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出版者因其出版物侵权而当被告并被法院判定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法院判定出版者侵权的理由相当一部分是出版者在其出版活动中对相关事项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那么,什么是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出版者合理注意义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现据自己对相关法律文件和案例的学习,结合几年来的版权工作实践谈一些体会,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2.
论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版者 ,或称出版单位 ,是指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 ,经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的报社、期刊社 (编辑部 )、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和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 ,出版者还应包括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出版机构 ,即网络出版者。出版者在其日常出版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含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内容的作品。对于这类侵权作品 ,出版者应在何种程度上尽到审查义务 ?一旦出版了侵权作品 ,出版者何以抗辩 ,以免除或减轻其侵权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这…  相似文献   

3.
论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司法实践中,因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而发生的诉讼中,出版者常常与侵权作品的作者被列为共同被告,而且出版者也常常被判与侵权作品的作者承担连带责任。当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时,在何种情况下,出版者可以不承担连带责任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10月作出《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出版者在出版过程  相似文献   

4.
出版者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是其合法来源抗辩成立与否的核心标准。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司法审判实践中,囿于法院对合法来源抗辩制度的价值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对“合法授权”的理解未结合出版者与作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导致出版者需承担的注意义务过重,出版者以出版、发行行为具有合法授权为由主张免除赔偿责任的抗辩难以获得支持。为了从源头上打击著作权侵权行为,保障出版者等作品传播主体的正常经营活动,有必要适当减轻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仅要求其对出版行为的授权、稿件来源和署名、所编辑出版物的内容等事项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有限注意义务,因授权者过错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直接由出版合同的相对人承担,以此规范作品创作活动,整治出版授权秩序。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对国内立法的梳理发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新型出版者仍要以编辑责任制度为基础履行合理的版权注意义务.然而,由于此立法是基于传统媒体环境而立,未能及时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所带来的创作者数量激增、出版者属性质换、编辑者职能泛化等产业变革;因此,现实执行中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媒体融合出版者版权注意义务的执行负担,而且弱化了媒体...  相似文献   

6.
出版者被称为文化市场的"守门者",肩负着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和稳定文化市场秩序的责任.由此,我国通过司法解释为出版者设立了合理注意义务.依照民法的过错责任理论,出版者违反了合理注意义务将导致赔偿责任的承担.虽司法解释规定了合理注意义务的范围,但通过对428个涉出版者合理注意义务的案例分析发现,实践中注意义务标准的判断较为复杂.法院考量的因素包括出版者所举证据的完整性、文责自负条款的效力、对同领域特定作品是否尽审查义务等.出版者要防止自身举证不能或者未能尽合理注意义务而承担无谓的赔偿责任,既需要提高证据意识,还要完善来稿登记制度、强化对署名的审查以及完善审稿制度,确保有效履行合理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7.
论出版者对出版行为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说认为我国民事侵权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法律对出版者负有的“合理注意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但给人以对出版者要求过严,对其审查能力要求过高的感觉。通常有4种情况被认为没有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司法实践中,事实上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此,法院对出版者“合理注意义务”的审查就变得无关紧要,也免除了当事人对这一问题的诉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图书出版中,汇编作品占一定的比例.大型汇编作品(本文指100万字以上,涉及原创作品及原创作者较多,出版成本较高的图书)在学术积累方面有重要影响,出版者大都比较重视,将其列入重点和重大选题.由于汇编作品是二次创作,必然与原作及作者发生关系,除了处理好与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原作著作权人的关系.如果各种关系处理不当,或者出版者没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由此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出版者将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9.
订立和履行出版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27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诞生了。在深入学习和实施新著作权法的过程中,结合多年来的出版实践,深感图书出版者学好、用好著作权法,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就出版社在订立和履行出版合同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一、订立出版合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即以书面的形式将图书出版者与著作权人协商的结果固定下来。应该看到,出版合同的订…  相似文献   

10.
张慧春 《编辑之友》2016,(10):95-98
网络环境下,期刊出版者对版权的控制力不足,这无疑削弱了期刊出版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出版模式可以发现,出版者实际上推动了出版模式的创新,立法也应强调出版者的投资利益需要获得保护.网络环境下如何平衡作者、出版者及后起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利益成为立法新问题.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对期刊出版者利益的调整符合网络环境下期刊出版者的利益要求,也有利于各方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导读图片侵权,让众多出版者防不胜防。本文介绍了出版者未经授权使用图片的形式及法律责任,详细论述了出版者使用图片应当注意的版权和相关法律问题,指明了未经授权使用图片之后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案情介绍】A图片公司是一家专业图片公司,B报社一年内多次使用A图片公司经营的摄影作品(共80张,其中2张重复使用)作为文章配图,B报社的使用行为,没有得到A图片公司的授权。A图片公司向法院诉称,B报社侵犯了其对摄影作品享有的著作权,请求法院判令B报社停止侵权、公开道歉、赔偿经济损失488400元,并负担其为制止侵权所支付的合理费用。B报…  相似文献   

12.
最早设立出版者权的英联邦国家的版权法,以保护图书出版者在制作版本上的投资为目标.随着制版技术的发展,该权利的效力经历了从扩张到式微的转变.以保护出版者在制版上的投资为逻辑起点,出版者权应为图书、报刊出版者专有复制、发行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版本的权利.进入21世纪,媒介融合纵深发展,新闻产品成为出版者与市场竞争主体利益争夺的焦点,欧陆国家因此设立了保护新闻产品的报刊出版者权.由于我国暂不存在该类利益纠纷,且没有有效的立法例可资借鉴,故暂不设立报刊出版者权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出版者为被告的版权纠纷的不断发生已成为令出版界深感"头疼"的问题.责任编辑作为图书的项目执行人,理所当然地成为图书出版法律责任的实际承受者.因此,责任编辑正确运用法律,恰当地协调出版社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和法律关系,是防患于未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者权的客体为版式设计,实际上将出版者权的保护对象限定于智力劳动,既将出版者为传播作品付出的资金、组织等劳动排除在外,不符合出版者权的保护实践,还与其他三类邻接权客体的设置模式不一致.遗憾的是,2020年11月11日审议通过的《著作权法》未对出版者权客体的规定进行修改.既然出版者权属于邻接权的类型之一,那么应按邻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来界定出版者权的本质属性和客体范围.从制度产生的根源看,邻接权属于作品传播者权,其保护的客体是作品的传播成果.因此,出版者权亦应是为全面保护作为作品传播者的出版商的利益而创设的法律制度,其保护的客体应为出版者为传播作品所付出的劳动的最终呈现形式,即出版物制品.  相似文献   

15.
许青青 《出版广角》2016,(18):41-43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对期刊出版者权的规定存在范围狭窄、边界不清、相互抵触等问题,这对期刊出版者的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利影响.著作权法第3次修改草案送审稿针对期刊出版者权做了立法创新,相关规定为期刊出版者维护权益提供了法律条件,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合理注意义务在法律上确立了编辑出版者应承担的法定义务,但这项义务的内涵和标准并不清晰,最核心的问题是义务的边界在何处。面对日益猖獗的侵权违法行为,编辑出版者应有自己的应对策略,建设完备的符合合理注意义务要求的配套行业制度。  相似文献   

17.
图书出版者出版图书应当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及时作出采用选择出版者对于是否采用作者作品应及时作出决定。作者主动投给出版者的稿件,出版者应在6个月内决定是否采用。采用的,应签订出版合同;不采用的,应及时通知作者。既不通知作者,又不签订合同,6个月后作者可以要求出版者退还原稿和给予经济补偿。6个月期限,从出版者收到稿件之日起计算。对于出版者向作者的约稿,双方应该在约稿合同中约定出版者作出采用选择的期限;没有约定期限的,可以参照作者主动投稿时出版者的采用期限。2合理注意有关情况出版者…  相似文献   

18.
出版者和著作权人订立出版合同后,应当履行出版合同。出版者在履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补充合同欠缺条款出版合同生效后,出版者发现有关专有出版权的范围、交稿时间、出版时间、书稿字数、稿酬、包销或资助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出版者有权与著作权人达成补充协议。在达成补充协议时,要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根据相关规定和具体情况确定,或者按交易习惯确定。2.行使合同应变权利出版合同成立后,由于某些原因,出版者可以行使合同应变权。出版者可以行使的合同应变权主要分为3种。(1)撤销权。出版合同成立后,出版者认…  相似文献   

19.
“合理注意义务”是法律赋予出版者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践行却不易,“注意”不够,侵权隐患重重;“注意”过火,有时却会引火烧身.出版人只有不断加强版权意识,签署合同时留足证据材料,且行且探索,且行且谨饬.  相似文献   

20.
出版者权指出版者在出版过程中对其资金投入和风险承担所应获得的"相邻著作"的权利。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出版需要的投资越来越大,资金回收周期越来越长,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出版者的权利,相应的法律规定也逐渐向出版者倾斜,核心则是保护出版者的专有出版权。专有出版权应该包括数字化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者权的保护主要有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