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试论翻译策略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把“等值”放在首位,要求译作尽量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原作保持“对等”,但传统译论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一点,即有为数不少的成功译作在分析原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原作做了相应的增、删、改等调整。事实上,国内外翻译界已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和国内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等。在实践中,译者应打破传统译论的束缚,从潜在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它的出现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译者地位,原作与译作关系,翻译标准等方面对传统译论提出质疑,并且通过翻译实践中的“叛逆”争取女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是指译作读者对译作的理解应当等同于原作读者对原作的理解(Nida,Eugene A,2001:87).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源语文本和译作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的标准,是对传统的将源语文本和译作之间的关系作为确定翻译正确度标准的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翻译的过程中,深层意义的分析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原作的社会文化背景、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等。译者应该通过对原作语言结构的深层意义的解读和阐释,使译作达到与原作的功能性等值。以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为例,从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文体意义3个方面对语言的深层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作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翻译具有多重功能,人类的审美趣味具有多样性,读者、译者具有多层次,翻译手法、译作风格、译作价值因而势必多样化,而这一切最终导致具体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述了翻译标准多元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Just So Stories》中语音反复与韵律的翻译来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童趣"问题,就元音辅音的反复和头韵尾韵的翻译进行讨论。经探讨得出:儿童文学译者应该以"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的理论为指导,同时要具备强烈的文体意识、敏锐的语音和韵律意识,敏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译作与原作的"等效翻译",实现译作与原作的童趣等效。  相似文献   

7.
翻译几乎拥有与人类语言一样悠久的历史.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历来也一直是翻译界经久不衰的讨论课题.本文试从译作对于原作价值的角度出发,对原作与译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翻译活动一直以来在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语言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作者和原文本,主张原作是最高权威,译作应该尽可能与原作相似;并且认为翻译的价值低于创作,翻译就是模仿,译作依赖于原作,缺乏创造性。而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其创造性长期受到压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位。在最近几十年,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国外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重点从林纾的翻译意念、翻译理论、翻译功绩、翻译评价等方面探讨林纾的翻译,认为林纾的翻译是依据翻译目的、译者修养和译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尽管译作中对原作作了大量删改,但符合当时浸染于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促进了外国文学顺利地融入中国文学的传统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经验,依然不失为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10.
在《译者的任务》中沃尔特&#183;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尤为独特,他认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译文不是对原文的传达,而是原文后来的生命,而且还提出了“纯语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文章就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和原作与译作的关系两方面探究本雅明的翻译思想,认为他的翻译现是反传统的,和谐的翻译观,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型的软件开发都离不开版本控制系统对软件开发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作为版本控制系统的核心——版本库——设计的好坏影响到使用的性能。为了重现工作历史,版本库要记录客户端的任何变化信息,所以版本库的存储空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如何设计版本库以及有效地降低存储空间增长率,并且方便实现与其相关的功能,本文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周礼正义》第2册存在校对漏误116处:乙巳本正确,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从楚本;乙巳本错误,因漏校而误从楚本;乙巳本、楚本均误,改而未出校;乙巳本、楚本两可,因漏校而未出校;校语失考;乙巳本、楚本讹脱衍误失校(涉上下文而讹,形近而讹,义近而讹,脱文,衍文,出处错误);乙巳本、楚本不误,排印错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勘《金瓶梅》与《水浒》相关的文字,推测《水浒》原本的面貌。笔者以何九验尸及王婆实施挨光计的时间两件事切入探讨,认为容与堂本(或其祖本)篡改了《水浒》原本的一些内容,所以容与堂本已非《水浒》之原貌。而《金瓶梅》所袭用的《水浒》是一种经过简单拼凑的文本,刊刻者所据的早期版本不全,配以当时流行的晚近版本补足。  相似文献   

14.
律琳琳 《海外英语》2014,(10):205-206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is a world- renowned novel.This essay compares the original version and one abridged version.The abridged version keeps the main plot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and easy to read,but loses the embedded message and decreases pleasure of reading.It may help varied readers choose literary works and induct ELS teachers to arrange reading lists fo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锦瑟》英译和法译的隐喻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李商隐作品中的一首《锦瑟》进行层层剖析,比较了英译本和法译本中的翻译手段的异同。研究古诗中的英法译本,可以了解思维领域中这些诗歌隐喻如何产生,同时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互译、文化交流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校刊《史记》,为出于文治之需。殿本《史记》以明北监本为底本,参校众本,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校改讹误,增补三家注文,版本质量大大超过明北监本。  相似文献   

17.
台湾学者关于墨子里籍东西鲁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高诱提出墨子里籍鲁人说,至清分化为西鲁说和东鲁说,前为清嘉庆时毕沅所持,后为孙诒让在清末提出,西鲁指楚鲁阳,即今河南鲁山,东鲁谓鲁国即今山东曲阜,20世纪80年代,山东社科院原院长刘蔚华撰主张西鲁说,山东大学张知寒教授又提出滕州说,台湾学术界研究墨子学冯成荣出版有关墨学作六部,比较了墨子里籍之东西鲁说,认为东鲁说不够周严,很难成立,滕州说是空穴来风,不辨菽麦,西鲁说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纯真年代》的两个中译本的语言风格略加比较:第一种译文显露出一种现代气息的风格,而第二种译文保持了源语风格,在翻译质量上两种译文并没有明显界限;并证实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翻译的目的就是使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即译入语读者能够找到译文与其认知环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探讨此书的创作过程,以供作家创作小说的借鉴;二是考察其版本源流,以确定各本的校勘价值,为校理新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