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中世纪并非黑暗,中世纪的科学与宗教也并非截然冲突,而是有着复杂的关系和深刻的相通之处。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与神学相互渗透和影响:一方面,自然哲学家们可以一般地援引上帝的绝对能力,超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来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对《圣经》以及其他神学著作的评注需要大量运用自然哲学知识,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和数学的概念与技巧被大量运用于与创世无关的神学问题。基督教与近代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这为近代科学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中世纪,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是哲学融于基督教神学又与之分离的过程,也是经验精神觉醒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哲学重获独立,同时经验精神完全确立,理性从神学转向自然。重获独立的哲学经过基督教神学的重铸,将自然纳入研究范围,获得了经验精神,形成近代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直接基础,开辟了中世纪通向近现代的精神之路。  相似文献   

3.
"力学"一词的含义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本文详细讨论了"力学"含义的历史演变:它在古希腊是一门研究机械的学科,实现的是似乎违背自然的结果;到中世纪体现为所谓的"机械技艺";到文艺复兴时期提升为一门介于数学与自然哲学之间的"中间科学",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界限被打破,力学与物理学的界限被模糊;到近代最终发展成一门研究运动的学科,与物理学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根据恩格斯的大量论述可以看出,他并不主张重新确立所谓"自然哲学".不管哪一个论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哲学观去建立自己所理解的自然哲学体系,但是却没有必要、更不应该把所谓"自然哲学"强加在根本不主张重新建立"自然哲学"的恩格斯头上去.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不仅得不出恩格斯是与马克思对立的想建立所谓"自然哲学"的"纯粹的"唯物主义者,而只能证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样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福斯特的论题一反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论,试图论证基督教教义对近代科学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上帝创世教义导致了自然哲学中对偶然性的接受,进而使得近代科学家在方法论上重视观察、经验。在他看来,基督教教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影响范围延伸到自然哲学领域。福斯特论题对科学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了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的作用,对基督教教义渗入自然哲学之过程的定期过于狭窄,忽视方法对自然哲学的反向构建,等等;为了延续其思想活力,可以将论证限于"创世教义对自然哲学接受偶然性的影响"这一步,并适度扩展这一影响的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中对知识的定位、运动观、时空观、宇宙论等几个方面,通过与近代自然科学世界观的对比,说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关注的是较经验科学更为基础的问题并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种思考自然的方式对于现代人意义重大。只有在他的自然哲学被"降格"到经验科学层面时,才会阻碍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西对自然有不同取向,始自不同的质性自然哲学或物理见解。关于科学革命为何发生于西欧而不在中国,过去已有不少讨论。本文拟从比较中西科学与文化的观点,并通过陈方正和库恩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与科学革命的看法,来看人类是如何由古代从偏向质性的自然哲学讨论,通过其间大学与基督宗教产生的影响,使西方近代早期物理学数理化,在科学革命中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历史     
在自然哲学理论的指引下,炼丹术和炼金术推动了化学的发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摆脱了古老的自然哲学理论的桎梏,化学从而走上正轨,新元素不断被发现,原子、离子、电子……人们对物质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曾多次提议重建自然哲学[1-3],他说,"自然哲学的重建适逢其时,应当不辱使命。"他又说,"自然概念不单是来自科学实践,甚至不取决于新发现的经验事实,它有着更广阔的背景,这就是自然哲学何以可能的根据:超越科学批判自然观念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我完全同意的  相似文献   

10.
欧洲中世纪文学在西方文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社会发展背景下多元文化交流统一的成果,其发挥着对诸多野蛮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承载体现作用.欧洲中世纪写本正是对文明交流的艺术写照,展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宗教观念与文学形式,其割裂性即为三者与前文化割裂的真实展现.由Heather Bamford编著、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18年09月的《残片的文化—伊比利亚写本的作用1100-1600》一书,针对中世纪文学中的文本残片进行分类阐述探析,讲明了各流派、地区的文本表达特性与人文观念倾向,为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世纪伊比利亚文本的发展动态提供专精视角,有利于中世纪文学研究的深化推进与完善构建.  相似文献   

11.
The recent acquisition by the Science Museum, London, of fragments of Early Byzantine gearing prompts a reassessment of the history of mechanisms which employ toothed wheels to transmit motions in precise ratios. A tradition of making such devices was active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It was almost cert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tradition of making other kinds of relatively small automata. Both traditions may be seen to be transmitted to the Islamic world and later to emerge in the Latin West, where they are found together in the mechanical clocks of the Middle Ages.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科教文汇》2012,(17):201-202
本文从历史与比较的角度考察了在世界文史上颇有影响的中国早期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并分析了形成背景、制度特点、办学观念、社会作用和影响的异同,以期对现代的高教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Ockham's razor     
《Endeavour》1999,23(3):121-125
Ockham's razor is a powerful rule that has impregnated Western logical methods of challenging problems and has fost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this essay, I discuss briefly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is epistemological rul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I suggest that Ockham's razor may represent a cognitive ability which has been applied by several thinkers since before medieval times. Furthermore, I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Ockham's razor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bot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rejection of new revolutionary theories.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陷于因其自身的完善性等所带来的固有的,停滞于某个阶段内的困境。从被政治哲学奉为圭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可法良规入手,对政治哲学的困境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解构,并对政治哲学现阶段的迷思与困境命题进行了解析与超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罗钧恒  白蕾  刘宏程 《科教文汇》2012,(16):169-170
实践概念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自亚里士多德创始实践哲学以来,实践概念的内涵已得到丰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是指人的分化自然与统一自然的活动,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引入心理学,会影响到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化,引起对人的本质、心理的本质的认识的变化,以及心理学方法论的选择和心理的解释框架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点去看待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成是在人自己的创造性生存活动——实践中生成、展开和完善的,亦是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6.
《Endeavour》2022,46(3):100812
Hugh Diamond was a psychiatrist, antiquarian, and photographer, who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ake photographs of female asylum patients. These photographs, using the newly invented technology of the camera, were intended to b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visual indicators of mental illness. Considering Diamond’s overlapping interests, his project must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larg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and the tensions inherent in medical photography and portraiture. Despite the goal of capturing “objective, scientific data,” the photographs instead relied on traditional iconography dating back to the Greeks and Middle Ages and can be analyzed from an art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s an antiquarian, Diamond collected portraits of his patients just as he collected various other objects. As such, while Diamond may be considered a humanistic leader of the moral treatment movement, his work in capturing these “specimens,” the female patients, reflects a perpetuation of the stigmatization of mental illness to be put on display for the Victorian audience.  相似文献   

17.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实力仍然不强,与自然科学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应通过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不断推进陕西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