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师》2013,(9):F0002-F0002
<正>文化是教育生产力,是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全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兴校之路。"雅致"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场地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物态文化建设上立足校园面积小的实际,以"雅致"为格调,在教学设施、学习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方面,贴近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亚文化,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认为它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四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生活资料。诸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及它们的内部设施,学校的花坛、草坪、道路等其它环境。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校风、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如学生守则、校训、作息时间、各项规章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能使师生自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都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理念.因此,我们要从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构成与作用 一所学校的文化环境,是由它的物化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组成的。它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所谓校园物质环境,也叫校园显性文化环境,即学校中按一定目的、计划所设置的校园建筑、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校园的各种美化和绿化以及校园周围的物质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大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它们又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教研文化、课堂文化等几个方面。我们学校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就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环境文化,包括静态的物质环境文化和动态的人文环境文化。形成积极开放的物质环境。我们从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入手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每  相似文献   

6.
简而言之,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按校园文化存在的形态分,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生活、学习的物质条件等.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包括校园历史文化传统和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生活信念等意识,也是通常所说的校园精神,它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7.
中师校园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师范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在校园里的反映和折射。这种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师范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改善。包括校园基础设施、活动设施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包括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高校外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其中,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有形环境(或物质环境)和无形环境(或精神文化环境)构成。校园有形环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楼、图书馆等各种建筑设施的布局,学校的绿化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和体育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环境”。校园无形环境包括以校风、学风、班风和师风为主的内部组织环境;师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信息环境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心理环境等。它是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态环境是校园物体在校园空间上的分布和共同存在的空间物态形式与物质载体,是人们活动的物化。校园物态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有制度保障,要引导学生争做文明先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发挥班集体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它们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学校环境建设要提高文化品味,要根据教育的特点、民族的特点、时代的特点,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  相似文献   

11.
一 这里所谓的环境,是指显课程之外的属于潜课程范畴的学校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就其宏观角度而言,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学校物质环境,二是学校社会环境,三是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物质环境,是师生对象化活动的一种产物,既是学校环境的空间物态形式,又是学校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所必需的物质载体。它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校园环境,主要指校容校貌;二是设施环境,主要指行政装备和教学设施;三是方式环境,主要指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   学校社会环境,是指建构在学校物质环境基础之上的由师生员工互动所构成…  相似文献   

12.
浅议校园物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态环境是校园物体在校园空间上的分布和共同存在的空间物态形式与物质载体,是人们活动的物化。校园物态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有制度保障,要引导学生争做明先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发挥班集体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传授和学习知识、作育人才重要场所.学校营选的物质环境是学校育人诸因素中一个容易为人所忽视,但就其独特功能而言却是一个异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人的发展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实现的.优美的学校环境是学校美育最恒常、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具有以美育人,丰富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一、学校物质环境的美育功能学校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实现育人目标而规划和创建的包括校园建筑、校舍布局、校园艺术景点以及教学的基本设施等方面形成的整体格局.学校物质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有着不容忽视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校园环境绿化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环境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和一门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情操,追求真理的场所,环境设计应是校园精神的着力体现,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校园文化的最高追求。一、校园环境绿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一)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校园里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人们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高大的科技楼、宽敞明亮的…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观点,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核心文化、制度中介文化和物态外显文化三个层次。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楚廷先生根据教学环境诸要素的主要特点将教学环境划分为四类: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教学自然环境包括诸如学校地理位置、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教学物质环境是指各种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及各种绿化设施乃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教学人际环境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指班级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观念环境包括班级风尚、班级规范、班级舆论及其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实体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硬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均属无形的客观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软环境.本文试从教学软环境的特点与作用出发,阐述其对教学深刻的显性作用,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境中的软环境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包括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高校外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其中,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有形环境(或物质环境)和无形环境(或精神文化环境)构成。校园有形环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楼、图书馆等各种建筑设施的布局,学校的绿化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和体育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环境”。校园无形环境包括以校风、学风、班风和师风为主的内部组织环境;师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信息环境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心理环境等。它是校园环境中的隐性的非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2,(10):12-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认同。所谓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就是通过美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热爱学校、振奋精神、增强美感、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从育人的角度看,校园环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物质环境。由教育教学设施、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及休闲观赏设施等构成。物质环境建设要体现实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要力求绿化、美化,做到芳草铺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校舍建筑要实用、美观,其位置、造型和座向都要刻意设计,各种配套设施要齐…  相似文献   

19.
张楚廷先生根据教学环境诸要素的主要特点将教学环境划分为四类:教学自然环境、教学物质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教学自然环境包括诸如学校地理位置、温度、光线等物理要素;教学物质环境是指各种教学建筑、教学设备如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及各种绿化设施乃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等;教学人际环境指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指班级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观念环境包括班级风尚、班级规范、班级舆论及其形成的心理氛围。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有形的实体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硬环境;教学人际环境和教学观念环境均属无形的客观存在,我们称之为教学软环境。本文试从教学软环境的特点与作用出发,阐述其对教学深刻的显性作用。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学环境中的软环境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加强素质教育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加强素质教育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的教学和其他活动中所反映的一种意识形态和表现形式。它内涵丰富 ,覆盖面广 ,从形式上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次。校园的物质文化是有形可见的 ,主要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校园的花草树木、道路、建筑风格等环境。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 ,既是校园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又体现了学校独有的文化特征 ,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影响着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