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教师让学生回忆:平常我们到商店购物时需要付出什么?当学生指出“需要付出一定数量的钱”后,教师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钱叫做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 1分的硬币,并闪烁。]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是几分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1分钱上面有大写的“壹”、汉字“分”和小写的数字“1”,表示它是1分钱。 认识2分3分的人民币。(略)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闪烁。]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多少钱?…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3.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4.
肖凯 《四川教育》2000,(10):32-3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和1)教师指出:国庆节的晚上,全国各地都要放焰火庆祝。你想去看一看吗?[多媒体演示:屏幕显现放焰火的情景。]引导学生边看边数:1、2……10。教师指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10”。(板书:的认识”)二、引导探究,教学新课。1.数数。[多媒体演示:庆祝会上,小朋友10人围成一组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数量关系,复习基本解法。 1教师出示下题,先要求学生把题补充完整,再思考下面的问题。 修一条长30干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这类题研究哪些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的复习。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你准备怎样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 在学生列出算式“30÷(30÷10+30÷15)”和“1÷(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  相似文献   

6.
【活动设计】活动(一):猜想引入教师举起一个长方形框架,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捏住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向外拉,将会拉成什么图形?你们能猜出它的面积吗?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教师指出:为了准确地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哪一个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此引入新课。活动(二):猜测公式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方格图(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放在方格图中去。教师指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祖冲之头像。 师:在1000多年前,世界数学界出现了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对人类的贡献就是对圆的周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圆周长的计算。(板书:圆的周长) 二、教学新课 (一)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周长。 1,复习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请大家拿出一个圆,用手摸一摸,感知一下圆的周长。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圆的周长?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多媒体演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存在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就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换一种说法”的训练,即改变关键句的叙述方式,转换成其它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比较,从而系统地掌握知识。我们把这称为应用题复习中的“变式”教学。例如:教学分数、百分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复习时,先出现应用题:(1)食堂有大米200千克,面粉的重量是大米的114倍;面粉重多少千克?学生练习解答:200×114=250(千克)答:面粉重250千克。这…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时间约占小学数学教学总课时的40%。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除加强平时的教学外,还必须做好期末总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注意“五抓”可大大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一、从情境中抓趣味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把要复习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复习开始时,教师先创设情境“星期天,认真学习了一个星期的小明去公园玩,他来到花坛边,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黄蝴蝶有4只,红蝴蝶有5只。”教师边说边出示图画,让学生根据要求看图列式。…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入学前,一般对于多、少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往往是从直观感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动”了起来:根据课本上的画面设置了动画课件,先分别从屏幕左右俩边依次走出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片段)一、观察比较,揭示特征。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圆柱形铅笔用卷笔刀卷好,用手摸一摸所卷部分,感知这部分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卷笔刀卷过部分的形状与圆柱体是不同的,我们把它叫做责编/钟维礼圆锥体(简称“圆锥”),尖尖的顶点叫做圆锥的顶点,曲面就是圆锥的侧面。2.让学生把纸做的圆锥模型的侧面剪开,观察展开过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教师辅以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3.让学生把一直角三角形沿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观察并想象这一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形状。4.…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五年级的数学课,课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课前教师认真备课,制作了课件。上课后,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投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形象:“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然后说:“福娃们和我们一道复习,你喜欢哪个福娃,就点击哪个福娃,看福娃们出的题目你能否顺利地解决。”于是学生们点击自己喜欢的形象,一道道题目随即出现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动,早上6:00就醒了,你们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时刻的?(学生自由回答)对,钟表是我们用来记时的工具,哪些同学会看钟表上的时刻?(收集反馈信息)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钟面图。学生尝试认识钟面时刻。(1:00、4:00、10:15、4:45)师:这些时刻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自由介绍认识时刻的方法)谁能把钟面上的时刻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学生尝试进行分类。多媒体演示:根据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学生分类后的情况。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看时间的方法,那我们到底…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一)请你照我这样做。师生同做:拿出活动角(重合状),开始旋转角的一条边,使之成锐角、直角、钝角。边做边引导学生思考:旋转成了什么角?(二)拼摆图形,引入“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在活动角的两边上各取一点,使角的两边分别表示一条线段。再让学生增加一根硬纸条,任意和已知角拼成一种图形。(多媒体演示:屏幕上显现出学生拼摆的图形。(见下图))  相似文献   

15.
文芳 《四川教育》2001,(9):23-23
一、复习引入。 师:还记得什么叫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多媒体演示:出示一个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长、宽和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形的相关部分出现“长”、“宽”、“面积”。 教师指出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出屏幕显示的各种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演示:出示校园情境图,重点突出操场是长方形。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它的操场是什么形状?要知道它的面积,采用面积单位去量合适吗? 在学生指出不合适后,教师指出:我们需要知道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方…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教材中有较多的看图认数,看图列式和看图计算等练习,这些都是应用题启蒙教学的好内容。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及早渗透应用题的启蒙教学,重点放在处理好应用题的“部件”与“整体”的多种关系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正确选用单位名称的训练在准备课教学中要告诉学生:笔要一支一支地数,花要一朵一朵地数……再联系解应用题要用到的单位名称画一些实物图,让学生说说单位名称。二、说一句完整话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许宵波 《新疆教育》2013,(15):225-225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授课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那么在复习课中,如何让复习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性”,使数学课更充满活力呢?在此提出几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多媒体演示:人们骑自行车的动画画面,其中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骑起来很别扭。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关于“人们骑自行车”的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要把车轮的形状设计成圆形?能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吗?学生分组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通过实验感知:只有圆形车轮在滚动中才平稳。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吗?多媒体演示:部分显…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点,我认为:教师在教授如何解应用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排除数中的数据、单位名称、叙述方式、问题情景等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组织学生进行“变中抓不变”的应用题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更加直接地触及数学问题的实质,更加深刻地揭示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融会贯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调查分析能力.形成准确的解题技能.应用题的变式练习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正确选用单位名称是初入学儿童学习应用题的难点之一,一些儿童往往用“个”、“只”、“支”来代替其他的一些单位名称。所以,我们在初入学的“准备课”教学中,就应注意教给学生,强调笔要一支一支地数,红旗要一面一面地数,花要一朵一朵地数.鸡、鸭、鹅、兔要一只一只地数。汽车要一辆一辆地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