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职技高师院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晔  宁永红 《职教论坛》2005,(25):11-15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开放,使职技高师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坚持师范性、技术性和学术性"三性"统一的办学原则,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拓展教育空间,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师教育的开放,使职技高师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必须坚持师范性、技术性和学术性"三性"统一的办学原则,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拓展教育空间,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集团化办学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办学道路。三"心"一"议",一"带"一"路",赋"权"增"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组织架构、发展路径与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乡镇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4.
陈然之 《教育》2013,(18):25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和灵魂。先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及学生的发展。要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他们的内涵与底蕴积淀丰厚,学校和学生才能发展得更好。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关注和聚焦"学""恒""练""思""改"等五个细节,力求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够快速成长并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合作办学新方式,必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伙伴,探寻适合普通高校自身的合作模式,拓展办学经费来源,合理配备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制定培养计划和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如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过于保守、专业发展不均衡、"应用实践型"教师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动力不足等。要突破这些困境,积极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就必须从学习、借鉴、超越等三个方向下手,采取有选择地"拿来"、立足自身,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协调发展、解放思想、打造特色专业、面向世界办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人数少,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院品牌的建立。独立学院要实现自身的超越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的优势,摆脱对母体高校委派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依赖,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专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要保证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均衡为要、发展为先"的办学原则和思路。均衡发展包括实现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家长育儿水平的提升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过于刚性、绩效考评不够科学、缺少长期考虑和缺乏教师生涯发展指导等问题.地方性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自身办学实际,不断借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方师范院校转型办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师范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双师素质教师急缺,实践教学条件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传统教师教育办学思想固化等问题,转型中还必须要处理好师范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师范院校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院校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意识到教师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价值,还仅仅是在"人力"的意义上来确认教师的价值。学校管理,应该在价值观上实现从"用人"到"成人"的转变,使学校不仅作为教师的工作职场,更成为其发展的舞台。为此,学校管理需要更好地突出服务性职能,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通过制度变革和文化培育,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3.
英美等国特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统整并特色并重,通过"以特带校"、"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和多样灵活的课程设置,在与其他学校、企业、社区的合作中整合资源、分享经验、提高质量、打造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4.
特色学校是指具有自身独特色彩和风格的学校,它立于“特”,也优于“特”。特色学校的发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新世纪以来,特色学校特有的功能性和教育价值使其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研究新的生长点。发展特色学校要从目标优化、内容优化、系统优化和方法优化的模式出发,立足学校实际、准确定位特色、依托校本教研,紧紧围绕“特色”进行教育改革和学校建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摆脱以往学校管理中统得过死,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促进特色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么,作为身处教育现场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是否可能有自己的研究教育的方式呢?现象学教育研究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现象本质直观的把握方式。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开启了一条面向教育实践的、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整体论是一种关注整体的哲学思想,它既强调整体的“相互关联”,又关注个体的自由和“灵性”。整体论对当今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启示是:从“人”的发展看,教师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与发展;从专业的形成和发展看,教师学习是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整体的、连续的过程;从人的社会学习情境看,教师学习与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同事发展、学校改进以及社区(社会)发展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低速运行的状态下,高职生的就业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走出了一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跨界”,英译crossover,在英文中原意是“转型、转向”的意思,但在诸多领域被翻译作“跨界”,引申含义是“跨界合作”,意思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博采众长,凝聚成自身独特优势,其意义在于改变标准,在于创新,让人类进步的脚步不止。“跨界学习”就是跨越边界的学习。“跨界学习”要求人们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跨界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思路,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学习效果。文章尝试探讨以“跨界学习”的思维和实践推动中学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做法,使教师们走出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瓶颈,持续不断地精进和创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同主题开课”作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得到尝试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学校的“同课题开课”到国际间的“同主题教学比较研究”,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准备过程扣反思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归纳这项活动进展的过程来探索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实践模式,从开展活动的理念,到每个活动环节的特点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梳理和检验,以期形成对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为其他学校开展这类校本研修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