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要学会变"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创造能力.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中国基础教育新的里程碑。它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回应世界教育的走向,课程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一场大的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意味着舍弃传统。传统的精华,往往是规律之所在,需要我们去继承,去发展。但是,我们又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勇敢地摈弃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大胆地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教育就必须创新。本文力图探讨如何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 ,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 ,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陈宇 《成才之路》2013,(25):27-27
教育是国家的发展之本,当今社会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实力,就要看他们在教育上的力度是否到位。中国,这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辉煌历史的国度,早已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拥有自己传统的文化教育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也要放眼世界,不断跟随世界的发展脚步,而不能再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技能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蒸蒸日上,它不像中国的传统教育讲求修身养性,而是重在培养  相似文献   

5.
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课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伟 《江苏高教》2003,(4):99-101
当下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首先改革妨碍创新意识生存的传统文化土壤;以此为前提,我们就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提出了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条件、改变大学教育行政化、创新人才只能“个体实现”等5个与教育理念有关的建议;最后指出,鉴于转变传统文化观念的难度,创新人才培养带给我们的变化,可能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耐心。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教育深受传文化的影响,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就必须创新。本文力图探讨如何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得到传承,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我们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陈恩惠 《教育与职业》2007,(23):128-129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始终独树一帜.它有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也有独具一格的文艺理论和科学技术.当前,传统文化需要自省,需要更新,需要吸收现代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但吸收并不是完全的变种,就现代中国画改革和中国画教育而言,我们必须查找缺失的传统文化这一部分.改革中国画,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再吸收外来营养,以此来发展中国画和中国画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颇深.当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时候,教育就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要在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上,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去改造、发展和创新教育,使中国教育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革新、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而为了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增强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的导向作用,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要协调一致,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什么是中国好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中国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好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都有学可上,但要享受好的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我认为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源。教育的本源是什么?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不要总是把教育当作一种工具。人类要生产、要繁衍、要发展,教育是人类生产、  相似文献   

12.
孟祥卫 《考试周刊》2012,(42):21-21
和西方相比,语文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语言是我们民族文化延续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礼仪交往。可是有些人认为中国传统课文教育的思想和方式保守落后,要实行课程改革,必须对它进行颠覆性变革。我以为,如果我们的课文课程改革,不对传统课文教育批判地继承,脱离了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地,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能的传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国永:受制于传统“面子”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倍受责难,固然完全由教育或学校来承担这个责任,是有违公正的,但是我们也无法得出学校教育在此过程中没有责任的结论,更不能说学校教育在此进程中是无所作为的。今天,约请大家,就学校教育中学生“面具人格”的形成及如何进行教育展开讨论,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是立足现实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引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创新的文化变革。立足教育现实,反思教育的传统,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历程,进行教育创新,改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是立足现实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引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创新的文化变革。立足教育现实,反思教育的传统,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历程,进行教育创新,改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08,(4):64-64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3日以“王登峰:一位执著的传统文化复兴者”为标题刊发了一组文章。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IL京大学教授王登峰在文章中说,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疏离有关。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坚守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有着好坏参半的影响,对此既不该妄自菲薄,也不应骄傲自大,东方文化的长项在于宏观,西方文化的优势在于微观,在东西方文化相遇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人的科学观念和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用科学态度和创新型思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转变教育思想理念,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升学考试制度和优秀教师、学生评价标准,实施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督导评估。通过教育改革、文化创新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营造有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是物联网技术的应有之义,物联网技术是智慧教育的柱石,中国传统文化是智慧教育的基础.在接受物联网技术的同时,不能放弃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礼法之治和开放式创新的结合是中国教育智慧地走出"钱学森之问"的重要路径之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20.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圣外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批判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