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Android系统占据智能移动终端市场81.9%的份额,预计还会持续增长.同时,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应用日益增多,Android恶意应用程序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向信息流的针对Android隐私泄漏类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反编译应用程序,分析配置文件中的权限申明;基于隐私点数据集构建隐私数据有向信息流模型;通过在信息流模型中对隐私点的跟踪分析,检测隐私数据是否被发送出去而导致信息泄漏.该方法在对Android第三方市场的7 985个应用程序检测中,发现357个恶意应用.通过实验方式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Android隐私泄露类恶意应用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制检测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构建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用来存储注册文档和预处理,提出一种基于sif和SCAM结合的文本检测改进算法.对该改进算法进行描述并分析改进后算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现有基于HTML5的跨文档消息机制的安全性,指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跨文档消息传递方案SafePM.SafePM引入消息安全规则白名单,通过双向检测机制实现对消息收发的完全控制,通过消息内容安全控制机制消除内容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加入自动安全检测以及安全规则隐藏等机制,从而防止消息泄露和篡改,减少跨站脚本执行的风险,实现安全的跨文档消息传递.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文档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了借网络硬盘实现小范围文档管理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利用dropbox实现专业内文档的文档同步、操作便捷、版本控制。最后,提出了一些对高职院校文档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实体行为可信性的主观角度出发,针对传统主观逻辑理论没有考虑主观评测结果随时间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对主观逻辑理论进行动态化多维扩展的思想,将传统的二维观点空间扩展为多维动态观点空间.在综合考虑实体行为的声誉和风险的基础上构建起实体可信度评价体系,提出一个基于主观逻辑扩展的实体行为动态可信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体恶意行为的反应更加灵敏,检测更加准确,抑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作者姓名歧义问题,提出基于特征编码和图嵌入的作者姓名消歧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word2vec模型对文档的属性特征进行编码从而构建文档的表征向量,然后采用图自动编码器将文档关系编码至文档向量中,聚类相似文档。为进一步提升聚类结果的准确性,使用图嵌入的方法将文档关系网络和作者关系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引入文档向量,进一步聚集相关文档。该方法同时利用文档的属性特征以及多个关系网络的信息,通过无监督学习的方法寻找文档表征向量,实现良好的姓名消歧效果。在真实作者数据集AMiner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优于目前几个其他基于图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了时间戳协议设计中应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设计时间戳协议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十进制时间戳协议.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需要证明某个文档产生的时间不晚于或不早于某个时间点,这就需要给该类文档加上时间信息,即时间戳  相似文献   

8.
概率潜在语义分析(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PLSA)中通过将文档—单词关系转变成文档—主题—单词关系对文档进行排序、过滤、分类等操作,计算量巨大。文章设计了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的PLSA高效并行方案,对模型系统和训练数据处理以及并行算法加以优化,提出了一种大数据条件下PLSA并行算法,解决了以往数据规模太大难以计算的问题,算法较优化前训练速度有较大提升,具有扩展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实际工作中,Excel文档被广泛使用,但不同的操作系统要求的文档格式各有不同,因此需在不同文档格式之间进行重复性的数据转换.通过Python与xlwt、xlrd模块的结合使用,实现对Excel文档的读写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bI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是由万维网协会(wsc)推出的新一代数据交换标准,可以用于定义web网页上的文档元素和商业文档,同时还可以用于复杂结构数据的表示和传输.介绍了几种基于XML的数据处理技术,分别说明每种技术的原理、处理XML文档的步骤和优缺点.对这几种数据处理技术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攻击最先进的对抗防御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高维特征的图像对抗攻击算法——FB-PGD(feature based projected gradient descent)。该算法通过迭代的方式给待攻击图像添加扰动,使待攻击图像的特征与目标图像的特征相似,从而生成对抗样本。实验部分,在多种数据集和防御模型上,与现存的攻击算法对比,证实了FB-PGD算法不仅在以往的防御方法上攻击性能优异,同时在最先进的两个防御方法上,攻击成功率较常见的攻击方法提升超过20 % 。因此,FB-PGD算法可以成为检验防御方法的新基准。  相似文献   

12.
攻防篮板球以及防守综合质量两方面的差距,造成中青队进攻次数和与赛队之间的差距.进攻中的失误偏多,减少了完整进攻次数,技术能力和配合水平的低下,使得进攻的成功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内线得分的优势由于技术能力上的差距而难以体现,突破投篮得分的比重太低,使得得分手段和得分区域上呈现出一种不均衡.个人机动进攻比重太高,小组配合进攻和全队战术进攻的比重不足.造成进攻方式结构上的不合理,最终难以构筑其强有力的整体攻势.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排队论的DoS攻防绩效评估方法. 针对不同种类DoS攻防手段建立了统一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计算方法,基于排队论方法分别建立评估模型,对UDP Flood和SYN Flood攻击的绩效进行不包含主观因素的定量评估,分析不同攻击手段和强度的有效性. 针对典型DoS攻防场景,利用网络仿真工具进行模拟,通过实验与模型推导结果对比验证了排队论模型的合理性,并阐述了此方法在不同类型DoS攻防手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第27~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若干技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所参加比赛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中的技术指标与比赛胜负都呈显著相关,分别是助攻、2分命中率、篮板和抢断;两届奥运会相比虽在进攻效率和进攻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总体指标上只有前场篮板和助攻方面有显著变化而助攻变得更差。应加强中国球员身体和技术的高强度攻守对抗训练;提高个人防守的攻击性、整体的协同性;注重外线球员的培养;提高攻守转换速度;加强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交流,借鉴欧美先进经验办好国内联赛,提高CBA联赛的对抗程度和比赛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21世纪体育院系大学生培养就业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体育院、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低,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状况,提出培养体育院、系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的问题。章采用献资料,比较分析法,对目前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现状,就业意识培养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述。结果表明,对体育院、系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是适应新世纪人才市场的需要,对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Levenberg-Marquardt(LM)拟合等算法在心率估计中存在稳定性差、精准度低等现状,在分析77 GHz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的心率估计算法。首先,该算法通过速度-距离谱图识别被测人体,通过仿真实验获得心跳区间50~120次/min对应的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PE)区间为[0.31,0.44]。然后,提出PE心跳信号区间筛选方法消除微运动信号中的干扰和噪声。通过峰值检测算法实现心率的精准估计。最后邀请30位志愿者进行实验,并从稳定性、准确性和估计误差3方面分别对本文提出的算法、FFT算法和LM拟合算法进行评估和比较。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的稳定性和估计误差的综合评估指标最优,准确率为98.30%。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密码模块API的形式化验证,提出一种基于项重写形式化模型的检测算法. 该算法利用符号化及广度优先搜索方法,使用项重写规则对敌手的初始知识集不断进行匹配和扩展,直到找到攻击路径或者搜索完状态空间. 以密码模块API标准PKCS#11为例具体实现了该检测算法,通过5个实验完成了对PKCS#11对称密钥管理部分API的形式化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针对PKCS#11的攻击,并找到一个新的攻击序列.  相似文献   

18.
篮球比赛进攻速度与进攻成功率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篮球比赛进攻速度与进攻成功率辩证关系的研究,发现随着进攻速度的由快到慢,进攻成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进攻成功率在下降过程中,处在阵地进攻的范围,成功率有两次回升。比赛要求,战略上速战速决;战术上快慢结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排进攻战术包括用立体进攻和后排强攻.对我国2001-2002年度甲A女排联赛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高于前排进攻战术的组成率;后排进攻战术中,立体进攻战术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快攻掩护攻的直接扣死率,后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高于前排强攻的直接扣死率;而我国甲A女排后排进攻战术的使用率却远低于世界女排强队.提高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率与战术质量,是提高我国甲A女排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