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王立新  张庆林 《教师》2008,(8):113-117
以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HMHS)作为测量工具,随机调查了西昌地区1716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彝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8.8%,但51.6%是轻度心理问题;(2)彝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3)女中学生比男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及学习压力感等心理问题症状;(4)城镇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乡村中学学生;(5)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优于初中学生的心理水平,除毕业年级外,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随年级升高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并与城市初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只有4.5%的农村初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2.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与年级的差异,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初二、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严重;3.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城市初中学生好,但在人际关系敏感与抑郁二因子没有显差异;4.不管是城市或农村.初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增多的趋势,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才和学校稳定,为了了解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院心理健康教研室对2001级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量,有48.6%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余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567名不同层次的高考生(尖子生、中等生、落榜生)为时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考生的近视状况,三个层次的近视比例分别为83.6%、81.3%、84.2%,总体为82.7%。男生近视率为79.2%,女生近视率为86.2%,男生比女生低7个百分点;独生子女的近视率为79.7%,非独生子女的近视率为85.7%,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低6个百分点;男女生的近视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lt;0.05);城镇与农村、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理科之间的近视情况都无显著差异(P&;gt;0.05)。  相似文献   

5.
马艳华 《辅导员》2009,(22):57-58
目前学生中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问题。据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学生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3%;上海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学生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20.2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这些事例和数据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环节。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环境的变化,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运动比其他学科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能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起到疏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据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学生调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占16.53%;上海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国家教委对全国12.6万学生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20.2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但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对学生早期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山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中山市各级各类学校262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53.69%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是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焦虑异常在各学段学生中都比较突出,初中阶段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比例远高于高中生和小学生;男女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建议: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系统化、系列化和科学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科研促发展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5年,是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学校、丽水市教育科研基地、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近几年,学校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职校学生心理特点,开设了心理辅导课,优化学生心理品质;通过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评价北京16所高校近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34.4%的大学生息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的64.4%。1997年11月,在对我国27所全国示范性高工专建设学校之一的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进行的心理问题调查中发现,72%的学生经常有或总有烦恼。具体如下:调查学生人数1854名,其中男生1316名,女生538名。65%的学生身体健康并极少有身体不适和感染常见疾病,但只有25.4%的学生总是充满朝气,59%的学生或抑郁、或羞怯而不能保持心情开朗;32.4%的学生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而焦虑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喀什地区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情况进行实际调查,选取伽师县X民族中学为样本,针对目前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了解其存在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设备匮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严重曲解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设备、引导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编自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河南省11所学校的1413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用SPSS13.0分析数据,经检验后表示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结果发现在总均分上轻度以上检出率为44.73%,在各因子上存在中度以上问题的比例约为5%-17%,存在严重问题最多的是学习压力感、焦虑因子;在任一因子上中度以上检出率为41.97%,高中学生比例最多达49.61%;高中生与初中生在除强迫症状因子以外的其他各因子上都存在均值差异显著,其中适应不良、抑郁因子的均值差异最大;学习成绩越低。心理问题越多。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天津教育》2021,(6):177-178
中学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内心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父母陪伴的缺失、同学的不公平对待,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西部农村地区中学留守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阐述了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笔者对山东省日照市的七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了解较少,学生的心理存在健康隐患,其中人际交往和沟通、恋爱问题成最大隐患,需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帮助,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通过对我校08级一学生连续两年的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指出儿时家庭教育的缺失对性格、人格的形成的影响,导致了中职学生在青春期过程中的困扰心理问题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加地显著,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6%;高职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心理困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人格健康的总体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运用UPI对2009级新生3965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性别、生源比较分析。结果:一类学生16.69%,二类学生26.48%;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对口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统招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适应问题、环境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大、人际敏感、自信不足、有强迫意向。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北师大附中高中二年级全体女生为期四个月的实验调查研究 ,结果发现 ,在中学开展女生健美操课具有普通体育课无法达到的锻炼意义。健美操课对女生身体素质乃至形体影响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贵州省贫困地区346名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贫困地区中学青年教师心理有问题的占21.9%,男、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年龄差异不明显。应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意识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