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MOOC+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承担分析、引导的作用,利用MOOC+SPOC的在线课程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巩固所学知识点,将传统的课堂扩展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文章以《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进行详细解析,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中国大学MOOC(慕课)“异步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慕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进行了教学设计,更新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针对线上教学动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结合MOOC和SPOC教学特点,文章构建了MOOC+SPOC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程交互平台及资源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在运筹学课程中运用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该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课”的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趋势,然而,该模式在地质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应用地球化学”课程为例,探索并实践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地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研究重点解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开发等关键问题,提升了“应用地球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本研究将为地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部确定的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类型之一。为解决“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传统线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了“课前预习+课中研习+课后复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提升三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课程思政、线上导学、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模拟仿真、过程考核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学生成绩纵向比较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效果良好,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首批混合式一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过程,探讨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将在线学习平台有机融合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推动高校在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浙江财经大学“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为浙江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分析“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以及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工程识图与辅助设计”课程的建设路径;构建“三体系+三模式+三阶段+三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重组课程内容、运用多种驱动模式、重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流程以及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有机融合的教学形式,并从网络平台、课程资源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课程建设。实践效果表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在线课堂MOOC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对新时代高校通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当前MOOC发展现状以及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对几种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与MOOC结合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对未来MOOC与通识课堂混合教学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将MOOC融入传统教学过程中,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该类混合式教学侧重于知识信息的传递,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尚缺乏有效的机制。为此,文章在MOOC资源下,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线下教学实践,应用主动学习理论,构建了MOOC资源下基于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成绩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混合式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SPOC是"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能够促进MOOC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代表了MOOC的未来方向.本研究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教育教学目的,将MOOC与实体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深度学习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所喜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使课堂教学质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使大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其构建情况开展了具体论述,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工科各专业力学类课程的传统培养模式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亟须培养高水平力学人才和具有扎实力学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课程组以推进本科力学教育实施“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目标培养”教学模式为根本任务,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都能获得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SPOC是"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能够促进MOOC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代表了MOOC的未来方向。本研究以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教育教学目的,将MOOC与实体课堂教学相融合,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深度学习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策  张昊 《成才之路》2022,(5):16-18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全国各高职院校都相继展开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如何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文章论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茜 《科教导刊》2020,(2):118-119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便捷性有机结合,近年来这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受到关注。本文将探索在我校分级教学背景下如何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线上线下有效学习,激发学生潜能,服务各学科专业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最后阐述了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渐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强和知识性强等特点,是一门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的课程。针对“法理学”课程的特点和线下课堂授课的不足,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结构适当调整、线上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和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法理学”课程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1],而国内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本文以此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借助超星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CBL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将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个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利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CBL教学法。结果显示,研究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CBL教学法对提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趋势,从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入手,对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后复习四个阶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