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每每在我准备给学生作业写评语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天的情景. 那天,我正在厨房准备做晚饭,刚刚放学的女儿手拿着作业本向我奔来,疑惑的问道:"妈,你看我的语文作业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老师却在后面只写了'以后要努力!'?"看着女儿满脸的委屈,我赶紧接过作业本.  相似文献   

2.
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雷锋叔叔》的小作文。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雷锋叔叔很爱美,因为他戴着手表。听我爷爷说,那个时候有些人连饭都吃不上,雷锋叔叔却能戴起手表,真是个大款。”老师看后,大为恼火:“有手表就是大款了?写雷锋,是让你写他勤俭节约和乐于助人,谁让你写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给我重写。”“老师,我看电视上演了。雷锋叔叔真戴着手表,他还有皮夹克呢!”学生一脸委屈和茫然。“真的,真的也不能写!”目睹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从心底涌起一股悲哀,对教师,也对学生。就学生的这…  相似文献   

3.
期中考试过后,同事的孩子敏敏(上五年级)跑进办公室来玩,她看到我正在看试卷分析,连忙喊了起来:"陈叔叔,把我们语文老师写的试卷分析给我看看,行吗?"我笑着把那份试卷分析递给她。她认真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她撇撇嘴,自言自语地说:"哼,才不是呢。"我感到奇怪,连忙问她:"你们老师写得不好吗?""老师写得一点都不  相似文献   

4.
高考的前一天,有位老师把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给我看.短信并不短,除了几句美好的感激的话,还有几句是关于作文的:"我这两天翻看以前的随笔,觉得这三年写作上的进步很大.一是能认真地写了,二是留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生活."这位老师感慨地告诉我:"在高考之前,学生对写作教学有这样的认识,我感到满足."我同意她的观点.写作教学的任务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对付"或"应付"高考,而是为了能获得写作能力与趣味.我的一些学生高中三年的随笔都写在一个厚本子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习惯),个别同学甚至把随笔写在初中没用完的本子上.他们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记得有一届高一结束时,有位同学告诉我:"我比以前能写了."问他:"你说的'能写'是什么意思?"这位同学说,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不上班里的"写手",老师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有一天,他翻看初中时的随笔,发现当时每周随笔只能写三五百字,就无话可说了;而在高一一年中,他每次能写一千多字,往往还意犹未尽,因而他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能写"了.  相似文献   

5.
作文趣批     
作文批语并非都是一本正经,风趣幽默者也不少。 某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头发已花白,是个老子。"批语:"还我'头'来。"原来,学生漏写了一个"头"字,语文老师模仿关云长被杀后的口吻跟学生开玩笑。另一位学生写道:"我妈妈身体不好,爸爸叫她吃人。"老师批语:"快打110!"原来,学生漏写了人参的"参"字。  相似文献   

6.
迷路的小熊     
又一个教师节就快到了,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给你最敬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就这样,我读到了涵涵写给我的一封信.在信里,他说道:"老师,如果没有您的理解和宽容,我也许会在一片‘小偷'的叫喊声中度过我的小学生涯,也许我会变成一个很坏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我让学生习作,作文的题目也是"老师,我想对您说……"习作之前,我对学生提了一点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批阅中,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由于您一时‘疏忽',把我的名字遗漏了,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我也没太在意,毕竟我不是咱班最差的一名学生.可我做梦也没想到,正是您的这一‘疏忽',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悲剧':课堂上,一次次我把手举得很高、很高,可其他老师都对我熟视无睹,从没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只对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学生‘情有独钟',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我故意捣乱,冲着我说:不会答,就别滥竽充数……老师,算我求您了,您和其他老师说一声吧:我不是一名差学生,请他们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吧!……"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2014,(1)
正推陈出新有一次,语文老师留了一个半开放的作文题"我最佩服我母亲的____"。结果点评时,老师一脸无奈地说:"我知道,你们觉得写什么‘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勤劳、艰苦'之类的有点写滥了,想推陈出新。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写‘我最佩服我母亲的儿子'啊!"  相似文献   

9.
袁剑虹 《初中生》2002,(23):20-21
编辑叔叔: 您好!我是<初中生>的忠实读者.在今年第三期的<中国入世,在规则中寻找快乐>一文中读到"知识产权不值钱"一节,文中说到"比漠视知识产权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对知识产权至今一无所知".到底什么是知识产权?我不知道,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编辑叔叔,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相似文献   

10.
写字课上,我在田字格里为孩子们示范写"找"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和‘我'字的写法相似.注意,第五笔是斜钩……"我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讲解要领.写完一看,我纳闷了:明明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怎么看起来不太像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下面的学生看出问题了,来不及举手就唧唧喳喳地说起来:"老师.您那个提手旁写高了!"……  相似文献   

11.
戴达 《教育艺术》2007,(5):48-49
历届初一新生入学后,笔者都试着让学生做"老三篇"作文:《开学来的一件事》、《我们的初中老师》以及《我与我的同桌》.与其说是让学生练笔,毋宁说是为检测他们的写作能力.结果:第一篇,有2/3以上的同学是写学校的大扫除或操场除草;第二篇,我发现,学生笔下的这些老师,简直就是同一个母体细胞中克隆出来的--个个都是"方方的面盘"或"漂亮的鹅蛋脸",还有"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并且都是那样地"目光炯炯有神",有区别的是有的老师还戴着一副"大眼镜",千人一面;第三篇,有80%的学生写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并且都有个"形成-破裂-恢复"的三步曲,千篇一律.真可谓"岁岁年年人(学生)不同,""年年岁岁'花'(文章)相似".学生作文简直就像学武术,一招一式都有个固定不变的套路,"程式化"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2.
要说到自己的父亲,那还得从头说起. 小时候,上小学三四年级吧,老师让我们写一篇"我的父亲"这样的作文.我当时很认真用力的握着铅笔一笔一画戳的满作文本的窟窿写道:我以后也要和我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作家,有名了,就有很多叔叔、阿姨给送香烟呀、苹果呀,成为名人多好多好啊之类的话.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习作中,我出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上的一节课>,批阅时,看到许多同学写的是语文课<七颗钻石>,有一名同学写到:"张老师做的会变的水罐,让我记忆犹新.我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爱心水罐',我要向那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学习,多给别人一点爱."  相似文献   

14.
在<颐和园>一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品读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刚读完一遍,有个学生便惊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文章中有个字用错了!'滑过'的'滑'应该写成'划船'的'划'."  相似文献   

15.
笑面佛 王悠扬 教室里鸦雀无声.胡老师踏上讲台,扫视全场,笑了,但无声.众生发出了笑声,很压抑.很快,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开心快活,肆无忌惮. "笑什么呀?有什么好笑的?"胡老师笑着问.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听写生字,"调羹"的"羹".全班没有一个人写对.胡老师笑了,说:"这个字都不会写,还有什么资格笑?记住了——羊'羔'炖汤,味道鲜'美'——羹!"  相似文献   

16.
<译林·文摘版>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父:'如果你有一个橘子,我再给你两个,那你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橘子.'子:'我不知道!在学校里,我们是用苹果数数的.'" 不知道读者特别是一线数学教师看了这则笑话后有什么感想,您笑了吗?还是觉得一点都不可笑,因为根本不会有这样的老师和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昨天叫你做什么作业?汤姆:给你叔叔写封信。老师:对呀,请把你的作业给我看一下。汤姆:对不起,老师,我没有做。老师:为什么不做?汤姆:因为我没有叔叔了。他去年死了。我没有叔叔了  相似文献   

18.
以"我的妈妈"为题写作文,一个小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妈妈,肚子胖胖,她的皮肤白白的,她的腿白白的,她的耳朵白白的.我的妈妈很勤劳,会烧饭."这篇作文总共38个字.语文老师问他:"怎么就写两行?'"老师,没话说."他不假思索地答道.  相似文献   

19.
据《南方周末》报道,日前,一篇题为"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的网络民调走红网络.此帖的发起人是林嫣,她从当年的作文簿里总结出当年屡试不爽的二十多条固定句式,如:"今天在马路边捡到1毛钱,交给了警察叔叔……叔叔表扬了我,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那一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叔叔的身影……我毅然举起心爱的小猪存钱罐,砸了,把所有硬币都捐给灾区小朋友";"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不用谢,我叫红领巾.'";"在灯光下,看着妈妈的白发,我泪流满面……我一定要……"她将帖子传至网络后,迅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围观和跟帖.  相似文献   

20.
一份薄礼     
上课了,于老师亲切地对我们说:"上周我去福建出差,给同学们带回来一份薄礼。"老师还郑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份薄礼"这四个字,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老师接着说:"大家猜猜会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有的说是棒棒糖,有的说是贺卡,还有的说是一块薄饼……我想:说不定老师给我们带来几颗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