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城旅游地因保留了诸多历史元素,而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徽州古城为研究对象,探寻古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规律。研究发现,徽州古城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大于对消极影响的感知,对旅游业发展普遍支持态度。提高居民个人的旅游获益程度,是提升居民旅游支持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武当山世界遗产地居民的正面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正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正面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强于负面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感知价值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游客和居民两个视角总结目前国内外旅游感知价值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外学者大多关注旅游者的感知体验如何影响旅游行为,同时,大部分的旅游开发规划都是基于居民的态度和感知;国内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集中在其维度构成、其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居民感知价值主要研究其态度和类型.最后,对比国外研究,我国旅游感知价值研究的成果数量虽然很多,但仍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动态研究不足和研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的态度决定了当地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既有研究成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的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态度模型指出,居民的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是其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环境影响感知的作用则较为微弱。研究结果的启示主要有三点:武当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诉求;减弱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遗产地社区环境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以周庄古镇为例,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研究古镇旅游线路对居民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在定量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了线路上的居民和非线路上居民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线路上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持赞成、积极地态度,居民内部态度差异较小,而非线路上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持中立、消极的态度,居民内部态度差异较大。在定性方面,讨论了在大众旅游市场结构、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旅游目的地罩的影响下,旅游线路对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间接影响。最后提出古镇旅游线路设计要适度分散和疏导,以便让更多的居民享受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和机会。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环京津体育旅游地居民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态度类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对体育旅游影响的积极感知因子和消极感知因子方差贡献较为平均;老年人、居住时间较长、与体育旅游业相关度不高的居民多为淡漠的支持者;工作和体育旅游相关、家人或亲戚在体育旅游部门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或部分来自体育旅游业的居民在积极的支持者中占有很大比重;文化程度较高、对体育旅游影响比较了解的居民多数为理性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罗城县城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感知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居民普遍支持并愿意参加旅游发展,感知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罗城县适合开发度假型旅游产品,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罗城县城镇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感知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居民普遍支持并愿意参加旅游发展,感知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罗城县适合开发度假型旅游产品,旅游开发中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民族旅游村寨青少年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比较复杂,主要因年龄、教育程度、民族自豪感、家庭条件以及旅游村寨发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应该关注青少年居民的诉求,积极引导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民是旅游地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莆田湄洲妈祖庙作为妈祖信仰的祖庭,居民对发展妈祖文化旅游的态度对妈祖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以及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居民对旅游感知的差异,得出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业发展处于较早期阶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