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偷洒一滴泪》是歌剧《爱的甘醇》中最为经典的咏叹调,是多尼采蒂在创作即将进入极盛时期的成功之作。演唱者通过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以及此唱段在剧中的位置,深刻地体验到主人公通过歌声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意图。融入作品,反复吟唱曲调,揣摩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歌词体会说话的过程之中气息和声带的搭配,运用想象去体会奈莫利诺的感情世界,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同时联系生活,恰当地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再造想象,对作品产生现实的共鸣和切身的体会,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将作品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咏叹调《去追随我心爱的戈桑》的二度创作问题,提出二度创作不只是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而且要了解歌剧本身,对人物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演唱出真切、细腻、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歌剧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是,通过对于早期宣叙调和咏叹调形成过程中的研究,让我们可以看到在声乐历史舞台上不断出现的规则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歌剧之美犹如她所出生的年代-巴洛克-那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在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进行、舞美等形象化手法都致力于塑造符合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温德青在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形象化创作手法与歌剧的关系切入,深入分析该作品在演出形式及声响布局等方面的形象化手法运用,可以看出创作者有关受众的特殊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该儿童歌剧创作中形象化手法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作品,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创新性以及音乐性,其中所描绘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其坎坷经历可以称之为经典。作者用尽毕生精力和心血得来的尚未画上句号的佳作,被后人广泛传诵,歌剧中引入了中国的传统歌曲《茉莉花》的旋律,而且这首歌曲的旋律几乎融入在了这首歌剧的始末,其中渗透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可以说《图兰朵》是一部巅峰的歌剧艺术作品。本文针对这部歌剧的演唱技巧展开讨论,选出几个章节来分析并鉴赏期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卓越的讽刺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与当时美国生活中许多重大的社会现象密切联系,本文旨在从人文主义的角度重新诠释马克?吐温的作品,体会马克?吐温精湛的文学艺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歌剧艺术里,女性有着非凡的艺术形象。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歌剧作品对女性的刻画及艺术处理也千差万别。本文概述了中国歌剧发展长河中各个不同阶段创作的女性形象,并以悲剧型、英雄型与爱情型三种典型女性为例,针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展现三种典型女性对中国歌剧产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关于音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根据其中一种分类方法,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两种。声乐作品中又可以分为歌剧、歌曲和声乐套曲等诸多形式。本文仅从创作大众歌曲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歌曲创作中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  相似文献   

9.
音乐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一部歌剧的成败.本文以意大利歌剧大师威尔第的作品<弄臣>为例,论述作曲家是如何塑造了黎戈莱托的音乐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剖析以及对音乐的阐释,探讨了黎戈莱托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声情并茂”是歌唱者在表演时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文章结合歌剧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例,指出歌唱者只有在通过分析词曲特点、把握整体乐思的基础上,做到以情带声、依声传情、归正字音、形体表演,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歌唱。  相似文献   

11.
"歌剧"是由外国传入国内的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经过中国舞台音乐艺术多年来的反复雕琢,中国歌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感染表现风格。本文根据中国民族歌剧音乐风格创作发展的沿袭与演变情况,就多个民族歌剧音乐题材、风格创造材料的选择、歌剧表演方式等角度来浅析当代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12.
纵观尼采的全部思想,他都在和自在之物作不懈的斗争,而在斗争的过程中尼采陷入了感觉论的困境,并且发现自在之物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尼采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并且和其之前的思想作了比较,同时指出了关于自在之物、尼采思想和叔本华思想的不同之处。就这个问题而言,尼采讨论的范围又扩展到了整个形而上学史、科学和道德。本文通过对尼采德语原文的译读,展现了这些要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著名的京味作家,邓友梅的作品和他本人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本文分析了从其主要的作品中传达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人心不可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为人要积德,不能“缺德”;安身立命,要有一技之长等生存的哲理以及邓友梅本身实践它们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揭示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读者生活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旭 《职大学报》2015,(2):46-48,41
演唱技术对于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歌剧《红珊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珊妹的塑造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该歌剧的演唱技巧,对于挖掘歌剧《红珊瑚》的艺术魅力,使歌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好的融合,发挥歌剧艺术的社会功用,推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著作之一。尼采在书中细致地阐释了他对于古典希腊艺术的美学思考。他从悲剧的起源到发展再到消亡这一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日神和酒神"理论,并以批判的精神对苏格拉底主义进行了深刻剖析。尼采所推崇的酒神和日神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冲动",正是促生悲剧的绝对动力,从这种幻象与本源的不断激烈的碰撞中,悲剧就此诞生,而人性也得到复苏和彰显。  相似文献   

16.
《雅克和他的主人》(Jacques et son?ma?tre)是著名法籍捷裔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根据狄德罗(Denis Diderot)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Jacques le fataliste)而创作一出新编戏剧。这部作品被作者自己称为是一出向狄德罗致敬的三幕剧,同时也是一种对狄德罗的变奏。对该作品的研究者大多将侧重点放在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和不同点上,而较少涉及为什么昆德拉会选择《宿命论者雅克》进行改编这一问题,即使有所谈及也并没有将其作为文章的主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两位作者和作品的分析,并结合特殊的时代背景来总结其相似点和共同点,从而论证昆德拉对《宿命论者雅克》进行改编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17.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并且这些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他强调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上的巨大作用,在刻画人物极富个性化的性格特征时,合理巧妙运用重唱形式,寓深刻性于通俗性当中,使其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18.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十分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英国受到了追捧。其中《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众多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作品极其浓烈地阐释了现实主义的批判性质。查尔斯·狄更斯通过对大卫·科波菲尔形象的塑造,更加透彻地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这对作品的永恒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便从人道主义精神的内涵角度出发,重点论述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显现。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们的著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很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及作者进行了研究。随着女性哥特的出现,两部著作又多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本文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从女性哥特视角下对《简·爱》与《呼啸山庄》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研究出它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领导者形象、渔家女形象、共产主义者形象、革命英雄形象进行研究。通过搜集有关歌剧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资料、音响、图片来充实内容使得文章更具真实性。希望以此文的阐述来见证民族歌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于歌剧戏剧性表现的重要性,也期待本文能让更广大的人们用心地保护和传承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