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当代诗坛上少有的童话诗人。他一直在追寻一个高度理想化的童话王国。自然、幻想、童年的记忆和拒绝长大、追求纯粹是顾城固守童真的重要要素。将童话世界作为人生唯一追寻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退出。在追寻的过程中现实与童话不断碰撞,诗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自己亲手构筑的童话迷途。  相似文献   

2.
月亮是一个中国文人反复咏叹的意象,是一个多重象征系统。对月亮意象的哲理性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身价值、家园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的探索过程。文人在不断追寻中实现与月亮平等的对话、“物我合一,”从而使心灵有了归属,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对宇宙本源有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萨利赫通过追寻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在其小说《北迁季节》中建构了流放的母题。主人公穆斯塔法流放的过程就是他寻根的过程,他的流放充斥着重重叠叠的矛盾与冲突。流放的最终结果,表征了萨利赫对"流亡知识分子"作为世界人存在的艰难探索和意识,这与爱德华.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流放的态度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基督教信仰,克尔凯郭尔把人定义为精神。所谓精神,乃是使自我与他者(上帝)关联起来的关系,它具有运动的特性。精神本质的实现以自我否定、脱离直接现实性为前提,而自我否定、脱离直接现实性对于人的生存则必然是一种难以忍受的苦难。然而,人要实现生存的幸福,就必须接受苦难,从而实现人生的超越,成为精神,获得生存的永福。可见,克尔凯郭尔所倡导的乃是一种受难即福的宗教生存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不存在的骑士》作品中的阿季卢尔福和古尔杜鲁是卡尔维诺塑造的两个具有非常意义的人物形象。前者作为一个精神和意志的存在,其活着的过程就是为自我正名、追寻“自我”的过程;后者是一个和不存在的骑士相对应的人,虽有其物质实体,但却缺少自我意志、自我观念,实际上是“一个活着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人”。从存在主义角度,阐释作品的人物,揭示了人被异化和由“非人”转变为人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拉康那里,主体是社会化的主体,婴儿在成长过程中,只有认同社会法规(道德、惯例以及法律等)的制约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镜像阶段"是拉康主体理论的起点,文章从"镜像阶段"入手阐明拉康的主体理论,并以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例,重点探讨人在成为主体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心理因素在其成为主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旨在说明人生是一个不断确立其主体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人与人生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人的知识、智力和发明创造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掌握知识和创造知识,发展智力和发明成果成为人生的追求。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实践性、超越性的统一;人生就是实现既定性和选择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现实性和理想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步摇 《阅读》2014,(43):12-13
<正>有一个博学的人遇见上帝,他生气地问上帝:"我是个博学之士,为什么你不给我成名的机会?"上帝无奈地回答:"你虽然博学,但样样都只尝试了一点,不够深入,所以你用什么去成名呢?"那个人听后便开始苦练钢琴,后来虽然弹得一  相似文献   

9.
狄更斯名作《远大前程》着重反映了社会环境和人的意识行为互为关联的问题,小说主人公从一个纯朴乡村少年到成为沾染恶习的上流社会的绅士,再到最终幻想破灭的过程,体现了幻想的破灭和人生真正意义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对新入校大学生开展入馆教育的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新生的这一年又是他们初入大学生活,因此对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是管理的关键时期,它是一个人人生的新起点,他是大学生涯的重要阶段。当他们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时刻起我们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们那将面临全新的同学,全新的学习环境,全新的生活,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大学新生的入馆教育、引导工作也就成为图书馆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生在接受教育,文化,素质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丰富自己。使他们在大学生涯中更加快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人是什么,克尔凯郭尔基于基督教信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人是精神。在他看来,精神是自我,而自我就是将自身与自身关联起来的一种关系。单个的个人是他所要建立的理想人格,其所形成的精神,乃是人自己在自我意识的参与下,在他者的主动介入下建立自身与他者的关联并保持这种关联。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他者即是上帝,而人的本质就是对上帝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综观基督教的道德原则,爱无疑为统摄一切观念的核心与总纲。基督教中爱的观念中包含两个层面:上帝之爱与人之爱。人类应与上帝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爱上帝、爱他人,完成人与上帝之复和。  相似文献   

13.
克尔凯郭尔作为一位宗教生存伦理学家,他继承发展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念并使之扩大为一种生存的意识,即绝望,从而使罪与具体的个人生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他这里,绝望成为罪,这种罪是个人犯下的,是个体原罪,而要走出绝望、实现救赎的途径,就是要走向上帝,接受基督信仰。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的神性属性,到政治的工具属性,凸显出了个体主体性自由获得过程当中蕴含着的线性要素,而老、庄哲学当中的系统的、非"巨大主义"的世界观也为非神性统摄下的现代化生活提供了最优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人用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保存住了人的尊严,人的主体性自由在这样的反思中获得了与上帝存在同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自然灾害会导致经受这种自然灾害的民族对其产生畏惧,并逐渐形成一种灾害的文化记忆,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一个民族产生相关信仰或崇拜的因素之一。蒙古民族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区,它们和曾经生活在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一样,都是以游牧作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单一和自然环境的脆弱,使他们的经济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狼灾和雷灾是影响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灾害,因此这也成为蒙古民族及一些北方民族对狼和雷产生崇拜与禁忌的因素之一,在这一点成因上与其他民族是很相仿的。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并形成了自身庞大的"民"。文章主要分析并概括了这一"民"的群体性特征,即泛群性、先赋分群性和性别群倾性。  相似文献   

17.
《约拿书》虽然篇幅短小,却曲折生动,悬念迭起。而其中的悬念并非一般作家所通用的艺术技巧,它是一种"程度低的悬念",是受圣经叙事模式限制的悬念。文中一系列悬念所展现的约拿与那些以传达上帝旨意为目的的传统先知不同,是一位敢于反抗权威,能够坚持自己立场,具有鲜明反叛精神的先知,而文中的上帝亦不再是往日面对叛逆人群的愤怒形象,而是一位循循善诱、谦谦可亲的长者,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民族神特质,成为一位彻底的世界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人类的一种内心尺度,凌驾于人类的整个人性当中。是随着周围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不可逆转的。随着中西方文化长期形成的差异,中国人与希腊人的价值观自然各不相同,由此造成了其对神明向往的不同。中国神话中的神是高高在上的,不可亲近的,这可能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皇权统治有关;而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人性化的,相对自由放纵,这可能与古希腊盛行的民主理念有直接关系。本文通过追溯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探讨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买地券是中国古代亡者向神灵买地的契约凭证,具有很强的民间宗教色彩。通过对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时期江西的民间信仰和丧葬习俗,丰富史学研究的成果。海棠花馆藏新出土江西地区买地券共36块,为宋元时期,出土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抚州、洪州等,按其功能分为买地类、告神类、志券合一类三大类型,揭示了宋元时期买地券逐渐走向志券合一的过程,为宋元行政区划、江西地区道教信仰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使学界对这批新出土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