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读者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从而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就是善于运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手,其作品《霍尔斯托梅尔》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独特的情节描写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将读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发人们对惯常生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使诗歌语言永远鲜活、耐人咀嚼,打破常规是获得陌生化的常用手段.我们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经典诗篇,从语音、词语、语法、语体、修辞等五个方面对诗歌语言陌生化手法进行了分析.语言的陌生化是诗歌语言教学的原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语言的陌生化手法,从而获得审美"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  相似文献   

4.
燕晓黎 《文教资料》2006,(19):69-70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陌生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总结出它对文学理论的意义以及在应用陌生化手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概念出自形式主义文论,文学性体现在作家精心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上,它强调是作品的形式方面.我们分析的陌生化手法指的是那些作者有意识创造的、能给阅读过程制造难度从而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审美享受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需要译者运用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50-151,186
"陌生化"是一种把平淡无奇的语言变得不平常,从而增加新鲜感的艺术手法。古今中外,诗人通过改变日常语言惯常化的状态,使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东西"陌生化"。"陌生化"适用于诗歌创作,同时也适用于诗歌翻译。在考察中外诗歌"陌生化"现象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诗歌翻译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再现诗歌韵味,给读者焕然一新的艺术感受,同也丰富了译入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广告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点。从语音、词汇到修辞,甚至是图片,各种"陌生化"手法不断出现,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了"陌生化"的完成。"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让现代广告更好地发挥出了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废名小说《桃园》意蕴悠远,稍嫌晦涩,小说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呈现上颇耐解读,这与作家在艺术创造上自觉地对"陌生化"创造手法的选取有关。《桃园》陌生化创造手法主要体现为:叙述手法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叙述过程中利用叙述视角的变化对叙述信息的间接扣留来实现;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具体体现为语言构造的诗化追求以及大量隐喻、象征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宗文 《海外英语》2012,(8):175-176
陌生化在诗歌创作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旨在提高诗歌的独特性,唤起读者对诗歌语言的审美欲望,从而实现诗歌的文学性。诗歌翻译被认为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而如何恰当地使陌生化手法再现在译作中更是一种在适度原则下的创作,把握翻译的"度"是对译者更高层次的要求与考验。文章主要从汉诗英译方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原作陌生化手法时"度"的把握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作品中陌生化的生成原因予以简单分析,并对现代文学作品中陌生化的实质及目的进行阐述,同时结合部分优秀作家的现代文学作品如毕飞宇的《那个男孩是我》、《枸杞子》及作家珍妮佛·伊根的《塔楼》对现代文学作品陌生化叙事手法如叙事视角陌生化、叙事语言陌生化及叙事结构陌生化等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文学创造领域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理论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影响颇大的诗学理论.从本质上来说,"陌生化"意味着创新与求变.本文试图将"陌生化"概念引入大学写作的训练与实践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视角的转换,写作思维的转变以及写作训练本身和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等三方面的探讨,予以实现大学写作教学的"陌生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影接受中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艺术家总是用陌生化的语言和手法给欣赏者以全新的感受。“陌生化”不断打破或修正人们的心理定式,使人们的感受从麻木钝化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初始的准确观察中去,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和特殊的方式,重新调整意向关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制造心理距离、把距离推远的一种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13.
前理解是陌生化效果实现的前提。从阐释学循环以及消除前在性—展现当下性—消除当下性(消除新的前在性)的陌生化路径循环着手,来解释译者通过与原文本和目的文本的两次视阈融合来实现陌生化翻译效果过程。而延宕叙述以及修辞等手段的使用可以帮助译者实现这一效果。前理解到陌生化效果的实现有助于译者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翻译,提高译文的质感,从而真正达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是体现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英文畅销书The Kite Runner为例,从词汇、句法、叙述角度、写作风格和技巧等方面分析原文的陌生化手法在李继宏译本《追风筝的人》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elling stories through photographs is certainly not a new or novel concept; however, thinking about image-making as a way of unknowing what we currently know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photography. Built on an existing conceptual framework, writings on unknowing, we apply unknowing as a guiding method and heuristic to understand what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are trying to say and reimagine through the act of image-making.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mmunity Arts Zone visual arts project features a series of photograph projects across high school contexts where students created a Cindy Sherman-style conceptual photograph with an artist statement. The researchers engaged in a process of unknowing to interpret the photographs where they read through the visuals and engaged with modes in play and with observational fieldnotes about participants to draw out implications for such work for literacy teaching an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6.
俄国形式主义是盛行于20世纪初的一个重视文艺形式,强调文艺自主性,推崇"陌生化",主张从文艺内部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并以建立一门独立、系统的文艺科学为己任的文学流派。文章阐述了其文学性和陌生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陌生化的内涵、意义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景摄影从诞生到发展虽然历时不长,但由于其自身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形式。早期的全景绘画,促使人们对大视角影像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业显示出其强大的推动力,这给摄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摄影器材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计算机图像软件让影像制作变得更加神奇。三维影像、全息影像,这些新技术将给全景摄影带来崭新的明天。  相似文献   

19.
杜锌 《辽宁高职学报》2013,(8):43-44,47
网络产品摄影作为网络产品呈现的唯一途径,在网络产品的销售链中处于重要的环节和地位。高职摄影专业应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发展中加大改革的力度。要及时分析市场,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人才培养为市场服务的力度和维度,培养出一批技术扎实、能力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艺术鉴赏力的摄影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引发了社会对摄影专业人才的呼唤和渴求,为培养适应素质优良的多元化摄影人才和部分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在原有传统摄影教学的基础上,改革摄影教学观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高校摄影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强化摄影实践技能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