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生参与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参与是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有机组合.学生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有利于提升中职生法律基础课堂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400名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认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认知特征由情绪控制、行为选择控制和目标价值选择组成,构建了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认知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认知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认知模型能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李彬 《学周刊C版》2019,(3):144-145
初中体育是初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只有不断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够发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学生高效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重要性,探索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基于 S-TEC 模型和学习性投入理论,从学生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维度出发,分析目前该校第二课堂学分化制度及参与度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度具有影响。研究为如何提高第二课堂学生参与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化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是革命时期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一种珍贵的传承性财富。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情况,在大连多所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革命文化认同方面存在认知较全面但浅表、情感认同存在冲突、行为意愿较强但主动性较低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感的改进路径。一是强化大学生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教育,提升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度理解;二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在充分发掘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增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认同;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革命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践行革命文化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堂教学只有增强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动机,加大学生在课堂上队体育活动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投入,提高其参与能力,避免,进而既掌握动作技术,又培养了学生自主体育学会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博平台辅助教学交流能增进师生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动态互动,即弥合师生间认知方式、策略的差异,提高双方认知评价精准度,使彼此间认知期待更趋同、一致;加强师生间的情感参与,增强情感亲密度和认同感;建设积极、良性的“行为对话”,滋养持久、协调师生交流。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组织认同调查问卷表,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学生党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党员对高校党组织的组织认同状况总体上较好,但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致存在"组织认知度不高、情感归属感不强、价值评价不高、自主行为不积极"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注重党员再教育和管理工作,增进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形象认知;组织广涉及面、高参与度、深影响力的党员活动,促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认同;注重党员自我教育的引导,提高党员对党组织的行为认同,从总体上提升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组织认同,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英语学生课堂参与消极的问题,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依据学生参与度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目的。研究认为应该从学习任务和建设课堂环境的角度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切实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编制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首先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结构式访谈,将大学生课堂参与确定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维度;并编制了大学生课堂参与预测问卷。对551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的模型结构与数据拟合良好。通过对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该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参与问卷是研究大学生课堂参与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是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民主学校"的作用。当前国内高校学生多样化参与是否有助于积极公民养成?公民行为、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公民参与意愿四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通过对3623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不同类型学生参与对积极公民态度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学生参与与积极公民资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大学校园中的多样化参与可以成为高校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2)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在影响公民参与意愿的过程中,公民认知、国家认同与责任起中介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学生参与通过公民认知影响国家认同与责任感并进一步影响公民参与意愿。在学生参与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公民认知、国家认同与责任是实现既往学生参与行为转化为未来公民参与意愿的关键变量,在既往学生公民行为与未来公民参与关系中起联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校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从情感、体育技能、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统计,剖析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动机的影响,为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广泛开展高校体育活动,提供有力的依据.体育参与者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至关重要,只有学生本身具有内在的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并把这种需要转化为体育参与行为,才能达到体育运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6367名学生为样本,考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发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行为参与和心理参与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心理参与内部的关系,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显著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罗东权  孟雅琼 《考试周刊》2012,(47):150-15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为大学生所接受,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得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目前大学生存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具有片面性、易变性,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不一致性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激发大学生高度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情感因素,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引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  相似文献   

16.
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客体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仅表现为具有积极政治心理倾向,同时还表现为具有积极的政治行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意识、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润涵养。中华文化的力量体现在引领力、约束力、驱动力和滋养力等方面,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价值指引、行为规约、精神赋能、情感厚植等重要支撑作用。发挥文化力量,激发文化共鸣,唤醒文化记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于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今天,使学生形成良好体育行为和终身体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生本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寻求大学生形成良好体育行为的途径,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系统;优化体育课程;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由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建设既是地方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农村居民在完成从农村到城镇的地域转变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从农村人到城里人的心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过程也是积累文化资本的过程。运用文献法与问卷法,在阐明体育参与与文化资本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度越高,越认同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对于促进中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而农村居民的体育参与需要个人、社会与政府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9.
李晓  李进军 《科教导刊》2023,(19):46-48
提高在线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网络学习热情,而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热情及投入度来源于学习参与度的提升。研究发现,基于社会认同分析,利用认同感、群体间竞争、情感、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而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网络学习社区的整体氛围,最终提升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依附较少等方面的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民族认同干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分析实现这一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