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中国人没有幽默感。但黄西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话在逻辑推理上就很可笑。  相似文献   

2.
人类还能进化吗?当代生物学界和生命科学界对此有种种说法。有的认为在人类社会生物的那种进化的条件(达尔文所说的条件)已不复存在,人类的进化已经到了尽头,不会再进化(注1);也有的认为,人类运用智慧来生存,只有脑仍在进化,其他的方面已不再进化了……诸种说法,都是由于受到达尔文把生物与人看成是无本质区别的影响,并认为进化是器质性的改变,人类器质性既然无重大的改变,人类的进化也就停止了。生物是宇宙的第三代,人是宇宙的第四代,人与生物的代差在于,生物是在天促之下,以本能为指向,以信息为前导,进行主动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两性的起源     
向阳 《百科知识》2007,(4X):10-12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性别搞错了,需要变性。而且变性的大多是男性想变成女性。这就涉及人和高级哺乳动物性别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简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李少惠道德价值及其观念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以后,却出现了人们对于社会道德价值的困惑: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水火不容,经济活动的市场化意味着道德的彻底沦丧;另一些人则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就不需要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考古学家在南非发现了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艺术作品,其年代至少比在欧洲的山洞中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提前了4万年。一些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这项在一个名为Blombos的洞穴中的新发现,非常有力地证明了现代人类行为被唤起的时间要比通常所认为的年代早得多,并且人类的这种意识在散播到欧洲之前,已经在非洲扎根很长时间了。随着在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化石记录的初次发现,很多古人类学家都认为,智人(Homosapiens)最早出现在13万年前的非洲。但是记录现代人行为活动的证据———例如对先进的打猎工具的使…  相似文献   

6.
瑞语 《百科知识》2007,(1S):13-13
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新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定出了健康的10条标准:  相似文献   

7.
科苑 《今日科苑》2005,(9):14-14
英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认为,人可以活到1000岁,这是否可能,在英国剑桥国王学院召开的一次科学大会上“人完全有理由活到1000岁”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如同在科学大会上投掷了一枚炸弹。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2006,(4):7-7
每天人们在不经意间都会遇到大量的陌生人,为什么对有些人我们可能会毫不理会.而有些人却能吸引我们的目光呢?是否所有的人都认为某一特定长相的人更引人注意呢?近日,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软件,来研究人的面部特征与这种第一印象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角度论述了体育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认为体育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体育为现代人奠定了身体基础,体育培养了现代人的个人效能感与开拓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生命之低谷     
在一个没有夕阳的黄昏,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现在一脸落魄,着实让人认为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天空与他的脸色一样阴沉沉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科学家认为,在最近的100年间,人类的外形会起很大变化,将出现一种能摆脱现代人所有毛病和弱点的未来人。  相似文献   

12.
人类到底是在退化,还是在继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莫衷一是。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几位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科学家认为,在现代人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更为完善的新的人种。另外,由于Y性染色体的不断消失,男人作为一种物种有灭绝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将是另外一种第三性人。  相似文献   

13.
创新与管理创新理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创新历史颤变的角度,系统梳理了人类创新的历史过程,指出了创新的属人本质及其实践特征。认为在创新的理论体系中,管理创新处于其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报道称,在移植了原主人的心脏后,一些患者的性格、爱好与心脏原主人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生理学家认为,性格不是储存在大脑中而是藏身在心脏里。然而,科学家认定,这种说法并不具备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阮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91-191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人说一张好的画初看使人惊,再看使人喜,最后还能发人思,也就是说要耐人寻味,使人看了久久不忘。以人物画来说,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除笔墨。  相似文献   

16.
赵利民 《知识窗》2007,(1):58-58
[案例]陈某和王某两家人是邻居。陈某经常将垃圾袋放在门口.王某则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既影响走路。又不卫生。有一回王某终于忍不住向陈某提出,不要将垃圾放在门口,哪知陈某不仅不听。还认为王某干涉他的生活。两人因此吵了起来,并越吵越厉害。最后发展成对骂。在家人劝说下两人各自回屋。王某回家后不久即发病,被家人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王某因脑血管脆性较高.在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导致脑出血。经过抢救,命虽保住了,但造成了身体左侧偏瘫。住院期间,王某花去各项医疗费用6万元。王某家人认为,王某的偏瘫是因陈某的辱骂所致,陈某应为此承担所有医疗费。而陈某则认为王某偏瘫是他自己身体不好造成的,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王某家人见索赔不成,遂将陈某告上法院。  相似文献   

17.
控制的悲剧     
文章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在成功与失败、控制与反抗的发展历程里,不得不引发我们当代人的深刻反思: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简述江南制造局天文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人们不知道上海江南制造局有天文台,该文认为在江南制造局成立不久,由于编制航海年历等的需要,由贾步纬建立了天文馆和天文台,李Tian等人在那里进行过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么来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在众多的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特创论,认为生命是由超物质力量的神所创造,现在,可能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这一观点;二、化学进化论,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生命体。三、宇宙来源论,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了生命起源必备的条件,带来了宇宙的胚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就指出:老年期是人的“生命的质量期”。一个人的生存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老年阶段。如果我们过去认为人的中青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是一生的黄金年华,是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高峰时期,那么,观在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的一生,在老年社会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豪地说:老年期是人的真正的黄会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