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迷惘,不知从何着手,又或者不着边际,泛泛而谈。因此,我强调,教师的提问要"巧",才能优化教学,作为政治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巧设问题,要注意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政治与生活》中当我讲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就设计了两个问题:1.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会涌现出许多的英模人物,能全心全  相似文献   

2.
蒋萍 《江苏教育》2022,(9):75-76
<正>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笔者常常围绕教材中的人物线索开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语言输出。1.借助人物资源横向对比,同一时空话语不同。在交流拓展环节,教师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可以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中进行真实且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具有"生长性",而教学目标是决定一堂课是否具有"生长性"的关键。本文立足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以人物故事类课文为例,按照年段递进、单元内递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历史人物教学要在全面了解历史人物事迹的基础之上,按照时间顺序编制历史人物年表,梳理并展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辨析历史材料的基本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培养家国情怀,最终实现人的发展。文章结合历史教学实际,探究注魂、塑形、析义三个高中历史课堂人物教学策略,以期实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教师应将目标聚焦在语言文字中,以历练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为己任,引领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的正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明晰结构,历练依托关键词的概括能力;感悟人物,揣摩感知教学时的言语智慧;紧扣形式,积累对话提示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学习,虽说历史不能重现,却是可以想象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更需要学生的想象力。"人物代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进行更好的学习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人物代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一些细节分析上,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系统的指导,以此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强化阅读效果。基于此,本文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为例,从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更加系统地分析人物的形象性格,以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商人》(节选)这一剧本无论是在人教版还是在苏教版中,都被编入了九年级下册.袁爱国老师的这个设计闪烁着特别的意义:首先,九年级面临着中考,压力可想而知,然而戏剧并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戏剧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被轻视的状态,有的教师甚至只让学生自读一下,便草草了事,不去问津了.袁老师的这番精心设计可谓力挽这种戏剧教学之"狂澜".其次,袁老师以"发现人"作为该课设计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进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剧中的人物,而且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谓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备考.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人物典型的评价之所以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的基础性环节之一,在于它提供了思政课的榜样支撑、满足了课任教师的学科冲动以及学生的趋向渴求,因而丰满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性地解决了效法谁、不效法谁、为什么效法以及如何效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纲要"教学中人物典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是适应"纲要"教学要求,达成"纲要"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承担着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符合该课程的教材体系,可以强化历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利用历史人物成长的背景及活动的轨迹拓展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笔者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笔者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上课时再作交流。  相似文献   

12.
蒲华 《文教资料》2008,(18):132-134
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诸多困惑:如何处理多而杂的人物活动?如何选择至今仍然争论激烈的评价范式?对此本文提出一些务实的解决之道:以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模块立意来指导教学实践,提出以人物活动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依据,选择典型事件来评说出人物的时代性和对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提出通过细节教学,把人物"说"得鲜活生动,把人物"评"出个性与智慧,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相似文献   

13.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堪称经典。在教学时需依循阅读古典小说的规律,授之以渔,为学生阅读古典小说打好基础,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为此,从情节梳理、人物评品、亮点揣摩、时尚元素等环节设计教学,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孔丽 《考试周刊》2014,(61):48-48
<正>1.关于作文教学1.1写外貌不用"有"。在写人物的作文中,老师总是提醒孩子们要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而且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孩子们一动笔,大都这样写:"老师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这是大部分孩子写人物外貌时的一种最基本的套路,初读时不觉得怎样,多读几遍就稍嫌啰唆。蒋老师建议在写人物外貌时可以把"有"去掉,变  相似文献   

15.
教学理念 让习作课生动有趣,让习作指导扎实有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努力把这一教学目标贯穿始终。明星人物导入,师生幽默互动,播放影像资料,现场才艺表演,都使本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教师有的放矢、润物无声地渗透观察、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习作指导落到实处,也使学生在动笔记录教师印象时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我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让学生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我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的课上再作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教师如果上课"语无伦次,口齿不清",学生就会学得愁眉苦脸,昏昏欲睡,影响课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师讲起来形象生动,把人物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学生自然听得津津有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无形之中对学生有示范的作用.学生会模仿老师读课文,模仿老师说句子,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视角和专业化方向,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历史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也深受影响。教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是课堂教学的纽带,知识传承伴随着情感获得,如何利用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则是师生面临的一大考验。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历史人物教学方法是高中历史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时空观念的概念与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将这一概念融入历史人物教学中。本研究的核心是提出并分析了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历史人物教学方法,包括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与开发、互动式学习活动、多媒体与技术应用、跨学科整合、场地教学与实地考察、问题导向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和项目化学科研究。此类方法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其综合能力。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物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持真理、敬老尊贤、一心为公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历史教师要善于通过历史人物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