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库”主要选收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可说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国外档案学译著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译著的时空特征、被引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的分析来管窥国外档案学对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影响。从时间阶段来看,这些译著未能反映出第一次中外档案学交流高潮;从空间分布来看,这些译著以欧美国家的著作为主;从被引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外档案学译著的利用率较低,当代学术价值并不高;另外这些译著的出版、主题及翻译等自身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利用。文章最后对译著在中国档案学科建设及国外档案学理论引入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评析,并对今后档案学译著的出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本好的译著应能准确、通顺、明晰地表达原著的思想和内容.为了出版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医学译著,本文拟从审读方法和编译互动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编辑加工此类著作的立场、责任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一些专门论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的译著,如罗素的《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霍伊卡的《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巴伯的《宗教与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默顿的《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约翰·H.布鲁克的《科学与宗教》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这些著作无疑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宗教和科学在西方文化和历史中的作用,但可惜的是,所有上述著作都提到的一部著作,却始终没有译成中文,这就是美国学者安德鲁·迪克森·怀特(1832—1918)出版于19世纪末叶的《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  相似文献   

5.
文芳 《出版科学》2011,19(6):55-58
从最初的学科理论介绍到以概念阐释和问题研究为主要内容,中国大陆出版的传播学译著对推动传播学科的发展,启发传播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路径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译著的质量也影响着读者对原著思想观点的准确把握,应该引起编译出版方以及读者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泰 《出版广角》2018,(15):47-49
数字出版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出版方式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编辑身份的挑战为出发点,提出编辑要实现两方面的思维转换——"以读者为中心"和"内容为途径,关系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创新,一是学会梳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需求,二是善于利用读者关系网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7.
贺树 《出版科学》2016,24(2):32-35
把高质量的译本奉献给读者,是从事外国经典译著编辑的终极目标。在编辑外国经典译著时一定要忠于原文,与译者交朋友,勤查各类工具书,重视读者意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关注各类翻译赛事以发现和培养优秀译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在我国的出版品种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上的引进版图书占比已达30%以上,其中经管类译著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经管类译著的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存在翻译欠佳甚至错误频出的劣品,无法满足读者对高品质译著的需求.本文从笔者的实际编辑工作经历出发,探讨了经管类译著中常...  相似文献   

9.
对一般的教材或科技书而言 ,外版书的中译本在编辑加工上有较大的难度 ,而对篇幅大、涉及内容广的大型译著来说 ,就更加困难。我在组织《工业工程手册》(HandbookofIn dustrialEngineering)翻译出版的过程中对此有所体会。   一、要清楚大型译著的特点  大型译著兼有翻译图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出版市场上的社会科学类译著日益增多。其中,部分图书因翻译质量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也因此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批评。文章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编辑工作中提高此类图书翻译质量的具体办法,以期进一步提升社会科学类译著的翻译出版水平。  相似文献   

11.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13.
刘姝宏 《出版参考》2015,(12):29-30
近年来,译著已成为国内图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译著的出版量几乎占到出版总量的1/3.根据《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3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7613种,较上年增长2.4%.一方面是译著市场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呈现出译著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著曲高和寡的情况.这些引进图书的出版,或者是翻译、编辑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选题判断、营销方面的问题,给译著图书市场带来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在从事图书出版过程中,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要切实做到全程负责,尤其是细节性问题,不妨也要小题大做. 一、与作者关系的维系需要编辑小题大做 1.图书制作前注意与作者沟通 编辑在读者和作者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作者动笔之前先对其说明图书选题策划的原因、读者对象的定位以及内容形式的要求等,并提供参考资料;在作者图书编写过程中应经常与其沟通,充分发挥"参谋"的作用,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术出版应以促进我国学科发展为第一要务,紧密围绕和服务好"双一流"建设要求,并借助一流学科发展的契机,构建出版社自身的优势学科体系和强势学科品牌.在出版优势学科构建与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应利用好本版专著、翻译著作的双重资源,以本版专著为基石,以国外译著为重要补充,一方面通过本版专著的发展情况决定翻译著作的选择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译著的出版为本版专著提供更多资源和机遇.同时还可借助于出版社教材、科普类图书等其他图书品种的发展出版契机促进优势学科的多维度协同发展,彼此优势互补,借力发展,最终实现学术出版优势学科的构建与打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一个主要出版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性质决定编辑、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要始终贯彻为学术图书出版服务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祖国学术研究事业的繁荣。社科出版社在其创业和发展的十几年间。在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困难局面下,始终坚持自己的出版方针,使一大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国内外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资料、文献、工具书等得以出版,在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知识界享有一定声誉。  相似文献   

17.
学术类译著的质量是由从组稿到出书的整个出版流程决定的,因此需要形成全流程的编辑规范以保证出版质量。文章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类译著的交稿规范、编辑流程规范与编辑规范以及实施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学术译著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类学术译著(以下简称译著)的出版越来越多地得到各出版社的重视,出版的品种也逐年增多,大量优秀的各国优秀学术著作进入我国读者的视线。但经笔者分析,多数译著的销量却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由于译著受其专业性、受众面窄的影响外,营销手段不充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消息     
《编辑学报》2012,(3):229+306
"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名单本刊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公布了入选的12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按综合得分高低排序的名单如下:1)编辑学报;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编辑之友;4)出版发行研究;5)中国出版;6)编辑学刊;7)出版科学;8)中国编辑;9)科技与出版;  相似文献   

20.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