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二、汉字所独具的修辞文化汉字自身所表现出的修辞文化,在达意传情上可获多种表达效果.诸如表达敬爱或厌恶之情;或对人嘲讽戏谑显现幽默情趣;或现出说者之巧思;或开发听、读者之智力,民族文化氛围甚浓.这种通过汉字本身反映汉民族文化的修辞方法,是任何别的文字所不可企及的又一“绝活”.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曲解,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学校文化不是独立的物质、精神或制度等特质或要素,抑或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加;它是"物质或制度"所蕴含的精神或意义,是一张"意义之网".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美国加纳多小学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学校文化的真正内涵,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学校文化的整体存在.该学校的文化建设启示我们: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只有以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为领导,统率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学校才会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3.
舒寒 《文教资料》2014,(32):43-44
校园文化建设在较大程度上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师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人格、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鉴于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校园文化建设:1.坚持"以人为本"布局校园环境;2.进一步提升校长的文化品位;3.构建规范有序的管理文化体系;4.发挥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5.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6.塑造个性,彰显特色文化;7.创设和谐的学校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会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基于某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失衡或被忽视的现象,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成为应有的视点.和谐校园文化应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文化四方面协调有序的发展;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与互补;新兴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校本文化和校际文化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中形成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弘扬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的人名如银河星沙,至多至繁,都闪烁着光彩.这光彩是人们文化素养和心理状态的反映,寻绎每一个名字的含义,都是饶有趣味的事情.人们的名字或简单、或深奥、或典雅,直接反映命名者的文化素养;从人名中能够分辨出有关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等区别,又是社会文化背景的折射.因而,人名研究成为文化语言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限定语料,以徐一青、张鹤仙著<姓名趣谈>将中国女性名字归为八类为立脚点,用文化语言学方法浅析了中国大多数女性名字所透露的文化信息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与心理学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若用文化研究的立场与观点审视心理学,会形成对心理学的新看法,导致心理学理论新突破:关注当前现实问题和当代人存在;加强动态研究尤其是对文化进行动态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突出心理与心理学的语境性;关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或特定文化的心理学思想或"理论";追求心理学的公共性,实现心理学的公共领域化;采用意义观;重视文化间性或主体(个体)间性.这些表明,文化研究对心理学具有很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它能激活人们的质疑与反思,增强心理学的开放性、宽容性与包容性,引发心理学立场与理念转变,导致对文化和人的存在尤其是边缘文化和边缘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一、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1.文化及其文化传承。文化是人类与其它自然存在物的差别,表明了人类的特殊性。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任何社会或群体全部生活方式,或指人的一般生活方式,包括哲学、信仰、艺术、法律、风俗和人的行为、习惯的综合体;从狭义上理解,文化即专指生活中提炼、升华、理性化的高度智慧的东西。我们这里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主要是对文化定义在广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学生会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会文化是学生会的一种内部氛围、一种价值取向或一种观念形态,是学生会服务精神与文化意义的融合,是被自觉强化了内在的精神.精神理念是学生会文化的内核.高校学生会文化的功能,是高校学生会文化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高校学生会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熏陶功能、激励、凝聚和形象塑造功能.要构建高校学生会文化,就要强化学习,提升能力,创建学习型文化组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创建规范型文化组织;强化民主管理,满足需求,创建自主型文化组织;垂先示范,以身作则,创建表率型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文化大多蕴舍在词汇中.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英汉词汇中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应联系社会文化学习词汇知识,或追根溯源、或随文加以诠释、或剖析文化喻义、或点明其文化制约.从而进一步掌握词汇并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精神表现为一种办学理念,是全体成员共同价值观的体现;是成员优秀的思想、品格、精神、风格的积淀;是一种无形的、稳定的、具有持久影响力的行为准则.而现代学校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物质、形式、一味模仿、缺少对个体生成或整体精神关注等问题.培育和完善学校文化精神需关注学生的心灵生活;强调校长、专家的引领;完善团队精神的建设;重视制度文化的约束;兼顾其他文化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语言模式的生成必然受到思维模式的控制和支配,语言行为和语言形式重现着人类历史的社会文化图像。从不同民族的习用语中,可以窥探其独特的造词心理和文化传统。为汉语惯用语探源,不是为了个体考证惯用语的来龙去脉,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惯用语生成的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从而从根本上解释汉语词汇系统中为什么会产生大量为汉族人所喜闻乐说的惯用语。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少习语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源头之一,源自《庄子》的成语有500余条。这些成语的形成方式、语言结构各不相同,形成以后在使用过程中词义与《庄子》原文的同异关系也不一样。由于源自《庄子》的成语数量多,使用时间长,影响大,至今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其形成方式、语言结构和词义变化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珍贵的民族语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言中拥有大量的习语资源 ,由于在感知取向上、生活方式上、色彩取向上及动物象征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其文化底蕴自然也有所不同 ,我们在传译汉、英习语时不应该简单地就词论词 ,而应该注意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去挖掘两种语言特有的喻意形象和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化差异与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诸要素中 ,词汇最能承载文化信息和反映社会生活。由于世界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文化渊源、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 ,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 ,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 ,或追根溯源 ,或随语随文加以诠释 ,或剖析其文化喻义 ,或点明其文化规约 ,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16.
陈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85-86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着眼,对中英文中有关颜色的习语的翻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用相同的颜色表达把英语习语翻译成中文。(2)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中文习语翻译成英文。(3)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英文习语翻译成中文。文章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了只有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准确有效的翻译颜色习语。  相似文献   

17.
词义认知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语言,理解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词义认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一是对于汉语成语的词义认知方面,应该既把握住句子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还要把握好语境,避免望文生义。在对汉语四字格认知时,切记不能生搬硬套地,要把握好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二是对于话语交际中的词义认知方面应跨越文化差异,充分把握好原话语的精神境界。最终本文意在说明词义认知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十年关于"英汉动物习语"的论文整理和综合分析,期望从中了解该研究的发展趋势。拟从英汉动物习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及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应方面进行回顾和对比,探索其原因及翻译方法,以期对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并帮助学生培养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使用得体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习语的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通过对英语饮食习语进行研究,探讨饮食习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因此在习语的使用上,特别是在运用形象比喻上各有特点。习语的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使得它在体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上,比其它语言成份在体现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