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偶、对比、排比,是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它们既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并列在一起,用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内容上看,对偶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也称“流水对”)。比如: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①两句意思相近、相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属正对。第②两句意思相对、相反,互相映衬,相反相成,属  相似文献   

2.
浅谈对偶     
对偶是汉语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本文不打算全面地论述对偶,仅就什么是对偶以及对偶的民族特点等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偶的定义 世界上有许多成双成对的事物,它们在形式上是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的,例如人体的耳、目、四肢,等等。语言中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平衡对称的语句: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些人民群众习用的谚语,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高山,不显平地”;甚至日常谈话里说的“少说话,多干活”,“早起,晚睡”,都是这样的语句。修辞上管这种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一对语句或章节,叫做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是说对偶两联结构形式上的关系;“内容相关”,是说两联内容上的联系,相关的内容要求相应的对称形式,对偶就是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3.
对文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的词组、句子里,词和词相对为文。对偶、排比、互文等句式是构成对文的主要手段。对偶、排比、互文等句式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能够鲜  相似文献   

4.
对仗种种     
<正>"对仗"现在称"对偶",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不过古代诗赋中的对仗要严格得多。不但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必须词性相同,意义相似、相反或相关,还要讲究平仄(即一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对仗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对偶小解     
对偶就是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这里上下两句中相对应的词、词性和结构是完全相同的。上一句,“朔气”对“寒光”,名词对名词;“传”对“照”,动词对动词“;金柝”对“铁衣”,名词对名词。下一句中,也是“将军”对“壮士”“;百战死”对“十年归”。两句不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也相同。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的对偶还要求平仄协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一联…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掌握一点对联知识,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美,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对中学生来说,主要能弄清对联中的对偶修辞手法即可。也就是要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其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是难点。近年来,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有关对联的考题。2006年中考也不例外,请看以下考题:1.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  相似文献   

7.
绝句、律诗、排律都属于讲究格律的诗体。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在诗中,一联的出句(上句),和对句(下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对仗句必须符合五点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对应相同;(3)语法结构相当;(4)平仄对应相等;(5)意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  相似文献   

8.
<正>何为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称为对偶.在数学中,我们把形式相似,具有某种对称关系的一对式子称为对偶式.在解题时,通过合理构造对偶关系,并通过对对偶关系进行适当的和、差、积运算,往往能使问题得到巧妙的解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优秀诗文,为了更好地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追求结构的匀称和形式的完美,往往采用对偶的表现手法(也叫对仗)。通常的对偶句子,上下两句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也相同。从语法上可以分为工对、宽对两类:工对是对仗特别严谨的句子;宽对是对仗不严谨,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阅读文言文最大的困难是词语障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时,不只要讲解清楚一个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他们一些解释词语的方法。利用词语的对应关系释词,是理解词义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人行文,常用一些字数相等(或大体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句与句之间在相互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有相关、相对和相反、相同的几种情况。这类情形,可以称之为对应词语,前人有的称之为之“互文”。这种词语的对应关系,一般是属于修辞中的对偶或排比。但是对应性词语中的意义相同和相反的,相当于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这两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本中时常有对联,学习、掌握它,对教学很有帮助。 所谓对联,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即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对偶,也称对仗、对联等,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句子,成对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格(或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里,特别是骈文和律诗里普遍存在着这种修辞格,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掌握对偶这种修辞格,有利于古代诗文的解读。通常我们把句法结构相同、数字相同的两句互相称为对仗,这是正格。  相似文献   

13.
浅谈对偶     
对偶就是“对对子”,对联就是对偶句.对偶是两个句子相对,所谓“相对”是指哪些方面呢?有严式和宽式的分别,严式要求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拗,没有重复的字。一、严式: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自嘲》)这首诗的第三、四,五、六句都是对偶句。拿五六句来说,两句字数相等,都是七个字,结构也相同.都是“状—谓—宾”式,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很严整。平仄相拗,前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很工整,两句没有重复字.这足严格的对偶.律诗要求第三、四句,五、六句是这样严式的对偶.绝句不用对仗,若用可以在第一二句,极少数在  相似文献   

14.
对联又称为“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两个分句字数相同,声调和谐,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相连或相反,有独立、完整的意思,有实用价值。你可知道,有不少成语都能组成回味无穷的对联呢!以下的成语对联,你不妨先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虽已降下帷幕,但新闻报道的精彩标题仍萦绕脑际,挥之不去。运用对偶拟制的妙题就是闪亮的一种。对偶是把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用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若按内容分,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这三种形式在本届世界杯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均有上佳亮相。一、正对。相对事物的意思相同或相类似,上下联形式上对称,意思上互相补充。例如:1.曲终宴散黄衫军五吻神杯实至名归外星人首挂金靴(《文汇报》)2.战强者院落百败不馁待龙飞盼中国足球…  相似文献   

16.
对仗的基本规范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对仗。所谓对联的对仗,即是上下联语言的对偶,把同类的、相关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称、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换句话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对联。  相似文献   

17.
所渭对文,是指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语义相关的一对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常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对偶又称对仗,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它由字数相等、词性和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音节声调平仄相对的两个语言格式并列而成,对称地表达了相似,相对或相连的意义。对偶用的是成双成对的语句形式,目之对称、均匀、整齐,是一种结构美;用的是错落有效的平仄声调,读它抑扬顿挫,听之和谐悦耳,是一种音乐美;它把两种事物凝炼集中地反映在“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的同一语言格式中,味之含蓄隽永,又是一种语言美。无论是结构美、音乐美,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出了"拟对句"一题。由于此题较新,要得满分不容易。 所谓拟对句,就是在表达内容时使用对偶(严格说是"对仗")的修辞手法,即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关意思。 这里的"相关意思"存在着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学生不仅要有昕、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对学生必须具备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最好诠释。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近年来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文本、教师、学生三个主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