往不理想。而有的教师水平一般,测验效果时,成绩往往好得出人意料。这种情况表明:只重视传授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技巧,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使是“名师”,也难出“高徒”的。对此,我想就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 一、课前预习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课前预习,由于所授课文型类不同,有精读和略读之分,韵文和散文之别,长篇和短篇之异,办法也各具特点。但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教师都要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相似文献   

12.
《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两年来,笔者运用评点批注式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对传统读书方法的继承和发扬,倡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逐步形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结构形式是:课前预习写好批注——课堂阅读领悟批注——课后拓展延伸批注。一、课前预习写好批注,教给学生评点…  相似文献   

13.
祁颖 《青海教育》2011,(12):32-32
一、重视课前预习,切实做好新课文的教学铺垫工作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课前预习应当能够培养学生课前阅读书本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主动性,同时帮助教师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让课堂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想真正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并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需要教师有效地设计预习作业,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结构,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改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教”为学生“学”,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这已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运用比较法;二知识串联法;三创设问题情境;四大量阅读资料;五反复复习、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起着主体作用。高中历史课堂,不能再是历史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看客;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一场话剧,教师只起着艺术指导的作用,而学生应该做自己的导演和演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做好引路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之以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李曼芬 《考试周刊》2010,(15):54-55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新课标为指导.改革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变“以教师讲为主”为“以学生读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应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课前预习,学会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学会自主问答:课堂学习,开辟自主空间。  相似文献   

18.
胡江平 《考试周刊》2010,(3):170-171
阅读被称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历史学科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和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比较注重讲和练,而忽视阅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负担沉重、学习效率不高、成绩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培养与训练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就显得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职高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基本没有,要让他们自己学数学,则需要提高他们自学数学的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拉、扶、放”的作用,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阐述。课堂上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引读、细读和精读三个环节,教他们学会去阅读数学教材;课外从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入手:定要求、拟提纲、作检查,督促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高一学生历史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张庆华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