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的纠错,教师的作用重要的不是讲解,而是引导.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从下列三方面入手:1.纠错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2.纠错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纠错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2009年至2013年《中小学数学》曾有多篇文章探讨与多边形相关的结论的反例构造,笔者认真进行阅读,受益匪浅.遗憾的是,这些文章探讨了反例的作法,没有谈及教学.王晓峰在《例谈几何反例的构造》(2013年第4期)中写到“对于反例的构造学生深感困难,对教师的或辅导书的参考答案多有一种帽子戏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通报》2003(1)文[1]逆用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及均值不等式111()nminmiimiaan=-=、《中学数学教学》(安徽)2003(3)文[2]利用均值不等式2(,)xyxyxyR 澄分别巧妙地证明了一类分式不等式,读后颇受启发.笔者发现,如果通过构造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不等式||||||mnmn祝uvvuvv证明这类不等式更加方便快捷. 为应用方便,我们把不等式||||||mnmn祝uvvuvv写成222||||/||(0)mmnnn坠uvuvvvvv(*)证明时只要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构造适当的向量,再利用不等式(*)即可获证.文[1]、[2]中的所有例题及练习都可以用此法证明. 例1 (文[1]例1) 已知12,,,…  相似文献   

4.
再谈中点     
正笔者曾在贵刊2010年第7期发表《由中点我们能联想到什么》一文,文章以两道中考压轴题为例,介绍了中点的四种用法,今再补充两种用法.以飨读者.一、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河北省中考题)在图1(1)~图1(3)中,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O,∠1=∠2=45°,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Cantor集是《实变函数论》中的一个极其著名的集合,它常用于构造各种重要反例的基础,研究其原因就是它的结构奇特.下面将Cantor集的构造方法拓广,可以得到一类集合,下面称之为Cantor型集,它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Cantor型集的构造对于任意的数r∈(0,1/3),第一次从闭区间[0,1]中挖去一个以1/2为中心,长度为r的开  相似文献   

6.
正1问题的提出笔者设计和执教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浙教版》八年级上),在备课中始终无法理解构造法,更不明白编者为何要在八年级上将构造法纳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因为笔者觉得用勾股定理证明一目了然,没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后来仔细钻研教材,才逐渐弄明白了构造法.所谓构造法即构造性解题方法,它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数学元素为元件,数学关系为框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1998年第5期刊登的文章《纠正一个流传多年的错误》很受启发。笔者赞同文章对错误原因的分析:没有考虑公比q的取值,由q^n 1=,n(n 1)不能得出q=[n(n 1)]^1/n 1,但其纠错并没有直接从错误的原因入手。至使解答过程较繁,结论条理也不很清晰.本文将直将从q的取值入手,给出另一种纠错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第10期陈林香老师《求解线段最值问题的常用方法》中,提供了运用构造三角形求线段最值问题的方法,笔者也提供一种构造辅助圆求解线段最值的方法,供参考.模型如图1(1)与图1(2),求点A到圆上各点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如图1(1),点A到⊙O的最大距离为AC,最小距离为AB.如图1(2),点A到⊙O的最大距离为AC,  相似文献   

9.
在本刊2011年第4期刊登了《生成性课程资源让课堂绽放精彩》(一文以下简称《生》文).笔者细细阅读,大感精彩,深受启发.笔者同时介绍给同组的好多教师看了这篇文章,他们都说《生》文中的例1写得好,也都感叹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这样的问题.笔者今年也刚好教高一,就将例1拿到课堂上去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校市级课题《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中数学纠错模式研究》中,我们重点分析研究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错误的类型及形成原因,调查研究本地区高中数学纠错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本地区高中学生自我纠错、合作纠错的现状,探索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中数学纠错的基本模式.通过优秀纠错案例的积累,形成了一些理性思考,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就高考阅卷中反映的问题来看,由于答题的不规范,导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失分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93年1期《构造数学表法解题一则》一文证明了:C_n~1 2C_n~2 3C_n~3 … nC_n~m=n·2~(n-1).笔者认为原数表构造得复杂了点,不便于计算,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2.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32页编写了这样一道例题(原文抄录如下): 例3修建一个半径是30m的圆形鱼池,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S=πr2 =3.14×302 =3.14×900 =2826 答:它的占地面积是2826m2. 笔者在教学前端研究教材时,分析了该例题所在的《圆的面积》这章内容:例1通过估、数等直观操作,感知半径是r的圆的面积是边长为r的正方形的面积的3倍多一些;例2在例1的基础上,通过分圆与拼近似平行四边形,运用转化、极限的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例3是直接应用S=πr2解决实际问题(后略).可见,该例题编写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根据题意,求鱼池的占地面积应该是准确值;解题过程从S=πr2到3.14×302这步是用等号连接且得数没有带单位;此三处经过反复推敲、思考、研究,笔者认为欠妥,现提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新课标对合作学习的大力倡导,学生作业"互助纠错"的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互助纠错做得好,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精神;若做得不好,则会知识不实、互抄作业、形成弊病。基于此,笔者针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互助纠错的情况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一、当前"互助纠错"之现状1.主要的形成方式有两种第一,教师指定。教师基于对学生学力水平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研读了《一个组合问题的解法》(《数学通报》2007.1)后,发现了一个恒等式,现介绍如下. 例题在某次数学测试中,学号为i(i=1,2,3,…,r)的r位同学的考试成绩为f(i)∈{1,2,…,n-1,n},且满足f(1)≤f(2)≤…≤f(r-1)≤f(r),求这r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的种数. 解法一:设f(1),f(2),…,f(r-1),f(r)为从{1,2,…,n-1,n}中取出的一组数,且满足f(1)≤f(2)≤…≤f(r-1)≤f(r),令f'(1)=f(1),f'(2)=f(2)+1,f'(3)=f(3)+2,…,f'(r)=f(r)+r-1,则两组数f(1),f(2),…,f(r-1),f(r)与f'(1),f'(2),…,f'(r-1),f'(r)之间一一对应,且f'(1),f'(2),…,f'(r-1),f'(r)中任意两个数不相等,为普通组合,所以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有Crn+r-1种.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快速扩张期,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在课堂小结阶段带领学生一起示错、析错、纠错,能使学生重新审视学习内容,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因此纠错型小结能使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和领悟,提升数学素养.笔者以苏科版数学教材内容为例,谈谈纠错型小结的设计与思考.一、总结归纳,在示错中纠错课堂小结的功能之一,就是将学生当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归纳式小结的设置避免了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进  相似文献   

16.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为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学生在解题中可能会犯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这些恰恰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结合波利亚的解题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错解加以分析并纠正:第一,在纠错中弄清问题,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意识;第二,在纠错中拟定计划,促使学生增强解题策略意识;第三,在纠错中回顾,促使学生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学习中主动纠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学习形式真正将纠错与巩固、专研与思考结合在一起,夯实基础,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畅游中游刃有余.让及时纠错成为一种习惯,让主动纠错成为一种品格,让高效畅游成为一种享受.这是笔者在课题"基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高中数学纠错模式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林桥 《物理教师》2005,26(3):34-34
读了《物理教师》2 0 0 4年第 1期上丁岳林老师的《一道电磁感应难题的图像巧解》一文 (下称丁文 )后 ,很有启发 ,感触颇深 .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也碰到过此题 ,除了像《丁文》中通过构造v -t图、F -t图 ,利用v -t图、F -t图与坐标轴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结合动量定理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堂提问不仅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也能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和反馈纠错的机会;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以《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为例,分析了问题设计和问题使用方面的误区,并从为何问、问何人、问什么、如何问、何时问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在纠错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对于错误纠正(error correction)已有不少研究,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犯错看成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掌握必要的纠错策略,处理好这一矛盾.常用的纠错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