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写的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组上下两篇报道,有幸被评为月度好稿。除了稿子本身题材好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努力跳出以往采写经济报道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经济报道。也就是说,讲故事是这组报道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上篇,不到3000字就讲了9个故事。一是通过讲故事,从新闻角度去写工作性的经济报道。衢州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报道,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题材。按以往的习惯,一般会写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写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写他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第三部分写取得的效果。尽管这样写可以反映工作的全貌,也可以体现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2.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调查报道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报道体裁。写好调查报告,除了文字技巧,重要的是思维和采集方式的更新。写好调查报告,须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全局的角度审视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从处理好新闻事实和理性探讨的关系上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良策。 1993年上半年,我通过反复学习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文件,同时针对农  相似文献   

4.
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志 《新闻知识》2002,(7):40-41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写作角度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完毕之后,常常面临一个犹豫不决的问题:“这篇报道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来写?”这表明,同样的题材是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来写的,并且随着角度不同,新闻报道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差别。记者当然愿意选取表达效果好的写作角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怎样才算把报道写好了?起码要具备新、短、深这三个特点。不仅一般的新闻如此,经济报道当然也是如此。我这里从新闻的角度着重讲一讲“深”的问题。要想深.我体会,有这样的几个办法;第一种办法,要有新的概括。你报道的问题和内容可能是人家已经报道过的,但是你有了新的概括,人家还会有一种“深”的感觉。例如我在1982年写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篇报道,所讲的问题和材料并没有多少是全新的,但是我对水作为一种资源从三个角度——数量角度、质量角度、使用角度来加以概括,并且用了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数量──“无限的循环掩…  相似文献   

8.
导语位于一篇消息的开头部分,它是新闻事件的提要和主旨,因此写好导语非常重要.写好导语方法很多,其中,从角度选择L求新是写好导语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选择角度,写出具有特色的的导语呢?以笔者之见,可以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角度:一是最有新意的角度.所谓"最有新意"即指时间上是新近的或内容卜的出新.你报道的内容绝大多数读者事先并不知晓,甚至连想都想不到的情况下才有新意;有些新闻信息尽管已被人知晓,但若能从中挖掘出极具诱惑力的东西,同样具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时下,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党报新闻的主角,说它占据半壁江山不为过分。那么作为党报记者,应该如何抓住地方经济亮点,把它写好写活,让经济新闻更耐看呢?从受众角度选用材料做好翻译很多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  相似文献   

10.
传统节日报道,好写也不好写。说它好写,因为它是报纸必须体现的内容;说它不好写,是因为这类报道容易写得热闹、漂浮,难以写出思想深度。这一易一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突出传统节日报道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11.
简单化地把会议报道写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要用简短的文字写清重要事实,在有限的篇幅中报道丰富信息,做到既短又好,对记者来说是一门永远做不完的功课。记者如果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好采写技巧,就有可能写精、写活、写短会议报道,实现短与好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唐永忠 《新闻窗》2006,(4):22-22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使经济新闻更具可读性和亲和力?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表明,让经济报道形象化表现,把理性的东西感性化,用形象语言包装,从生活的角度来着眼、来入手,用“贴近性”代替“指导性”,用“新鲜性”代替“理论性”,加强经济报道的生活气息和现场真实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政治教育报道难写,这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政治教育报道写好了格外出彩,这也是记者和编辑的共识。一般说来,评价这类报道,写得好无非是指写得实写得活,写得差肯定是说写得虚写得死。长期以来,我们就这样在实与虚、活与死之间“挣扎”。去年部队开展“赞颂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题教育活动,《解放军报》在二版开辟专栏,跟进报道,赢得一片叫好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认真总结一下,有助于我们转变观念,把这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作文贵在谋篇布局,写新闻也要善选准角度。 何谓新闻角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同一新闻事实,从许多不同的侧面予以报道的选题角度;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的取材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用不同的手法予以报道的写作角度。 80年代初,云梦县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王二婆两年拿着同一个油壶到队里分油,去年“会计伢”说她“心大油壶大”,第二年,同一个“会计伢”却嫌她油壶小,分的油装不了。作者抓住这一新闻事实,写了《会计伢嫌我油壶小》的文章,被评为全省、全国的好新闻;还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在写…  相似文献   

15.
“领导活动”是新闻媒体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新闻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对“领导活动”报道有“八股化”之嫌,即形式单调,笔法俗套,说教性浓,可读性差。如何做好这类报道,搞好策划,选好角度,提炼主题,至关重要。一、要写好领导活动的报道,记者在采写中应从关注民生、倾情百姓的角度入手,以体现领导活动的民本精神。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最近认真阅读了20家报纸的80条经济新闻,按“真、短、新、活、深”的标准,浅作分析。从报道内容来看,大部分报道是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个数字,而唯独缺少生动的新闻事实。从报道角度来看,这类报道一般是工作角度,如从领导角度提问题,从业务方面写总结等。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类经济报道绝大部分是观  相似文献   

17.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18.
“批评报道不如成就报道好写”,这是对成就报道的一种错误认识。说成就报道好写,无非是说成就报道是说好话唱赞歌,人见人爱,又合时宜,好话谁不爱听? 成就报道果然是这样的“香饽饽”吗?不。下面想就些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角度是作者落实新闻主题的一种特别方法,是我们动笔写稿的首要一道"工序",角度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动笔写新闻之前,一定要仔细揣摩,选准报道角度,将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亮点"拎"出来。公款吃喝是近年来老百姓最痛恨、反映最强烈的热点之一,为刹住这股不正之风,新闻媒体曾宣传过许多正面典型,但纵观大多数报道,其切入点都没有离开如何学习文件,如何提高认识、落实政策、健全制度等等。《河北日报》曾经发表的一篇反映农村干部端正党风、不搞公款吃喝的新闻故事却独辟蹊径,颇具新意。这篇稿子题目为  相似文献   

20.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