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古装戏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诸如“战国戏”、“汉宫戏”、“三国戏”、“唐朝戏”、“清官戏”等,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其中“清宫戏”又可谓是独领风骚。“帝王系列”、“格格系列”、“清官才子系列”……从吵吵闹闹的格格们到故作姿态的帝王们,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3.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理念的核心,也是电视历史剧中刻画帝王形象的美学指向.编导们通过对原有历史素材进行扩充、调整甚至反转,为原本雄豪、奸诈甚至阴险的帝王形象都增加了关怀苍生、以民为本的“圣王”内涵.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并且在其他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角形象身上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4.
佚名 《出版参考》2009,(5):21-21
英国赫特福德郡斯蒂芬艾治市,有位50岁的男子,名‘叫雷尔.基德,他被称作是英国“最吝啬的男子”,在过去20多年中,他想尽一切办法省吃俭用,节省开支。  相似文献   

5.
彭法 《兰台世界》2013,(10):63-64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的帝王们也有三畏:一是畏灾异;二是畏百姓;三是畏史家.帝王们有三畏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系其权威与统治.  相似文献   

6.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宫”、“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7.
演进“贵族”岂不悲哉烟台日报曲维鉴,王洪鹤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许多地方出现了一般“贵族热”:先是“君王餐厅”“富豪酒家”“金都咖啡屋”凯撒大帝娱乐园”;后是“豪门宾馆”“帝王之家”“王子俱乐部”“大亨夜总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眼下,又有人嫌这些“...  相似文献   

8.
树军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1):43-43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官”、“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9.
2001年12月1日,国际足联在韩国釜山举行2002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参赛队分组抽签仪式。期间,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诸多媒体,都将在本届世界杯上除东道主外惟一的一支无须参加预选赛便可直接进入到决赛圈的球队——上届冠军法国队称作为“卫冕冠军”。窃以为,这种提法是不妥贴的。何谓“卫冕”?“卫”指保卫、捍卫;“冕”指帝王礼帽。  相似文献   

10.
“喉舌”追考——《文心雕龙》之传播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喉舌”观念进行历史追考的开篇之作。根据史籍记载,本文认为:“喉舌”之职,最早出现在先秦时代,是帝王的专职新闻信息发布者;它的产生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随着国家形态的逐渐完备和国家机构的逐渐规范,“喉舌”从内廷走向外朝,从服务帝王个人走向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喉舌”观念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刘勰是“喉舌”观念的创始人,提出了一整套见解,其《诏策篇》实为古代“喉舌”观念的集大成者。古代的“喉舌”观念与现代的“喉舌”观念,多少有些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庾晋 《档案天地》2007,(2):34-36
什么是“丹书铁券”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12.
男子集体球类整体疲软。恐怕这才是“三大球”需要搞上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人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男人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语境里,集体项目恰恰是最难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蓝冰 《新闻天地》2007,(12):46-48
“带头大哥777”的嚣张气焰最近被一举扑灭。2007年7月2日,20多名长春便衣警察涌入当地的华尔兹大厦,他们冲进6楼一间2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从10多名一脸愕然的员工中,抓走了一个高大壮实的男子。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名男子被捕前还就是“中国草根第一博”的博主、被网民尊称为“网络股神”的“带头大哥777”。  相似文献   

14.
40岁,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康熙大帝》。此后十几年,关于他作品的“帝王意识”和“奴才心理”的争论一直不断,但这丝毫没影响他成为“中国大陆版税最高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世界》2008,(2):49-49
一名38岁的男子在西安街头,头裹“卖身”布条,胸挂“为民工等人维权”招牌,称其要“卖”掉自己20年的光阴,然后把所得的工资作为为农民工维权的经费。当被问及妻子和孩子怎么办时,他表示妻子也有能力赚钱。这引得不少市民围观,有人称赞这是义举,有人怀疑这是“作秀”或为自己在找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个通讯员写了一篇体育新闻,大标题是:“我区男子篮球队力挫群雄勇夺冠”。大致一看,没有什么毛病,可仔细一想,就有问题了。冠,是古代弁和冕的总称,即帽子。当然,古代冠和帽有区别,但现在通称为帽了。因此,写“夺冠”,会被人误解为“争夺帽子”,这岂不成了笑话!也许有人说,夺冠是“夺取冠军”的简称。这是不通的。冠军是一个词,代表一个概  相似文献   

17.
《中华帝王大辞典》一书,错达700处以上,差错率超过千分之一,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定为“不合格品图书”进行了通报批评。最近见到一本由内蒙古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版的名为《玉房阴阳怪传》的书,就好奇地读了一遍,全书版权页标注29.8万字,但按字数最多的页码计算,实际才227136字(约),最多也就算23万字。仅我粗读一遍后发现的错误竟达400余处,差错率更远远超过千分之一,又是一本“不合格品图书”。本书差错与《中华帝王大辞典》的差错有许多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仍有指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不能把我国各省称为“诸侯”某报在报道1994年全国各地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比较和评价结果时,文章一开头便说,“新一轮中国各地‘诸侯排行榜’已经排定……”。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称之为“诸侯”是很不妥当的,也是很不严肃的。所谓诸侯,乃是指古代帝王管辖下...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被视为“帝王之书”的《韩非子》内容涉及国家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就有不少篇幅论及了韩非子的用人思想。韩非子用人以法律为原则,不避内亲外仇,不苛责求全,堪称先秦法家之“伯乐”。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引起大众关注的“27岁女学者章莹颖在美失踪案”“杭州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男子求爱不成将女生扔下楱致死”等案件中,“完美受害人”这一名词在舆论中被频繁提及,甚至超越了案件本身,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