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对学习任务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一定的负担,可以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与学习者目标达成的信息加工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工作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加工新知识时所必须承载的工作负荷。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是有限,我们的科学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避免外在认知负荷,在有效组织新信息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为新旧知识的整合腾出记忆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协作过程以及在线环境所带来的认知负荷,支架是降低认知负荷、促进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认知图式和认知负荷理论,对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问题解决环节(问题表征、问题解决方案论证与生成、方案实施、监督与评价)和三类认知活动(同伴交互、个体反思、建模)中学习者面临的认知负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环节中存在由于问题复杂性、任务高交互性以及自身领域知识不足和问题解决策略缺乏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所带来的外部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存在因缺乏表达策略与技巧、元认知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迁移困难而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协商沟通导致的外部认知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的四种主要学习支架策略:结构化支架、模型化支架、问题化支架和知识化支架,并对其应用方式及来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学习理论是一个贯通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工作记忆模型以及生成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者通过加工语词与画面所呈现的材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属于解释性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出一系列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处方性意义的行动指南,属于处方性理论。解释性的学习理论为处方性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是实现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认知负荷理论则是理论跃迁成功的关键变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梅耶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模型,包括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围绕这三类认知加工,梅耶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12项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保持高度逻辑一贯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教学设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原则的问题情境、适用范围等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4.
孙方 《中国电化教育》2012,(3):81-84,89
课件的信息加工主要包括信息的选择、组织和整合策略,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整合.当课件的信息加工策略符合多媒体认识学习理论及机制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者的信息加工水平.教学课件主要应用于师生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课堂教学环境,决定了其主要功能是辅助教师向学习者有效地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对课件内容加工处理决定了课件的质量.依据认知负荷理论和双重编码学习理论,合理设计教学信息表达形式与传递策略,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通过知识可视化、结构化、组块化等方法提高多媒体课件信息加工质量和课件应用效果,特别是课件信息加工整合策略将课件设计与学习者多媒体学习认知过程紧密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以往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研究中过于关注学习环境与软件开发技术现象,对多媒体教学和教学资源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合理规划多媒体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关认知负荷,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课程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水平的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负荷是表示处理具体任务时加在学习者认知系统上的负荷结构,它反映的是学习任务与学习者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习者应具备的"心理能量"水平.技术的更新加剧了知识的膨胀,这使得远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总量与工作记忆容量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远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特点,从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及相关认知负荷三个方面对远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调控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使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处于适当的水平,保证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随时随地的特性渐渐步入教育领域。与此同时,如何设计微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使其在短时间内充分展现知识内容,并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成为微课程设计的焦点。从认知负荷理论视角,分析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情况,并结合大量实例,实践了降低啄生性认知负荷、无关性认矢口负荷,以硬提高相关性认知负荷的策略和方法,实现了认知负荷在微课程课件设计中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屏幕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但也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更高的认知负荷。高认知负荷既限制了移动学习的应用领域,也对设计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详细分析了移动学习过程中由移动设备技术特性所引发的认知负荷来源,并以降低认知负荷为目标,从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对象设计、界面设计等三方面介绍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认知负荷理论在E-learning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E-learning环境的设计会对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水平产生影响.导致E-learning环境中认知超载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界面设计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在界面设计上,复杂的导航设计容易引起学习者"迷航",色彩风格的不统一会造成学习者对学习的焦虑和不适;在内容设计上,大量的学习资源可能会消耗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过量的冗余信息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为减少认知负荷,促进学习者的信息存储、提取和加工,在界面设计时,应注意做到导航设计清晰明确、交互界面设计符合视觉心理学标准;在内容设计时,信息表征要注意多样化,并添加标注说明,信息切割要恰当,信息加工设计要提供各种认知工具、学习指南和监控、交流合作空间,并为初学者提供样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质量对学习者学习课程具有直接的影响。认知负荷理论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出发,认为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加工存在着3个方面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无关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的质量对学习者学习课程具有直接的影响。认知负荷理论从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性出发,认为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加工存在着3个方面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无关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介绍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交互是学习者为学习、解释和挑战一些观点而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是知识传递的一种主要手段,良好的学习交互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是最主要的交互方式。但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较高,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学习资源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源交互性和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为目标,给出了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交流性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并应用信息可视化技术中的焦点与上下文技术,给出多层次模型的人机界面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认知负荷理论与多媒体学习软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负荷理论(CLT)已成为目前国外研究多媒体信息加工的热点,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认知负荷理论和信息导航系统的指导下,根据其专业知识结构及学习者的作业成绩反馈,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再编辑,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和练习。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从心理学角度,即学习者的本身——心理因素来揭示学业负担的本质与核心。认知负荷理论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从认知负荷的视角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心理资源总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主要包括认知资源投入与情绪资本投入等。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优化学习中的有效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越来越趋向智能化。但新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学生用于信息加工的认知系统,其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一致的。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超载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何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环境智能化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效果?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课程内容、媒介选择、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大学一般理论课"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因素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下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策略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研究和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等四个方面。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对网络化教与学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内在认知负荷是在工作记忆中同时进行加工的元素的数量及其难度引起的认知负荷。运用认知负荷理论,重组素材信息,适当降低认知任务本身的元素数量以及各元素间的交互性,充分调用学习者固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图式构建,促进图式结构化与自动化,可以增大学生的剩余认知资源,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帮助他们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教学材料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者用于加工信息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加工某种信息所引起的认知负荷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资源总量,那么这种信息的加工与获得就会受到影响.根据认知负荷效应,教育者应遵循自由目标教学材料设计原则、样例教学材料设计原则、不完整样例教学材料设计原则、信息整合教学材料设计原则、多通道教学材料设计原则与避免内容重复教学材料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反转效应的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适应学习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学习环境一直是教学设计领域非常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框架下分析学习者知识水平与教学设计策略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重要现象——知识反转效应,并说明其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的具体体现(在知识呈现形式、超文本、学习者控制、教学引导中的知识反转效应),据此分析适应性多媒体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承受的认知负荷,要保证学习者承受的认知负荷不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考虑呈现方式、学习方法、媒体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提高其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