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2.
文学产业化作为文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使文学“跨界发展”成为文学产业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选择与途径.产业跨界使传统“作家”身份出现新的定位,由此带来关于文学观念与实践的变化.媒体跨界成为文学新的生产方式.文体跨界与融合、新文体实验、跨媒介写作与跨文体写作,都构成文学产业化背景下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不断变化的文学写作格局下,作为商业畅销小说作家海岩,保持着一种独有的话语表述立场.这个立场既不是政治性的国家意志,也不是一味追求世俗趣味的审美系统.而是借用人民话语的严肃理想,有效地发挥了类型化通俗小说的活力,运用“时尚”制造了一种当代的都市“崇高”,由此反映了时代大众对文学的述求和情绪,也显示出“适者生存”的一种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之后的“改革文学”为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与生机,它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同时,它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即改革文学的模式化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主题表现的概念化,形象塑造的类型化和情节发展的公式化。  相似文献   

6.
世纪初,“80后”写作已经从《萌芽》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式出炉的“新概念族”,扩展成了一场普泛性的青少年写作热湖。经过几年的演练后,已逐渐由当初含混、青涩的少年写作逐渐成为了一道颇具市场效应的大众文化景观。然而,缺少人生历练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又总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了狭窄、重复、雷同的类型化弊端和忧郁、沉闷的少年强说愁基调。而传媒与书商为了“共同体”利益,越演越烈的热炒,则严严遮蔽了“80后”写作的致命硬伤。因此,对主流评论界而言,对“80后”写作的及时引导与批评,已经不能再沉默与缺位了。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与未来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化是在后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具有多元性、众声喧哗性和非权威性。媒体时代的文学写怍强调一种“非审美”的倾向,网络写作使得个体化写作得到了最大的表现平台并提供绝对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场所.也因为无边的写作导致了文学权威的缺席和意义的平面化。因此,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网络话语平台,对“媒体伦理”和“媒体精神”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海洋文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界定概念以推进类型化研究、选择经典并勾勒海洋文学史、开展海洋文学批评。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学类型化研究,引入生态思想重新审视“海洋性”“人文性”“文学性”的关系,建立起符合海洋文学特征的批评体系,让海洋元素参与丰富中国文学与中华文明的内涵,并为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文学网络的大量存在与流行使学生养成了纯正而自然的写作动机,变被动的应试作文训练为“有所为”的主动抒发情感。这种方式有效地改变由于倾吐对象的单一和情感共鸣的缺乏所引起的写作心理的失调。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日子,网络博客上骤起一场口水大战——姑且称之为“博战”。这场“博战”发端于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是文学评论家白烨。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作了整体性的评判:“从文学的角度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还说,“80后”作者的作品尽管进入了市场,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因此他还够不上资格进入文坛云云。这篇评论刊布于白烨的博客上之后,迅即激起反弹,“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  相似文献   

11.
作家张宏杰从历史心理学的角度解析历史人物复杂深奥的人性,让人洞悉在历史意志下无法逾越的人的处境或宿命,他采用反类型化的文学叙事,运用跨文体写作的修辞策略,把历史写得“好看”,在“好看”中启迪读者深入思考,富有批判的品质和思想的力量。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这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文章围绕张宏杰的写作策略,对张宏杰的历史写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关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流,在启蒙意识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一直承担着时代的使命。而20世纪末中国小说发生了极大的流变,逐渐淡化了“五四”启蒙立场和社会功利意识,日常情感和个人体验成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反思文学使长期禁锢的文艺政策逐步解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在摆脱文学过重的负荷,回归文学自身的努力中受挫。在严肃文学被冷落的沉寂中,被商品化思潮左右的大众文化直接影响了文学,使之退居边缘,小说现代叙事在回归故事的通俗性、个性化写作过程中成为日常化、个人化自由写作的具体表现。商业化境遇使20世纪末的小说流变形成了90年代小说很突出的边缘化自由写作的形态。“新写实”小说、新生代作家、女性写作,以及其他小说创作的不同努力,构成了90年代小说的多元格局,使20世纪末的自由写作成为可能,文学的多元自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陈强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36-138
网络是文学发展流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载体,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文学一人、一笔、一文的创作模式。拟从这个变化的角度探讨文学进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后写作主体与受体角色的变化中打破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交流藩篱。网络文学以简捷的发表过程、广泛的流通方式达到全民信息共享,在全民创作的背景下为写作学的发展拓展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的反类型化现象具有加速更新、颠覆经典和市场化运作的新变。网络小说通过微观创作中的“类型化一反类型化一新的类型化”与宏观运作中的“网络创作一纸质出版一影视改编一游戏制作”积极适应网络时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想象力过剩,现实感不足和技术化有余,艺术性匮乏的缺陷,这是当前网络小说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一道文学短评写作简答题的出现,体现了命题者致力于“衔接统编教材,推进课堂改革”,也给一线教师们提出了新的难题和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基于什么教学目标与何等教学难度来展开文学短评写作教学工作,如何将这一模块有机地穿插进日常教学之中?文学短评写作教学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基于客观学情,笔者设计了“批注点评—读后感—文学短评”的“读—写”路径,通过过程性写作的不定性来赋予学生发散思考、反复修改的可能性和进步空间,期望最终以创造性阅读与过程性写作的“读写共生”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坛上“文声鼎沸”,对处于生态困境中的传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之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是与其网络写作所具有的变革性特征分不开的:写作目的的非功利性;写作载体的多媒体化;写作活动的开放性;作者与读者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博客写作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所以,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论述既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否定与批判,也为网络介入写作教学提供了可能与启发。英语教学改革正经历着从语言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但写作教学却显得滞后。传统课堂写作教学的弊端和局限,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阻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写作教学,它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优化了教学环境,但教学性质仍然是任务驱动,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内在需求的自然表达——内驱动。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叙事写作经历了12年义务教育的训练,大学一年级又学习了“基础写作”的课程,确实使学生在选材、立意、表达上都有方方面面的进步。可是绝大多数人依然没能摆脱“学生腔”。为什么?——缺少文学意识,文学思维,文学韵味。这里以李若晴同学的《天裂——疫下》与学生腔写作比对,做一些浅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家声音     
《文学教育(上)》2008,(17):157-158
铁凝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冲突 近年,随着网络社区兴起,网络文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多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参与,关注网络文学,那么网络文学是否会对传统文学产生冲击呢?对此,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表示:“网络文学颠覆了传统写作的话语霸权。网络文学的兴起,使有写作欲望的人心态更自由、更平等,它的匿名性也使写作的人和愿写作的人的情感、心境更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