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过去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上升为“要给学生一碗水,  相似文献   

2.
水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物质。提起水,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如果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有十碗水甚至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应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思考一下,又会想到“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还得有一溪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库应从“一桶水”变为“一溪水”,源源不绝,这说明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再深入思考一下,教师又会想到“与其给学生饮水术,不如给他们寻水术”,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相似文献   

3.
张国伟 《现代语文》2007,(10):104-104,67
语文教师的知识,是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那么,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如何科学地建构其知识结构?本文将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素兰 《考试周刊》2012,(62):58-58
过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后来人们又说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把学生当成水罐子,只强调接受,没有重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更何况那是一桶死水,是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那么教师该有多少水呢?是一池水还是一条河,或是其他的呢?本文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而实施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十年前,教育战线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十年后的今天,这句话应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成为一台抽水机一重要的不是储备的水量,而是随时能适应学生的各种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但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了。教师应是“一口井”,经年有源源不断的清流奔涌出来,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位“挖井人”,挖掘学生之井,让学生也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似文献   

7.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要给学生泉水,就要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向蓉美 《教书育人》2002,(22):35-35
一“一桶水”与“一碗水”经常听人说,你要作一名教师,你就必须做到“欲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千真万确。这里的水是指知识,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在他所教领域的知识比学生多一些、深一些,这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来自教师比学生更多更早地把知识之水装进自己的桶里,在备课和教学中,参考很多教材和文章,思考如何深入浅出、完整系统地,又生动具体地把这些水灌注给学生。教师知识的一桶水,与学生欲装满知识的一碗水,又有质的差异,质的差异来自教师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所教领域知识和相…  相似文献   

9.
传统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等等。这些隐喻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的内容,把“教”与“学”变成了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教师掌握广博知识的重要性。千万不能认为,教科书讲的是浅显的知识,或者照本宣科就可以,或者现贩现卖、学着教着也不难。那就把教学看得太简单了。把应教给学生的知识比作一碗水,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应十倍、百倍、千倍于此——一桶水。 这样说的理由何在?首先这是一个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一桶水”析王辉,邢福有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的一种比喻,它说明了教师要以足够的教学知识去教好学生,必须具有足够的所学知识。教学知识和所学知识不是一个相等的量,教学知识的构成源于大于自身的所学知识。因此,倡...  相似文献   

12.
李国珍 《小学生》2010,(9):47-48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宋代朱熹的两句诗对我很有启示。过去有一种说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我看来,现在“桶水”概念已经远远落伍了。我认为现代教师必须是“活水”,要源源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活水,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到这点,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我总也想不通那句话。那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比喻,常常被人们引用,尤其在说到备课的重要性时,成了有些人的口头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我总觉这个比喻有些别扭,既然是给学生一碗水,何必非要一桶水呢?既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桶不更好吗?问一个老师,老师解释说:有一桶水,很容易就能注满一碗,如果只有一碗水,抛点洒点,注到学生碗里只有半碗了。  相似文献   

14.
一、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要想教好学生,教师就要有渊博的学识,力求精通所在课程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娴熟的技能。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越丰厚,肚子里的“墨水”就越多,就越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活,才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其实,学识丰富的教师远远不止“一桶水”,而是“一池水”“一湖水”,甚至是“长流水”。  相似文献   

15.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读《琥珀》等三篇文章有感李书卿薛红娟老师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以《琥珀》的教学为例:《教参》要求“教学本课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仔细体会琥珀形成和发现的必要条件。”这个“必要条件”,有多少教师“注意”...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任。如今,“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古训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代教师的理念应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意味着教师本身的素质要不断地提高,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到充电放电两不误,并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艺术、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常言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知识渊博、才思敏捷、要有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板画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同行商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必先有一碗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先有一桶水。现在要求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了,而是应该有一泓源源不断的活泉水,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把教科书上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桶外水”的由来九十年代以前 ,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个时髦口号是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一桶水。意指教师要博学多识。这对于传道授业无可非议 ,但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网络时代 ,许多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与速度比老师还快 ,因此我国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一碗水与一桶水”的思想观念要转变 ,学生学的都是你桶里的知识 ,那么知识怎能发展 ,社会哪能前进 ?中国物理奥赛总教练赵凯华教授在中日美教育研讨会上发言指出 :“在中国有一种普遍的提法 ,作为一个好的教师 ,应当课上解决问题 ,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 ,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  相似文献   

20.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来,教师只是传道者,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以前大家都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但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