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它不仅需要我们朗读并背诵一定的文言文来形成语感,识记其基本用法来形成知识系统,还需要我们具备在具体情况下推断其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应试能力.下面以2007年各省市高考题为例,谈谈文言虚词的几种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应试能力。下面以2007年各省市高考题为例,谈谈文言虚词的几种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子林 《考试》2004,(9):5-7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如:  相似文献   

5.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没有一个省份会直接考语法,而都是着眼于应用,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这样,在具体语境中推断虚词的用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2012年高考题谈一谈虚词用法及意义常用的推断方法. 一、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多种词性甚至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我们做题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以"可以作为实词,作"率领、带领"义,亦可以为介词,翻译为"把、用"等.再如:  相似文献   

6.
解决文字障碍是文言文阅读的前提条件。而这些障碍中,文言虚词因其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对师生的干扰也最大,因而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固然,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作一全面的识记是必要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可以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从大体情况来看,考生做得并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有法可循,下面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章琼 《学语文》2011,(1):26-27
正确推断文言虚词.不仅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文肓文语感,积累其意义、用法,形成一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推断其意义和用法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是18个,尽管比文言实词少得多,但由于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所以要准确地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推断,从而正确地解题。  相似文献   

1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言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根据几年高考题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陆希致 《新高考》2011,(2):20-21
在高三备考课内外文言文或参加模拟考试时,常常会遇到一些文言固定格式。同学们只能依据上下语境来大致推断其意义,不能做到确切的解释,以致丢掉了宝贵的分数。其实,文言固定格式,是指那些用法和结构较为固定的习惯句式。而在实际的备考活动中,我们还常常将那些由虚词与虚词、虚词与实词以及虚词连用形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虚词一并归入其中,统称为文言固定格式。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历年高考最为棘手的一个大题,学习难度大,考生费力最多。分析高考文言文命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点解读】2005年高考文言文在题型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变化。省别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北京卷湖南卷浙江卷重庆卷山东卷福建卷天津卷江苏卷广东卷江西卷湖北卷辽宁卷上海卷常见考点虚词、推断、鉴赏实词意义、推断、鉴赏虚词、推断、鉴赏实词意义、虚词、推断、鉴赏实词意义、虚词、鉴赏实词意义、虚词、鉴赏实词意义、虚词、推断、鉴赏实词意义、虚词、推断、鉴赏虚词、句子理解新考点省…  相似文献   

14.
跟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少得多,然而使用的频率却高得多,每篇文言作品中,都要使用一定数量的虚词,有些虚词又往往不止一种用法。如果能够较好地区分一些虚词的用法,那么对于同学们读懂一个句子、一篇文言文是大有益处的。当前一些同学(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对课文上的一些文言虚词用法常使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用笔记本把一些虚词用法和实例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5.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考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的之、其、以等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如有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到今天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消失;有的虽未消失却不常用。加之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有的甚至是现代汉语语法所没有的。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畏惧心理。要对这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的文言实词、虚词、语法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已具有的或常见的语言材料进行推断,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其中,指导学生借助常见成语来学习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及语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成…  相似文献   

18.
在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的用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由于充作文言文虚词的字人多为兼类,使得文言虚词看起来量较少,似乎很简单,实际上用法灵活,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而掌握好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文言虚词的教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应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0):40-43
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掌握一个虚词,必须能对这个虚词几种不同的用法准确辨析。为此,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初、高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和用法复杂的文言虚词的用法逐一辨析,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于内容较多,本栏将分期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20.
“之”是文言虚词,“的”是现代汉语虚词。不少语法书都认为它们在用法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从语音形式看,“之”在上古属章母之部,拟背为[ti(?)]跟“的”的读音[t(?)]正相近。有人据此推断“的”是“之”的后身。关于“之”和“的”是否确有渊源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