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中国新闻奖电视评论一等奖授予了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荐的作品:《70亿维修基金的困惑》--"今日话题"制作播出的一期节目.  相似文献   

2.
1999年底,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揭晓,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入选。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找准定位,确立栏目的首都特色。 《今日话题》,1995年10月1日正式开播,每期长度为11分钟,每晚6:14北京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目前,以热点、焦点、聚焦等相似名词贯名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很多,而北京电视台在创办新闻评论栏目时,充分考虑了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域特色,绕开了以焦点命名栏目,却以《今日话题》命名。“话题”,平易、平和,这样,“话题”的内容既可涵…  相似文献   

3.
捕捉时代脉搏突出首都特色──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专栏的实践与探索赵华,梁雪松现在,人们对新闻的需求除高密度和大信息量外,还有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评判是非的强烈渴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今日话题”,恰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的...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民主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闻媒体不是执法部门,舆论监督不是执法监督,所以最终目的只能是一个:化解矛盾,解决矛盾。 我是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今日话题》的编导,在过去7年的电视  相似文献   

5.
用生动的大众话题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研讨会综述张激1月16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召开了《今日话题》研讨会。北京电视台台长刘迪一、副白长于知峰,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学院、人民大学新闻系...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电视记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以揭露和抨击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的批评性报道,虽然在采访制作中可能遇到阻力,但播出效果肯定是如石击水,反响巨大;而以褒扬先进,弘扬主旋律,解疑释惑为主题内容的正面报道,则往往是“易做”而“难工”,难以引起太大反响,正面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电视评论正面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成为电视评论从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的“难点”和“重点”。 2001年,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龙头栏目《今日话题》相继推出几个大型系列节目《迁喜》(2001年1月4日-2001…  相似文献   

7.
木东 《今传媒》2005,(10X):63-63
马少华,1983年北京大学毕业,曾长期担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并曾为FM365网站、搜狐网站签约评论员和《新民周刊》“一周评论”专栏主持、《青年参考》“一周国情”栏目新闻点评,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栏目主笔。是近年来时评文体之最有力倡导者与笔耕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今日话题》的三个取向朱江1995年10月1日,伴随着共和国成立46周年的纪念活动,北京电视台推出了自己的新闻评论性栏目——《今日话题》,转瞬间已经播出了100多期。当初,台领导要求这个栏目“强行起飞、空中加油”。所谓“强行起飞”,是形容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9.
我看《今日话题》徐迪《今日话题》吸引了一向挑剔的北京观众,它的理性、客观、平和的风格,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它既不咄咄逼人,也没有无病呻吟的矫饰,围绕北京新近发生的人和事做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形成了《今日话题》独特的魅力。以往的评论性节目多...  相似文献   

10.
《今日关注》和《新闻今日谈》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凤凰卫视资讯台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二者都属于演播室时事评论类,主要针对今日的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但是在评论视角、议题设置、评论员特色以及谈话过程管理等节目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将逐一分析和论述,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85年3月开始,我们南通县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新闻》节目中正式亮出《今日评论》专栏的牌子,至今已两年。这个固定栏目,不仅要求每天的《晚间新闻》节目中要有一篇评论文章,而且评论的内  相似文献   

12.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语境是以互动性为本质特征的传播语境,相较于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网络自制的新闻评论节目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对受众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节目的精准定位和传播.《今日喷喷喷》作为全网首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利用在线直播、弹幕评论及"灌水"规则,体现出强互动性的节目特征.其话题选取兼顾"新鲜度"和"热度",且形成了完成一次制作,多平台协同发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节目嘉宾的选取和语言风格的转向也为传统新闻评论节目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选题要恰当 谈话节目的核心是话题。要做好谈话节目,关键取决于节目本身的主观意念和如何寻找到合适的话题。 话题要有新闻性、针对性。谈话体评论节目,虽不像《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那样时效性强、冲力大,但鲜明的时事性,特别是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往往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湖南卫视的谈话节目《有话…  相似文献   

15.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16.
滕慧群 《视听界》2007,(6):72-74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家园》、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南京电视台的《有请当事人》。  相似文献   

17.
1990年春节,《今日风光正好——首都中老年时装模特大赛》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又陆续在全国各地方台播出),在首都和外地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我喜爱的春节晚会”观众评选中,这台不是晚会的晚会得到25000多张观众选票,名列第二。各报刊先后登载了数十篇报道和文章,评论这个节目。一年间,中老年模特表演在首都机关、工矿、学校、街道大为普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新闻单位评出十佳专栏首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评选颁奖会5月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10个专栏和节目获奖。这10个名专栏和名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今日谈》和《人民论坛》、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光明日报《今日话题》、中央...  相似文献   

19.
苏联评选出中央电视台的1979年的最佳电视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任务是报道国内外事件,讨论迫切问题,表达并形成社会舆论。评为1979年最佳节目的有《今日世界》、《国际全景》和《时代》,评为同年最佳评论节目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现状及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重要的、独特的节目类型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今日说法》(中央电视台)、《法治进行时》(北京电视台)、《拍案说法》(重庆电视台)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法制栏目、节目,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其发展到今日,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荣誉和问题,电视法制节目该如何发展?在下面的这组文章中,本刊特约请专家、学者,电视法制节目负责人、制作人,就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制约节目发展的因素以及未来拓展的空间等展开研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