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芬翠 《农村教育》2007,(10):57-57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的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无障碍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的心态发展、能力发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沟通等不存在任何障碍。一、“教”“学”关系无障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也是新课程的内在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教师强化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二、“教”“学”心态无障碍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摒弃过于注重知识讲授、书本知识和学…  相似文献   

5.
刘慧慧 《江苏教育》2022,(16):45-48
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觉察他们的内隐心理,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在咨询过程中“洞察”学生的内隐心理,对学生进行透彻分析;在课堂上“看见”学生的内隐心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在聊天中“意识”到学生的内隐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觉察。  相似文献   

6.
姜华 《现代教学》2014,(1):45-46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丰富情感生活的个体,彼此因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和评价而形成特定的情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有助于构建温馨校园,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小升初”以及“择校”带来的升学压力,使许多教师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重学科轻学生,导致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倦怠,师生关系日渐疏远。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提出数学教学的“六标”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教学与评价都离不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作指导,因此制定好目标是极为重要的:1.教师可以认真思考要帮助学生去实现变化的问题;2.帮助教师确定学生适当的位置;3.有助于挑选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方法、材料与经验;4.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明确目标,有助于配合教师为达标努力,便于检查,对自己有适当的评价,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二、功能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议论,尝试活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 ,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 ,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 ,形成科学态度 ,学会科学方法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学习方法 ,由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教师对学生的“教”改变为指导学生的“导” ;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探究索取知识 ;由单纯追求书本知识改变为开放性学习 ,多渠道获取知识并重视知识应用。一…  相似文献   

9.
"学习场"的生成与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责在于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生成有助于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场”。它要求转换教师角色,形成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促进学生的自立与人格成长。“学校教育”的作为,归根结底是旨在“无需教育”。学生不再需要接受学校教育了、自立了,这正是教育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与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学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的学校观念文化,努力创设有助于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制度文化,在学校组织中,大力倡导“进取、合作、创新”的行为准则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转变角色,甘做“听众”,把更多的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做严谨的“示范者”: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和严谨;教师要做恰当的“点拨者”:只有“点拨”适当,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要做智慧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勤于阅读,善于捕捉。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数学认知任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一滑而过”。造成这种教学滑过现象的主要原因体现在:高水平认知参与的问题被简单化和常规化;教师忽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教师设置了不适当的认知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且持续地思考。因此,高水平数学认知任务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需要学生的认知努力和认知焦虑,同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适时提供教学“脚手架”。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师的问与前一个学生的答之间的关系"和"问题的内涵分析与学生课堂达成度之间的关系"来检测的。有效倾听有助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对所教的学生深入了解;有助于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助于教师为继续执行或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各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对单元的解构有助于教师突破碎片化的单课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摆脱繁杂知识点的“困扰”,从而围绕单元核心观点开展整体教学。显然,这种单元式教学能够助力“教”与“学”的双重突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1]。基于此,笔者将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为例,从解读单元结构、萃取教学立意、明确单元目标、分解课时目标四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激活对话欲望;积极参与对话;开拓对话空间;创设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堂又称为“课堂社会”,以人际关系为基本特征,相对其他教学活动,体育课的活动面更广,环境也更轻松,有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适于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扮演教师的角色外,还应该扮演学生的朋友角色,把握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教师将这种良好的情感联系运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词典     
发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 发现的主体是学生;发现的过程主要是一种“再发现”过程发现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和巩固知识教育词典 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的观点是由“终身教育”的概念引申而来的。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在《论终身教…  相似文献   

18.
“作业本交流法”教学尝试○程兴礼(江苏省东海县驼峰二中)教学交流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边活动,它有助于师生在教学中共同提高。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坚持使用“作业本交流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所谓“作业本交流法”,即教师、学生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阅读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实施“个性化”的阅读?策略一平等对话———个性化阅读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形成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绝对权威、学生被动接受的不平等师生关系,阻碍了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沟通,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标准》)“对话”,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成为现实,使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得以改善;“对话”,使教师成为学生中的“…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了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语文课程目标将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语文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的过程。其主体包括作为“主要主体”的语文教师、作为“次要主体”的学生和作为“辅助主体”的家长及其他学科教师等。其客体并不是各类课程资源本身,而是课程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有效整合语文课程资源的主客体,有助于教师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