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转型期国人人格特征的剖析,探讨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希望通过研究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使用自编的《学习环境认知问卷》、《中学生人格评估问卷》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评估问卷》对一中学208名学生进行了评估。这些问卷都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研究发现,学习环境认知是一种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环境、学风、人格、心理健康、学习行为等值得重视的变量。它一方面反映和投射了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和投射了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等特点。因此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使用自编的《学习环境认知问卷》、《中学生人格评估问卷》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评估问卷》对一中学208名学生进行了评估。这些问卷都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研究发现,学习环境认知是一种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环境、学风、人格、心理健康、学习行为等值得重视的变量。它一方面反映和棱射了学习珠境对学生的影响,另于方面也反映和投射了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等特点。因此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这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严格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有的模式,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模式,通过多维度多层面多步骤的心育手段,切实有效地培养了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维三层三步”法。  相似文献   

5.
袁丹 《考试周刊》2011,(45):126-127
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等理论角度,针对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及学校体育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学校体育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新利 《教育探索》2005,(11):88-91
当前,网络在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了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后,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对他们进行网络心理教育的构想与尝试,以促使其尽快完善现代化“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中学教育不再只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发展各种能力,更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发展的职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消除中学生人格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但是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要以课堂为主渠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法、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作用,指出学校体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探讨了学校体育对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老师家长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同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增多的中学生问题提醒我们,”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和谐人格,为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飞快发展,信息极具膨胀的当下,中学生这个正处于特殊时期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剖析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价值观的关系来阐述价值观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去找出中学生树立健全的价值观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阐明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说明健身运动为何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个性,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概括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指出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跨民族友谊在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考察跨民族友谊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跨民族友谊量表、民族心理距离量表、边界通透性量表、外群体认同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心理距离通过边界通透性、外群体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跨民族友谊;跨民族友谊通过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中学生为被试,拟探讨中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从提出背景,研究意义、现状三方面来探讨,以期能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封闭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封闭性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封闭性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建议完善社会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改善学校与家庭的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生物学功能、教育学功能、社会学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铭选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特征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学校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鉴于音乐治疗功能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音乐治疗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音乐治疗理论,积极开展音乐治疗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与实施,改善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