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堂 《编辑学报》2018,30(3):251-252
知识付费为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转型中要突破传统出版的盈利模式,在知识服务中探索知识付费模式;参照出版业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成功案例探讨出版业尤其是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及知识付费模式,并指出实现知识付费的条件;科技期刊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依照互联网的用户特点实现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将成为科技期刊新的盈利模式,并将成为新的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2.
王欢 《今传媒》2020,28(1):36-38
在知识付费成为互联网行业新风口的当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本身概念的分析可知,其内在动力源于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巨大需求,此“知识”应为独特稀缺知识;其内在路径决定知识服务相较知识生产的优势地位,此“付费”主要针对知识服务。得出知识付费的实质为服务付费这一结论,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知识付费的内涵,界定知识付费的概念;更清晰地梳理知识付费的规律,认定知识付费的症结;更精准地突破知识付费的困境,实现知识付费的升级。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知识需求强劲,并具有终身学习、跨界通识学习、碎片时间学习等特征。知识付费是人们为满足知识需求并直接付费的新模式,是知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的升级。当前,知识服务模式以音频为主要媒介,较好地满足了服务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促成了“知识付费”的新可能,国内知识付费平台随之兴起,专业出版社应该抓住互联网知识付费契机,通过“借势”“造势”等多元化手段,搭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层次知识服务场景,探索并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付费模式,为扩展自身传播及盈利空间做出新尝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知识供给、付费模式、版权保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知识付费产业迅猛发展.从性质上分析,当前知识付费模式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符号的、以音频为介质的知识服务.出版业由于认识的误区、思维的惰性、行为的惯性等原因,对知识付费模式不够重视.出版企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音频出版和知识服务,推动知识付费产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肖叶飞 《编辑之友》2023,(1):88-92+109
知识付费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有关知识、信息、经验、技术等付费的服务经济,也是知识分享与知识变现的共享经济。知识付费包括知识社区问答、大众化知识付费、垂直化知识付费、在线教育、社群阅读、工具型知识付费平台等不同类型,构建了按次付费、订阅、广告、悬赏、打赏、会员制等商业模式。知识付费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在内容建设、平台服务、版权保护等方面逐步完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付费知识服务在中国兴起,如何理解知识服务颇具原创性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成为重要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付费订阅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思考这款产品的传播逻辑、商业逻辑和产品逻辑,试图揭示优质知识付费产品的必备要素,并进一步厘清知识服务兴起背景下,传媒、出版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棣 《出版广角》2018,(7):19-21
2016—2017年,互联网领域知识服务付费模式异军突起,创造了5000万付费人次和近150亿元的市场份额.涌现"得到""知乎"等一批优秀知识服务企业.出版业作为知识服务领域的正规军,积极结合互联网最新技术与思维,在近年筹备和建设了很多符合出版业特点和优势的知识服务项目.作者结合直接参与的多家出版相关机构的知识服务项目,探讨如何利用专业出版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能创造更高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知识服务融合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玄 《中国出版》2022,(20):60-62
近年来,知识付费让内容价值凸显,一些出版社大力发展知识付费服务,通过建设自有平台或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方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探索知识付费服务新业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生产能力强但运营能力不足、自有平台具有专业性但缺乏交互性、研发资金和专业人才不足、优质版权储备不足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出版社可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推动知识服务应用落地、着力构建版权库和出版资源库、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差异化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而提升专业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实施路径,实现由出版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转型,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孙建红 《出版广角》2018,(11):39-41
文章通过梳理知识付费的发展节点,分析知识付费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知识付费平台由知识付费向知识服务领域的转型案例,探索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付费问答平台是知识付费模式的典型代表。着重介绍国内付费问答平台的发展现状,逻辑分析知识付费模式的知识交易流程和分享过程,将知识付费模式与其他知识分享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知识付费模式的优势和问题,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付费经济模式的兴起,以"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为自身使命的图书馆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知识付费平台和图书馆虽然都在提供知识服务,但是两者在服务动机、知识生产、目标用户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图书馆应当在知识付费经济环境下发挥知识保障、知识评价、知识传承和知识经济孵化助推四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繁荣和移动支付渠道的便捷,促使互联网市场衍生出付费型知识分享业务,知识需求者付费获取知识供给者在某领域的经验或见解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主要趋势。对于涌现出的众多付费型知识分享平台,按照内容呈现形式和内容提供者来源将其划分为6类,并对其平台定位、运营模式、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冯红霞 《传媒》2018,(12):70-72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共享经济兴起,知识付费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付费理念发展中得以成熟.当前,知识付费分为知识下载、专栏收费、直播打赏、问答收费等模式.从盈利模式看,又可以分为内容收费、收费分成、项目佣金、会员费、广告费、线下服务收费等.但是,知识付费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明确、单一且成本较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许图 《传媒》2021,(15):71-73
泛娱乐时代,音频行业已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风向标.喜马拉雅作为音频行业的代表,从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到对用户体验的优化,再到用户购买和用户陪伴,对用户行为做到了精准把握,成为互联网音频知识付费的典型.本文认为,互联网音频知识付费本质上就是一场"心理战",能够符合用户的学习特质、阅读习惯和消费心理的产品必将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付费的知识服务日渐兴起.然而作为传统知识产品的提供者,我国出版企业在知识服务创新发展中却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的关键在于没有改变对产品运营和产业运行机制的固有认知.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回到用户的真实情境、知识产品服务化以及遵循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7.
耿海英 《出版广角》2019,(20):38-40
知识付费经历了从产生到爆发的野蛮生长阶段之后,逐渐进入精耕细作、趋于理性的行业变革期。在此期间,其正在脱离盲目扩张、良莠不齐、服务滞后的单纯互联网概念阶段,进入聚焦用户刚需,客观评价知识产品和服务效果的行业阶段。知识付费的新升级必然回归到让用户获得真正有效的学习效果上,即解决用户对“知识”的真实需求与“付费”的使用满足。而传统出版社凭借“知识体系化”的内容优势、“专业把关”的权威优势、“版权积累”的生态优势,通过数字出版转型的模式构建与路径创新,将为自身开拓更为广阔的传播及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的精神消费需求逐渐增强,付费意识与习惯日渐养成,加之移动智能设备、在线便捷支付的普及,使知识付费成为新的风口.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激励优质内容生产,因此对出版业等内容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文章基于对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进一步探索出版业在知识付费风口下的发展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2016年可以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市场上深耕内容生产的平台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喜马拉雅、知乎、豆瓣、得到、分答等APP的知识付费应用分发数据明显增长,其中的5家知识付费平台同比增长率均达到50%以上。知识付费引发互联网消费市场格局改变,它不同于技术驱动的风口,更多表现出人们消费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剖析知识付费与传统出版业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指出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绝佳机遇.出版机构应以知识付费产品为切入点,探索知识内容呈现和传播的创新,在有效规避并解决知识付费短板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做到三个方面的坚守与创新:产业定位是服务而非产品,关键业务是传播而非售卖,核心价值是创造时间而非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