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扬州为我国古代九州之一,自西周建立古邗国始,迄今已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曾经拥有汉代、唐代、清代的辉煌,积淀着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兼容南北的地域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勾勒了扬州文化精神内涵,以历史实证和历史掌故为扬州人文精神给予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新时期保定人文精神,在保定特色文化与人文精神基础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保定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佳结合,是促进保定区域文化繁荣、提升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层次与品位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3.
拳击文化与现代拳击运动的二元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拳击运动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阐述了以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市场意识为基本内涵的拳击文化决定了拳击运动的本质,其文化主题的三重变奏推动了拳击运动的历史发展。通过拳击文化的内在紧张和异化对拳击运动的影响,诠释拳击运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取向。同时揭示了现代拳击的二元走向及其分裂,其深层原因是拳击文化内在要素对立矛盾的结果。这种矛盾表现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内在紧张,市场取向与人文取向的背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颐养城市建设成为我们的更高追求。通过对颐养的内涵,扬州古代优秀文化的概况进行介绍,进一步分析研究扬州城市建设的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颐养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扬州古代文化优秀成果为指引。研究提出扬州古代文化对现代颐养城市建设的策略,为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提供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鉴真作为中日交流的使者,扬州人民的骄傲,已成为扬州重要的文化符号。本文从城市名片的基本条件入手,立足新时代,提出重新认识鉴真作为扬州城市文化名片必选文化符号的必要性,致力新开拓,提出打造鉴真文化名片的举措:挖掘鉴真文化内涵,深刻认识鉴真的价值;保护鉴真文化资源,开启新时代宣传新篇章;彰显鉴真文化的时代意义,为扬州发展国际旅游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扬州市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另一方面也给市民提供了较好的游憩场所。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扬州地方文化元素成为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语言。本文以扬州地方文化和扬州城市公园建设为出发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对扬州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探索当代中国体育魅力的文化内涵、特性及其对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文化特性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因素,体育文化的特性与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文化是体育魅力的内涵特性,深厚的文化传统,对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提出了从文化的视角对当代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构想。研究结论,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在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建设,以体育文化引领解决体育发展中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道德精神层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中国体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条件。研究价值,认为在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强调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人文精神塑造,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以高度的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具有五个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审美情趣、人文模式、价值取向、理想、信仰,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  相似文献   

10.
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并从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心态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框架、指标体系。同时,将自然生态观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从决策管理、素质教育、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伦理道德等方面探索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其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文的本质、体育人文观的内涵的阐述,分析了体育人文观的基本内容与体育人文观的作用。最后提出体育人文观的构建路径在于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2.
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共同铸就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文中从产品、技术、过程、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阐述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以运动员为对象,提出在竞技体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应强化体育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育,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志向与价值取向,在科学训练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利于工匠精神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体育人文精神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文精神是主动地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以“和平、友谊、自由、民主”等为文化精神,具体体现当代体育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从重视体育中人的价值和作用,分析现代体育发展中的误区,即金牌至上和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利;通过新世纪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重新认识,提倡追求健康的身体,走出体育误区,立足“以人为本”,弘扬“人文奥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希腊体育无论在其文化内核─—哲学思想,还是其文化内涵“外显”特征─—审美观,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为其文化内核,以追求养生为目的,突出体现了精神上的人格美审美价值。希腊的传统体育注重“天人之别”,并以其为文化内核。以科学、规范。公平竞争为其表现形式,突出体现了追求人体外形塑造的审美观。然而,也正是这些差异,加之社会的发展等因素,才使中西体育相互之间的借鉴与补充得以成为现实和必然,它们从不同侧面丰富了世界体育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夏季奥运会会徽,对其蕴含的文化学意义进行系统解读。主要结论:各国对会徽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会徽的文化内涵与奥运精神、主办国、城市的文化有关;会徽的来源可分为事物、运动人物、精神3类;会徽关乎着奥运会文化构建和表达;会徽向着以精神理念为主的方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价值与广场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美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美学角度借“线”来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解读武术的线性之美.认为,武术的线性表达并不仅仅是身体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还是“武术精神”的表达与传承,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线性之美主要表现为含有技击意义的阴柔美和阳刚美、构成多样化套路风格的流动之美、表现武术文化张力的中和之美,以及体现“天人合一”人文内涵的意蕴之美.武术技术动作长短、节奏、方向的线性变化,不仅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实践需要,也是当代武术向艺术武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培育创新文化是企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依据其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从企业的发展视角、制度、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发展的结合度、人才观、企业精神、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念等方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