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刘景武 《河北教育》2010,(11):39-3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众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是什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在校本课程实施遇到困难、困惑该怎么办?这是每位基层校长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Linda 《母婴世界》2014,(1):68-70
参加产前培训班,你是为了什么?做准备?拿证明?还是淘奖品?不管哪样。它是我们“好孕”路上的“必修课”。中国式的产前课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大洋彼岸的产期课程是怎样的呢?和我们的课程有何不同?今天。身在美国的L1nda将与我们分享美国的多元产前课。  相似文献   

3.
课程本质论     
课程的本质是经验。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有三:课程是实体吗?课程有本质吗?课程的本质可以认识吗?课程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叉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整合中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是参与课程整合的“课程”?还是支持课程整合的“媒体”?本文就信息技术及其课程的“课程”和“媒体”的“二重性”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在变革中,简单的理论遭遇到复杂的实践,但复杂的实践却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疑问:我们是否缺失了一些共识的前提?基础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它与高等教育、专门化教育、精英教育是什么关系?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有什么联系或关系?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和借鉴如何理解?变革的基础条件和跨跃式发展的关系如何协调?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合适性如何理解?这都是实践中存在着的问题,也应该是有相对共识的前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狭义的课程意识,即指教师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其主要包含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一线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对于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是生成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杜威课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威的课程论是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的。基于此,人们常常将其“经验”概念理解为直接经验,认为其课程论是排斥系统知识、贬低间接经验的,是与以系统知识(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论水火不容的。这种认识流传甚广。本文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因为杜威课程理论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是:杜威变革传统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其变革走了多远?他反对讲授系统知识吗?他怎样处理个体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的关系?他是在何种条件下主张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论的?他的课程论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 一、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变革的动因在…  相似文献   

9.
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合理有效的素描基础教学,应建立在对学生、对专业课程、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素描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课程改革如何紧紧围绕市场与学生展开?课程结业后学生能否具有独立的实践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素描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师的发展与课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博士: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教师发展.为什么在这里又提出课程发展呢?我们是想与大家一起思考:一是把教师发展与课程发展放到一起来讨论的意义;二是在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问题有哪些?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是,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角色是什么?预设或者生成的课程在实施中的实质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究竟怎样看待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辩证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通用技术课程正在各实验区稳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通用技术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把握不同版本的教材?通用技术课程应倡导什么样的教学?学校又该如何提高课程的执行力?这些都是通用技术课程实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对以上问题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13.
陶钧 《考试周刊》2011,(45):140-141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通过这几年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作者发现实训课程的评价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实训课程中,教师起的作用都是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操作,所以有的教师就以指导来代替评价。那么实训课程究竟还要不要评价?如何评价?怎么评价?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进行教师课程理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要首先明确几个基础问题:何谓课程理解?为什么进行课程理解?教师要理解什么?如何进行课程理解?课程理解就是课程理解者与课程相遇时,在特定时空中相互作用,彼此对话、交流,从而共生意义的活动。教师进行课程理解是其认识的需要、有效工作的需要,也是进行意义生活的需要。教师理解课程,要理解课程的定义,理解实际课程的内容、形态与结构关系,还要把握整体的课程场域。教师进行课程理解可以采用返回原始与初衷、视域融合、实践、反省与交流等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师的课程理解是一个连续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一次的理解都是暂时的,而理解活动却是恒久的。  相似文献   

15.
<正>课程学习是研究生生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之一,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有哪些经验方法?哪类课程很重要?科研与课程学习二者如何平衡?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7位优秀学子,根据自身实践给出了参考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打开眼界。很多农村教师就说没有课程资源,城市薄弱学校也说自己没有课程资源。那么农村是否真的没有课程资源呢?有了课程资源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吗?真正的语文课程资源究竟是什么?该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上好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建设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是电大远程教育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教师通过它把信患传递出去。电大教师如何制作网络课程?制作网络课程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制作网络课程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摆在网络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83,自引:5,他引:83  
我国已进入了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这次改革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①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②如何面对学生学习准备不足的状况?思路是突出普通文化课程的服务性;③如何克服学分制所面临的困境?思路是全面推行职业生涯指导;④如何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其超负荷的工作量之间的矛盾?思路是建立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以课程为抓手来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策略、方法、内容有哪些?课程校本化有哪些真正的质量增长点?如何解答以上这些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我们以为,课程领导不仅需要校长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更需要全校师生特别是教师群体的积极参与与智慧共享。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建设的起点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学校对校本教研的理解过于简单和狭镒?还是校本课程的选题存在过于理论化的倾向?校本课程建设的起点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