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职教师资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和在教学实践中把职业分析、技术应用、教育手段融为一体的能力,这需要通过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专门化培养才能实现。为此,建议设立职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开展职教师资的专业化职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行业已经成为专业化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地位日益显现。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特征,决定职教师资更加应该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化发展。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职教师资的专业化能力却显得不足,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亟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和师资队伍培训的体系化。  相似文献   

3.
师资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重要因素.不断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制,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我国职教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领域.近年来,通过实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工程、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一系列举措,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培养制度建设不断加强.但是,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仍然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加强对职教师资培养过程的质量保障和专业化建设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制度建设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已经逐步为教育实践界和理论界所关注。本文针对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职教教师专业化所取得的成绩及所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论述。建议应从严格职教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倡导形成职教教师主体观念、健全职教师资培训制度三个方面促进职教教师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建设背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突破结构单一、系统封闭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独立设置的专门为  相似文献   

6.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学科教学知识作为专业教师的核心知识,对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的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发,首先要了解职教师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路径的特点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开发理实一体、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教师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正面临来自教师教育新改革、职业教育大发展、职教师资高要求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必须打破传统框架,建构新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任务提到前所未有的国家高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及技术技能人才规格提升带来的内在需求。通过梳理我国这类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架构,可以发现其存在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布局尚未定型、项目化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桎梏难以打破、培养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制度化环境有待完善等关键堵点。最后探寻破局之策,包括:以“标准组合拳”的形式为师资培养提供实践性依据;打破资源孤岛,建立互通互融的多元协同培育模式;完善职教教师培训政策保障与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相关研究存在若干问题,当前的研究尚缺乏对整个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研究。为此,应从推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及完善职教教师教育的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构建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从专业化的角度结合中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来探讨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研究的总体趋势,也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职教师资技能的涵义(一)职教师资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基础教育是提高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普及型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理论人才的提高型教育,职业教育是为千百万求职者获得就业本领的应用型教育;训练和开发求职者的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者的职责。职业教育教师如果自身不掌握职业技能,他就不具备职业教师的资格.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技能开发是维持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前提(二)对职教师资技能开发的研究是发展职教的主要措施和重点课题之一,现在,几乎全世界都在研究与经济战略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开发,但对“开发者”…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事业催生的一种新型师范教育类型,承担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重任.面对我国未来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任重而道远,承担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师教育由封闭到开放的过渡、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律、职教师资专业发展、职教师资培养试验示范、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以及职业学校指导和咨询等崭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职教师资"三轴四面"能力体系模型。以能力体系模型为基础,以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层次分明的支架途径和拓展途径,并对每条路径进行细化,列出各种能力发展与有效途径对照表。以期为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信息化高速运转的新时代,人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人才和职业教育息息相关,职业教育也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在新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新作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探索和创新职教师资发展体系,力争让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逐渐走上成熟化、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与大连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大批合格的实用性人才,近期,大连教育学校职教部对大连市农村职教中心师资现状进行了综合调查,摸清了大连市农村职教中心师资底数。 一、师资现状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缺乏 大连市农村职教中心共有专职教师309人,其中专业课教师222人,文化课教师168人;双师型教师57人,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术教育》2007,(12):18-31
教育是闲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键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十五”期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职教师资工作,把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职业教育的"跨界"特点,在强调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如何将教师的实践能力转化为学生的技术技能,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涵,也是职教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这要求高职教师发展应以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统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丰富职业教育学科内涵,加强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厚植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根基;建立高职教育教师专业资格标准,革新高职师资培养方式,健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修正职业回报政策,提升高职教师职业的专业吸引力,营造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氛围,是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抉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力量.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对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国际上的共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职教师资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促使企业参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但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成功需要多方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双师型”教师缺乏已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现状,我校从培养“双技能”职教师资的根本任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职教师资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实行了“双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习新模式,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有了显著提高,凸显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双师型”特色,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惠互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职业教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离不开特色鲜明的职教师资队伍。从19世纪到现在,"跨机构合作"的教师组成模式,国家积极有效干预的培养方式,实践本位的教师要求以及严苛和逐步细化的专业标准,持续推进了德国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保障了职教师资的卓越,为本国经济腾飞和工业4.0战略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这对我国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固有特色要求职教专业课教师必须集学术性、师范性和技术性于一身,偏倚其一或其二,职教教师很难履行教育职责.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STPDS)正是针对传统职教师资培养弊端,回应职业教育要求而提出的,是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旨在通过三方有效合作,为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专业课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