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伦理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生态伦理学以研究生态学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经济建设行为进行伦理评价为主旨。生态伦理学把道德的对象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领域扩展到人与生命和自然界的领域。生态伦理的哲学内涵就是:自然界是第一性的,人及其思想是第二性的;应在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发展;人是实践的主体,不仅对社会负有道德责任,而且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是自然生命系统最终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难题,传统伦理学,一直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占统治地位,已不能满足解决实践中重大道德问题的要求,应用伦理学开始显现。1982年美国伦理学家里查德.T.诺兰等四位学者著《伦理学中的现实问题》、1997年中日学者实践伦理讨论会的论文集《应用伦理学的发轫》都是研讨这个问题的。目前,应用伦理主要涉及的范畴有社会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伦理等。在社会伦理中包括法治伦理、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组织(团体)伦理等。据我  相似文献   

3.
产权伦理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产权伦理是全部经济伦理的核心,是整个伦理的基础,有必要对产权伦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现代产权伦理学。产权伦理学作为对产权伦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产权伦理的基本理论研究,产权伦理的规范体系研究和产权伦理的实践问题研究。产权伦理学是经济伦理学与产权经济学相互结合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理论特质;是一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需要和伦理学理论发展的逻辑要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兴学科。  相似文献   

4.
论生态和谐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对于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归结为三种:第一,从伦理学到经济学的路线;第二,从经济学到伦理学的路线;第三,经济学和伦理学 的综合路线。同时,分别考察了它们的历史情况、自身优势和欠缺,指出经济伦理学的第三种状态-经济与伦理的沟通、联结与融合,是经济伦理学的理想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生态伦理经济”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伦理经济是生态、伦理和经济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生态伦理经济的研究也逐渐趋向深入,构建“生态伦理经济”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已显得尤为必要。生态伦理经济有其深刻的内涵,既有其理论依据,又有其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经济与伦理的结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能够达到辩证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迫切需要以经济伦理为规范,经济伦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伦理学中心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最重要、最深刻、最有影响的变革就是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或称之为生态觉悟。这种生态觉悟的直接根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命运给予关注。这种生态意识的觉醒一开始就蕴含着极其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尤其是在伦理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产生了生态伦理学这一理论成果。生态伦理学试图用伦理信念调节和约束人类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生态伦理学坚持"生态本位"的伦理学方法,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为哲学基础,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标准,建构和确证伦理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伦理与经济生态、伦理与社会生态、伦理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去确证当代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实现伦理生态的辩证复归。生态伦理是当代伦理精神的价值诉求,则成为生态伦理精神能否成为化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进程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学科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萌芽时期(90年代初期至中期);形成时期(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经济制度的伦理评价问题,实践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伦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经济制度的伦理评价问题,实践以诚信为基础的经济伦理规范问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道德人格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消费伦理与中国的发展问题,雇员个人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将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理性视域中的伦理知识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伦理学研究离不开特定的知识论背景,除少数著作外,却鲜见有对伦理知识论的系统探寻。为此,唐代兴教授近作《生存与幸福》试图在生态理性视域中建构伦理学知识论。该书一方面检讨了伦理学研究的生存根源、学科性质、生存论意蕴,及其核心范畴;另一方面审辨了生境伦理学的原初观念、普适性原则,及其基本方法。通过清基与奠基的双向运思,初步完成了生境伦理学的伦理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依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目标体系不健全、内容体系不完整、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不足,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为了提高大学的生态伦理教育成效,必须从宏观上制定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也就是要将忧患意识教育与生态责任教育相结合、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现代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生态世界观教育与生态化行为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经济伦理研究期待着理论上的突破 ,这就需要面对和解决十个理论问题 :道德主体是谁 ?道德何以可能 ?道德如何建设 ?效率还是美德 ?劳动价值论还是效用价值论 ?等价交换还是公正交换 ?公正分配还是公平分配 ?奢侈还是节俭 ?经济伦理学需要怎样的价值批判 ?经济伦理研究是否是应用伦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及其实践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伦理是一种全新的伦理理念。是由于生态伦理把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有效地纳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中,从而深刻地揭示以自然生态环境中介了的人伦之理,亦即在现实的实践格局中曲折地协调和规范人类多极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好坏,对于带动社会公德和法制建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教师道德建设是相辅相存的、辨证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为教师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师道德建设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发人才资源,强化精神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因此,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全民公德建设,必须首先搞好教师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网络生态危机”与网络生态伦理初探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计算机网络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即由信息构成的虚拟环境。人们的误用和滥用导致了所谓“网络生态危机”。这种危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和瞬时性等特点。其爆发与网络技术不完善、法制建设带后有关,与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有关。因此必须确立一种网络生态伦理,其基本原则,诸如无害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允许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得到遵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存在的特殊专项化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环境伦理教育缺失、认证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等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四条可行性措施:继续加强生态旅游基础性和认证体系研究、逐级建立生态旅游发展的机制、加强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优化开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伦理与“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生态伦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分析生态伦理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入手,对“两型”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行多维视角的立体化分析,从而找到科学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生态伦理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经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鄂伦春族的经济类型变迁并不是适应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果,相反是改变森林生态平衡的原因,不是按生态-经济规律自然进化的必然产物,而是在“单线进行论”基础上形成的“进步观”和“政府干预论”的支配下人为进化的逻辑结局。像鄂伦春族这样的小民族的未来发展道路,应在其拥有充分的“环境权”的前提下由其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结构与社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关系层面上看,经济与道德直接表现为经济结构与社会伦理关系。具有伦理意义的经济规则,对社会伦理规范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体制中处于最活跃的经济政策,对社会伦理建设起着价值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伦理建设基点更需要落实在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层面上,市场经济的建设才会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发展,也为社会道德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过渡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过渡经济道德观,过渡经济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化与现代道德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过渡实际,过渡经济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过渡时期道德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过渡经济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